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联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新闻素养

2015-12-05童肇勤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专业

童肇勤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学科联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新闻素养

童肇勤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作为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新闻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将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新闻传播方向课程和播音主持方向课程进行学科联动,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是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新闻素养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科联动 新闻素养 播音主持

专家认为,新闻素养是指在新闻实践中训练出来的对新闻素材的发现能力、感知能力、筛选能力、采掘能力及在采访过程中的组织引导能力、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等。

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虽然有很多的娱乐休闲节目,但是新闻报道、评论类节目还是主流,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大众舆论的引领者。此外,新闻类节目讲求真实性、公开性,而主持人又是节目的把关人,对于新闻报道评论的尺度把握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主持人,已经不可能只是看着提词器上的字幕朗读一遍。要做到对节目和新闻现场的整体驾驭,主持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而且要有超强的采访能力、写作能力、编辑能力和新闻策划能力。因此,作为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新闻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会开设《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等新闻传播方向课程,这是充分考虑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而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新闻素养培育方面的安排。但相对播音专业课而言,上述课程课时安排少,实践机会少,作为近乎纯理论的课程学习,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除有声语言传播技巧外,专业老师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针对学生的具体练习进行苦口婆心的新闻知识的补课教育。这种随堂的针对具体练习做出的新闻知识的传递相对而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相同的内容在新闻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但是学生没有掌握得很好,那么在播音小课中只好重复讲授。

同时,在播音主持的专业学习中,学生暴露出各种新闻素养的欠缺:不明白新闻是什么,不了解新闻报道的原则,缺乏新闻敏感度和对新闻的理解力;不会选择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不会确立评论的立足点;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论方式比较单一,评论的信息含量少,多讲些废话和人尽皆知的话,甚至立场错误;言语过于随便,缺少约束;采访能力弱,与采访对象沟通和提问能力不弱;现场报道能力弱等。

总而言之,目前人才方案设计充分考虑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有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新闻素养培养方面的安排。但由于学科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导致新闻类课程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而播音专业课必须重复花时间为学生补充新闻方面的知识,而这种补充说明显然是不系统的。

在此背景下,我们尝试通过学科资源的整合,有选择地同步实施统一主题的多学科联动的单元教学模式,按照现代教育体系和教学规范的要求,进行学科联动,探索提高学生新闻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树立新闻理性意识,锻炼学生独立判断复杂社会问题和传播关系的能力。

学科联动,从广义上讲,是以几个学科的交叉内容为联动点,这几个学科同时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科实现联动,关键在于设计。为推出好的操作设计,我们历经提出创意→分科设计→交叉说课→磨合调整→实践验证→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研究过程,总结出学科联动的设计要领:

首先,两类课程的老师互相了解对方的课程体系和大纲、进度,将主要知识点的分布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进行统一安排,针对播音专业学生的情况,确定联动的知识点单元。

其次,学科联动主题教学要兼顾学科间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体现学科间教学目标的整合。当每个主题确立之后,在明确本次联动的任务、意图、参与人员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后填写下列表格。

学科联动知识点表

再次,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将两类课程体系联动的知识点的分布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进行统一安排,针对播音专业学生的情况,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在关注学科双基的同时,体现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生活的整合。

这样,通过学科资源的整合,有选择地同步实施统一主题的多学科联动的单元教学模式。使这种教学单元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时间上连贯一致,软化学科边界,在优化两类课程资源的同时,将新闻素养的培养和播音专业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新闻类课程的实践机会,夯实播音专业学生的新闻基础,提高播音专业小课的学习效率,从而两类课程的课堂相得益彰,学生新闻素养得到提升。

以新闻评论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新闻评论这一知识点一直是两学科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传统意义上说,电视新闻人的“评论素养”往往集中于个体化的自我修炼、对语言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角度的把握。在当今社会语境的特点下,对主持人新闻评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主持人处于舆论引导的最前沿,既要具备电视新闻的基本功,又要强调评论素养,更要在社会语境中寻找新的价值体系。课堂设计方案如下:

教学目标:通过新闻评论的实战训练、实战讨论、实战分析,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新闻评论能力。

教学内容:(1)当下新闻评论实战分析;(2)学生原创作品比较分析;(3)新闻评论选题讨论。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式。

在新闻评论学科理论教学的同时,播音小课集中进行实战训练。反过来,播音小课的实战案例成为新闻评论课堂的分析实例。

最后,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力争体现“活动—体验—表现”的要求。过程的实施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体验和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相应的作业布置和实践练习可以统一主题,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进行练习时,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教师的指导与评点。

类似的学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都可以把播音专业的专业实训作品作为新闻传播学科课程的活生生的案例,而新闻传播学科的范例成为播音专业实践的指导性资料。例如把播音专业课程中学生艺考报道作业的语言作为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分析实例。

2012年艺考这件事:(1)这个季节可以称之为艺考的季节,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播音主持、编导、摄制、影视表演等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已经陆续在我校进行。看到一张张怀揣梦想的脸,你是否想到当年的自己?相信每一位艺术生都有自己那一条不为人知的艺考路。(2)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浙江省统考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看来第一实验楼又要忙碌起来了。12月24号,第一实验楼进行的是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播音主持类专业的考试,吸引了众多学子。学生感叹,为了进入优秀的大学就得不惜一切代价。

点评:这两条导语,第一条是以自身感受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共鸣。而且结尾处的“不为人知的艺考路”又给人留下悬念,让人想读下去。但是其中缺乏一些准确具体的描述,信息量较少。第二条导语基本包含新闻中的5个“w”,信息量大。但在语言上缺乏生动性,如缺乏对现场忙碌场景的描绘,使得读者感受不到结尾处的“不惜一切代价”。

这样的实例进入新闻传播学科课程的课堂,由于它们是自己或同学的作品,关注的是自己身边的新闻事实,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此外,以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为主导,新闻传播课程为辅导,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通过设计评估目标等引导学生提高新闻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主体。这种定位取决于教师的角色地位:(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2)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3)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既要在教育内容的传授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又要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开发与培养中凸现自己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主体。这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1)学生对教师的主体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选择;(2)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3)学生对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学过程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下面是《播音业务》课程的一次设计:现场报道实战训练。

新闻现场:浙江省艺考现场;地点:浙江传媒学院;时间:12月24-25日。

分组:小课组共分5个小组,四五人为一组。

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作业要求:(1)每位学生必须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完成三次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新闻小专题,每个专题时长不少于五分钟,每组小专题报道分别包括三次共计时间不短于两分钟的新闻现场出镜报道,以及其他采访、画面素材等。(2)每位学生须完成一次时间不少于五分钟的现场采访,以上视频作业均由各小组组长在专业课前采集为可在电脑上播放的文件,全组统一进行观摩点评。(3)每位学生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第一次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总结优点长处,为下次出镜训练做好准备。(4)在现场纷至沓来的信息中,要注意观察和选择,找准新闻点。到达现场,首先要寻找和选择的就是典型人物——谁是新闻事件的主人公?谁是目击者?在一大群的现场人物中,谁最重要?谁最具新闻价值?(5)出镜时心里要提前有腹稿,但不可以背。注意口头语言表达的特质。(6)采访时与采访嘉宾的沟通要提前做好,记者应用最少的话问出被采访对象最多的信息。要注意保留一些现场的气氛,记者要结合采访现场的一些信息进行即兴的发问,善于利用环境和周围的事物组织问题,营造良好的氛围。总之,场景但求因地制宜,语汇力避虚词浮语,内容亟待挖掘细节,状态切忌拿腔作势,在重视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重视措辞。

在练习过程中,从前期策划、中期采访到后期合成,播音和新闻专业教师联合指导,以两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对两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深化、理解,综合运用和扩展延伸。通过练习,很多学生关于新闻现场报道、新闻采访等要领有初步的掌握。

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改革尝试,打破原有的学院和学科的局限性,多学科教师联手,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课后作业的布置及课外的实践练习上,进行有选择的统一安排,有效地整合学科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意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新闻素养的培养系统化,建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新闻素养培养的学习素材库,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改进新闻素养培养的方式方法,加强新闻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教会学生掌握播音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新闻理性意识,锻炼学生独立判断复杂社会问题和传播关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培养合乎要求的现代传媒人才。我们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播音学科和新闻学科课程的联动教学,整合学科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新闻素养作出贡献。

[1]顾芳芳,洪皓轶.新闻学专业学科联动教育的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J].新闻知识,2013(01).

[2]唐孝祥.新闻传播学科联动式双语教学体系规划与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1).

[3]何明家.对播音专业学生新闻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今传媒,2007(09).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