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5-12-05蔡娜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青年教师院校

蔡娜

(江西农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蔡娜

(江西农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青年教师是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他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从事部分教学研究工作,但相对科学研究而言,他们的教学研究工作往往是次要的、甚至被动的。为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地方本科院校要采取适当策略弥补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教学研究能力 提升策略

随着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蔓延,教师工作精力和重心都集中于科学研究工作,教师花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逐渐减少,青年教师对教学研究兴趣逐渐减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如何激发他们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教学研究的基本内涵

高校教师具备良好教师专业素质是成为合格教师最基本的标准。叶澜教授曾指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新型教师,而新型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精神、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等专业素质才符合当代教师标准[1]。因此,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风师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二是专业性知识。是成为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三是能力素养。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具备较强科研和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其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高校功能实现来说,教学研究是寻求多种方法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事业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性研究,包括个人教学研究和集体教学研究两种形式。主体上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特征,注重教学实践和教学实际问题解决。尽管教学研究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过程、手段及教学管理等问题,但教学研究对搞好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在遭遇教学困境时不断研究、设计、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和方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把自己从“教书匠”的形象转变为研究者的形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3]。

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看,近年来青年教师数量在地方本科院校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从表1看出:2008~2012年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逐年上升。其中,35岁及以下年龄段的教师所占比重最高,且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数逐年增加,而其他年龄段教师数所占比重较少。因此,从宏观方面看出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表1 2008-2012年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普通高校)单位:万人,%

从表2看出:2009~2013年间,江西某高校35岁以下年龄段教师在该校教师总数中所占比重较高, 并且学校专任教师年龄大多处于30岁及以下到50岁之间,51岁及以上教师所占比重较少。因此,从微观方面看出江西某高校专任教师趋于年轻化。

表2 2008-2013年江西某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情况(普通高校)单位:人,%

总的来说,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这些教师中多数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且经过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但在教学实践上,他们缺乏较为系统的教学训练,教学经验不足,特别在教学研究方面表现出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研究自主意识不高

近年来,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的主体。他们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部分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如江西省某高校2014年专任教师毕业院校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仅有11.45%的教师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其余80%多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念、教育规律,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价值与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研究在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上得不到重视,更不会形成教学研究自主意识。同时,由于受到地方本科院校“重科研,轻教学”风气的影响,致使教学研究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下降。青年教师随波逐流,追逐于申请课题,搞科研,忽略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国家对高校科研事业的支持力度大于对高校教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高校和教师紧追国家脚步,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二)教学研究经费支持不力

当前,“重科研,轻教学”风气在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院校把科学研究放在首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忽略教学研究。如江西省某高校2014年度财务工作报告指出:此高校所有支出项目中,科研事业方面的支出占全年支出的9.49%,教学事业方面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4.14%,然而教学研究方面的支出仅占教学事业全部支出的0.4%,与科研事业方面的支出相比少之又少。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学研究的财力支持力度小,导致教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无法给青年教师提供完备的教研资料和先进的教研设备,让青年教师在良好工作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致使青年教师对教学研究失去兴趣。

(三)教师间教学研究交流较少

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自身教学研究能力,一条途径就是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从毕业到工作时间较短,他们之间及与年长教师之间不熟悉,导致互相之间交流较少。教师容易变得思想僵化,不利于青年教师发挥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同时,由于陌生环境,因此部分青年教师不会主动向他人请教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问题。结果,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形成“孤立”的“专业个人主义”特点[4],即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己工作。这样持续下去势必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进入教学研究误区,影响教学质量。

(四)教学研究培训力度不足

总体看来,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具有的高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科研能力符合作为一名教师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和知识,致使他们在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教学技能、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知识,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就目前情况说,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培训力度较薄弱,且重视不足。上岗前的培训时间很短暂,而且关于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内容很少,甚至忽略教学研究能力培训。在职后培训过程中,学校安排的培训多是请有经验的专家向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知识,教师处于被动聆听状态,对如何进行实际教学研究知之甚少,这种培训失去原有意义[5]。

(五)教学研究评价体系不健全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指标过多地注重科学研究。从国家角度看,在评价一所高校水平时,过多地看重这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并不看重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从地方本科院校角度看,高校为了提高本校水平和声誉,评价指标基本与国家保持一致,一般把教师的聘用、晋升、职位评审、工资、福利等多与科学研究成果联系起来,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从而忽略教学研究。从教师个人角度看,青年教师随波逐流,在参与评价时过多地看重教师撰写论文和申请课题的数量,忽略论文和课题质量。教学研究评价体系的不合理致使很多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得不到应有回报,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导致很多教师放弃教学研究,投奔于科学研究事业。

三、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作为一所高校未来发展的潜力,教学研究能力偏低势必会影响一所高校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保障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一)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自主意识

地方本科院校应把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自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机会,通过教学知识丰富教师讲解,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进程。让青年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观念,更热爱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其次,地方本科院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实践,自主研究教学困境,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育教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让青年教师明白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最后,国家要加大对教学研究的重视,为教学研究事业建立相对应的教学研究基金和研究平台,激励教师教学研究自主性和积极性,吸引大批青年教师投入到教学研究事业中,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

(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最基本的是给予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充足的经费支持,对于经费来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首先,政府需提高对本地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大力宣传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加强对本地区高校教学研究的财政支持,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教学研究平台,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其次,地方本科院校需把本校拥有的教育经费重新划分,提高教学研究在经费使用上所占的比重,让更多青年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最后,地方本科院校可采用社会捐赠方式,从社会上募捐教学资金,加强对教学经费的支持力度。教学研究只有在财政上得到大力支持,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事业,促使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到提升。

(三)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经验交流

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经验交流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专家引领。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聘请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到本校开展关于如何进行教学研究的讲座,向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并与青年教师交流,解决他们在教学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为他们指引方向。其次,同伴互助。地方本科院校可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比赛的方式,把青年教师分成不同小组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成员互助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然后各小组交流与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最后,自我反思。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然后通过与同事的合作交流找到解决办法,达到促进自我进步与成长的目的。

(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培训力度

首先,学校入职培训时要系统地为青年教师讲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与心理学知识,让每个教师都对这些知识有深入了解和掌握,从而有助于日后教学研究工作的进行。其次,工作期间地方本科院校应大量聘请专家为青年教师讲授教学研究理论、经验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师被动聆听状态,增加专家与教师互动的环节方式,做到真正教会青年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同时,高校需鼓励青年教师大量阅读这些专家的书籍和文章,学习他们的教学研究方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研究实践中,促进自身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此外,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为青年教师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其在空闲时间加强自身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研究解决方案,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五)建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评价机制

首先,我们要完善监督机制,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进行全过程监督,坚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一切造假行为。其次,合理分配评价指标。一方面,国家在评价一所高校的水平时要提高教学研究成果在评价中所占的份额,以提高各高校和教师对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高校需加强对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视,把教师的聘用、晋升、职位评审、工资、福利等与科研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同时,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质与量的结合,有意识地激励青年教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后,对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全范围、多层次评价,例如: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事的评价、学院的评价、学校的评价等[6]。最终评价结果在学校公告栏中予以公示,对在教学研究中有卓越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激励,勉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研究放在工作第一位。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深入改革与高校规模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骨干力量。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而且有利于高校未来建设与发展。因此,只有认清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及时调整,才能建设出一支专业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1]王卓,杨建云.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新诠释[J].教育科学,2004,20(5):51-53.

[2]王书臣,张友.高等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1(8):85-86.

[3][4]冯虹,林一钢.教师教学研究失范的现象、原因与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2):8-11.

[5]张会杰.成为自己教学的研究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兼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教师教学研究的促进[J].现代大学教育,2014(5):93-99.

[6]向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4(12):93-9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以江西XX大学为例”(JY1431)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青年教师院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