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加强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护理研究》课程改革探索

2015-12-05张博特

护理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实习课开题

王 丽,李 超,张博特

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体现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多年来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仍然较为薄弱,科研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1]。就本科阶段而言,《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对培养护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护理研究》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复杂,护生不易理解和掌握[2]。我院根据自身条件及兄弟院校课程改革经验,进行了《护理研究》课程改革探索,初见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2013学年~2014学年第2学期《护理研究》开课的护理本科生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

1.2 研究方法

1.2.1 学时调整 以往《护理研究》为36学时理论课,本学期将2学时“文献检索”理论课改为上机实习课,将4学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理论课改为2学时理论和2学时上机实习,这样共有32学时理论课、4学时上机实习课。上机实习课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检索室进行,上检索课时,教师先讲解校园网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学生操作练习,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得到解答,最后留相关题目作为作业;数据分析在2学时的理论课中教师主要介绍数据整理分析的常用方法,上机时重点介绍统计软件SPSS的应用,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同学练习,达到能够独自操作运用的目的。

1.2.2 授课方法改革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每5名护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涉及小组学习的课程上课之初教师会告知学生要按小组就座,在教师讲授完相关理论内容后,同学按要求进行讨论,最后上交作业(讨论结果)。问卷编制、论文评价和开题报告都是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小组讨论不只在课堂上,也延伸到课下,如完成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有分工,通力合作。小组内部成绩一致。

1.2.3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考核方式为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笔试成绩,本学期保留30%的平时成绩(出勤、提问、作业等),70%的笔试成绩取消,改革为:10%的调查问卷编制;10%的论文评价;50%的开题报告。其中调查问卷要求同学在教师讲授完问卷的编制方法后,通过小组讨论,根据要求制订出一份调查问卷,满分10分。论文评价,教师会发给每人一篇刊登在期刊上的量性研究文献,提出问题提纲,小组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付诸卷面,满分10分。开题报告: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随着授课的进程陆续完成文献查阅、选题、设计等内容,最后上交一份开题报告,学期最后一次课每个小组有5min的时间,以PPT的形式进行开题报告的汇报,教师可适当提问、点评并打分,此部分占50分。

2 结果

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共发放88份,回收85份,回收率96.6%。结果见表1。

表1 护生对《护理研究》课程改革的反馈 (n=85)

3 讨论

3.1 学时调整 根据护生反馈可知,分别有74.1%和72.9%的护生认为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实习课很有必要,这两部分内容的掌握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研究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属于工具学科。理论掌握并不等于能够运用,只有通过一定的实习操作,才能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应用。赵秋利等[3,4]尝试在护理研究课程中分别增加4个学时文献检索实习课及SPSS实习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及独自处理统计学问题的能力。这也提示学校应提供配套的硬件设备及充足的师资,才能保证学生的上机实习条件。

3.2 授课方法改革 分别有89.4%和84.7%护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其中既有独立的思考,又有知识的分享,可以促进同学的共同进步。张琪等[5]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科研评价能力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交流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李曼等[6]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查阅文献—选题—汇报的形式,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增强了主体意识,成效显著。

3.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中开题报告的选题并未要求拘泥于护理专业。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很多同学从自身兴趣出发,选题较新颖,例如一名男护生选题为:“关于中美远海救护能力的探究”;还有“中医减肥研究”“牙周病的预防与健康指导研究”“睡眠时间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家务劳动对抑郁症病人的疗效观察”“逆商的研究”等,每一份开题报告都是在护生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汇报时,对同学、教师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锻炼了能力。88.2%护生认为新的考核方式比单纯笔试具有挑战性,87.0%护生认为有利于对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68.2%护生认为能综合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85.9%护生认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关于《护理研究》考核方式的改革,亦有报道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学生自始至终在完成科研的整个环节,取代了一纸试卷定成绩,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7]。

3.4 问题与不足之处 此次教学改革主要将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上机实习纳入授课内容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围绕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考核,80%的护生对此次《护理研究》课程改革持赞成态度,认为提高了科研意识(82.4%),培养了科研兴趣(75.3%),掌握了科研方法(74.1%),提高了科研能力(57.6%)。当然,在此过程中,亦发现了一些问题,28.2%的护生认为小组成绩一致有失公平,有的护生存在偷懒现象,在以后的授课中,可尝试根据同学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加分等措施。相比课程改革之前,同学们更加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这也促使院校及教师为护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支持,帮助其完成课题,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探索,为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1] 王建萍,王霞.护理研究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50-952.

[2] 张朔玮,姜小鹰,肖惠敏.《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3,27(4C):1135-1137.

[3] 赵秋利,杨永丽,孔繁莹,等.护理研究课程中开设文献检索实习课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7,4(4):167-168.

[4] 杨永丽,赵芳芳,孔繁莹,等.护理研究课程中SPSS实习课教学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3):14-15.

[5] 张琪,曾铁英,陈英,等.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本科生科研评价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8):70-72.

[6] 李曼,刘殿武,田庆宝,等.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的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5-56.

[7] 郑琳琳.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86-187.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实习课开题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生产实习课教案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反转实习课”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浅谈如何提高《电力拖动》实习课教学效率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