APP下载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因子分析

2015-12-05叶增编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服务型问卷因子

叶增编

(泉州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因子分析

叶增编

(泉州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应用公众满意度模型,借鉴国内特殊儿童家长需求研究,编制特殊儿童家长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将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分成三个因素,即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社区资源服务和机构服务满意度。测验结果表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比较低。

服务型政府 满意度 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 “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以民生需求、社会发展为服务内容,以民主法治为制度保障,把提供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和政府职能机构重心的一种政府形态[1]。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出台的政策要反映公民的意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政府绩效的评估要以公民的满意度作为最终标准[2];公民的利益和意志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公众满意度成为评估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指标之一。对满意度的研究源于消费心理学,1965年美国学者Cardozod提出了顾客满意度测量模型[3],认为顾客满意度是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期望、实际感知和二者比较综合作用的结果[4]。此后,顾客满意度理论和顾客满意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估。

我国学前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就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而言,主要依赖民间疗育机构进行[5]。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服务,公共政策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6]的方式,提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提出“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并特别指出要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为此,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和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2014),就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导。从政府社会服务职能角度看,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和政府管理下的组织机构提供的。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服务,主要是由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各级残疾的康复机构提供的,学前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也就体现在家长在寻求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对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的感知,以及对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服务的个体体验上。因此,有必要研究家长在“消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满意度,从中了解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消费的满意体验,从而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提升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措施的合法性。本研究试图应用顾客满意度理论,探索特殊儿童家长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

2.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建构

公众的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胡平等从“政府服务、学校教育、教师教学”三个维度考察义务教育的公众满意度[7];另有研究将公众基础教育满意度分为国家政策、学校设施、教学效果、学校管理和教育公正等维度评估公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8]。此外,有研究者从区域公共教育服务的视角,认为区县政府履职情况、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效果,对家长的基础教育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和较高的解释率[9]。然而,与正常儿童家长相比,学前特殊儿童家长承担着照顾和教育残疾孩子的双重责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调查显示,面对特殊孩子,特殊儿童家长特别需要获得与特殊儿童教育与发展相关的信息、专业、情感、经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10];渴望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在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期望上,更看重的是特殊儿童的自理能力而非学业成就[11]。这些不同需求,是我们研究特殊儿童家长满意度的出发点。我们根据特殊儿童家长的需求,认为影响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的因素有: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社区资源服务和机构服务,据此构建了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基本模型,如图1。

2.2 问卷项目来源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构建覆盖所有儿童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网络,使所有儿童,包括残疾儿童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教育产品。服务型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形式主要有:制度供给服务;公共政策服务;公共产品服务;公共管理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学前特殊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畴,政府在提供学前特殊教育服务上,也是通过制度、政策、管理与社会保障的方式服务学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特殊儿童家长在寻求孩子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预期,并在实际参与教育的过程中感知相关政策、制度和管理保障服务。为此本研究梳理了我国已出台的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制度、政策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结合部分家长访谈,从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社区资源供给、机构服务等角度,提出52个初始项目。

问卷初稿完成后,请4名特教专家和3名特殊儿童家长对项目的有效性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通过专家和利益相关者评审和修改,删除不适当的或与研究主题无关的题项,本调查问卷得到了专家和相关人员的认同,最后形成《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家长问卷》。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5题;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家长问卷45个项目。问卷以家长自我报告的方式填写,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记分,由“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5个选项构成,分别记1、2、3、4、5分,用于测量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每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家长对特殊教育服务越满意,反之则越低。

2.3 被试

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6月-10月间向福建省的泉州、福州和莆田三地市早期特殊教育干预机构中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另外有部分来自社交客户端家长参与的网络问卷10份。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泉州市55人(19.1%),福州市92人(31.9%),莆田市131人(45.5%),网络10人(3.5%);儿童障碍类型分布:视力障碍3人(1.0%),听力(含言语)障碍66人(22.9%),言语障碍30人(10.4%),肢体障碍11人(3.8%),智力障碍43人(14.9%),精神障碍(含自闭症、多动症)111人(38.5%),多重障碍24人(8.3%)。其中参与调查的有父亲45人(15.6%),母亲160人(55.6%),祖辈43人(14.9%),其他40人(13.9%)。

图1 特殊儿童家长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模型

2.4 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

问卷直接发给特殊儿童家长,独立完成。采用SPSS1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3.研究结果

3.1 数据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

幼儿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反映的是家长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源于家长对政府出台的学前特殊教育政策和社会服务的感知,对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评价。为此,在问卷编制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提出描述满意度的指标,题项比较多,因此有必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简化因子数量。在因子分析前,检验样本数据因子分析的适切性。经检验,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979,Bartlett球形检验x2=19680.136(df=990,p<0.001),表明该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 因子提取与贡献率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79.741%,这3个公因子从其题目内容看,符合理论构想。经过四次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将因素负荷较小或多重负载的项目删除,最终去掉A13、A15、A19、A20、A22、A24、A30、A31、A32、A34、3A5、A43共12个项目,保留33个,最后提取3个公共因子,共包含33个项目。此时KMO值为0.978,Bartlett’s球形检验 (p<0.001)。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是30.591% 、29.692% 、22.476%,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759%(见表1),采用这3个公共因子能够很好地涵盖样本绝大部分信息。

表1 公因子特征根及贡献率

3.3 因子命名及满意度含义分析

根据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和各公共因子主要承载的信息,为每个公共因子赋予相应的满意度含义。其中,因子1,包含12个题项,主要反映特殊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受教育机会的信息,从政府服务的角度看,政府应当提供均等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使所有学龄前儿童,包括特殊儿童享有均等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可将其命名为“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因子;因子2包含9个题项,主要反映社区、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专业、信息服务方面信息,可将其命名为“社区资源服务”因子;因子3包含12个题项,主要反映学前特殊教育干预机构服务的信息,包含师资水平、家庭-机构合作、亲职教育,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信息,这几个方面集中反映了残疾儿童及其家长对所获得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可将其命名为“机构服务”因子。

3.4 信度效度检验

经统计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33个题项,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89,据此可以认为问卷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检验发现,每个题项的得分与其所对应的因子得分相关系数较大,各因子得分与总满意度得分的相关系数也较大,这些指标说明该调查问卷有较好的聚集性和结构效度。

4.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的总体状况,经修订后正式问卷的各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社区资源服务和机构服务”三个维度的满意度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M1=2.98、SD1=1.128,M2=3.00、SD2=1.100和M3=2.85、SD3=1.166,处于5点量表的“比较不满意”和“一般”之间,即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满意度较低。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残疾类型儿童的家长总的满意度差异是否显著,以残疾类型分组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分组主效应显著(F(6,281)=20.14,p<0.001)。根据检验结果,结合平均数分析可见,精神障碍(含自闭症、多动症)类型家长在满意度总分上表现最低 (M=2.28,SD=0.988),满意度较高的是听力障碍(M=3.65,SD=0.783)和言语障碍(M= 3.99,SD=0.963)类型的家长。

5.结语

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是一个内涵丰富,主观性强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指标,本研究将学前特殊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简化为“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服务、社区资源服务和机构服务”三个维度,并通过这个三个方面,以自我报告的问卷方式对特殊特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经统计分析,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且问卷能较好地反映当前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的评价状况。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满意度总体上不高,说明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上,要特别关注特殊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需求。当然由于取样的范围和样本数量的限制,因此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1]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2):3-11+187.

[2]燕继荣.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路向——近十年来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J].学海,2009(1):191-201.

[3]Catdozo RN.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Vol 2(8):244-249.

[4]Fornell C,刘金兰,康键,等.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J].管理学报,2005(4):495-504.

[5]吕晓彤,高桥智.自闭症儿童母亲在养育儿童过程中的需求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7):47-53.

[6]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406-410.

[7]胡平,秦惠民.择校意愿的心理机制——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模型与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4):118-132+187.

[8]程黎,冯超,韦小满,等.北京市公众基础教育满意度问卷编制[J].教育学报,2011(3):85-91+104.

[9]张娜.公众对区域基础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2(8):22-25.

[10]谷长芬,陈耀红,曹雁.北京市0~6岁残疾儿童家长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4):14-20+43.

[11]谈秀菁.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63-67.

福建省社科项目“特殊幼儿学前教育权益保护的政策分析”(编号:2011B186);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项目“普及学前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幼儿融合保教研究”(编号:JA11230S)。

猜你喜欢

服务型问卷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问卷网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