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2015-12-05程志永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工艺师芜湖艺术

程志永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芜湖241002)

1 芜湖铁画艺术综述

芜湖在古代有“鸠兹”之称,其濒临长江,水陆交通发达,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之一。芜湖铁画又称“铁花”,起始于明末清初,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由芜湖铁工汤鹏(字天池)所创。芜湖铁画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它与鸠兹城数千年的“火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古鸠兹发达的铜铁冶炼业提供了铁画诞生的土壤,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李白游览芜湖南陵后写下《秋浦歌》:“炉火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另据史料记载,干将莫邪长期居住鸠兹,并以铸剑为生,最终铸造出举世闻名的干将莫邪剑。不难看出,芜湖冶炼技术历史悠久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进入本世纪,芜湖铁画经历了辉煌与没落两个阶段,究其缘由有很多,包括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等。本文结合芜湖铁画艺术发展历程,探求芜湖铁画背后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策略。

2 芜湖铁画艺术的传承

2.1 “铸制技艺”的传承——精髓

2.1.1 手工铸制

在芜湖铁画的制作中,锻造艺术又称“锤艺”,凭借工匠对不规则的铁板进行反复锻造及锤炼,成就了一幅幅令世人震惊的铁画艺术作品。在铁画锻造的过程中,工匠通过对铁块的反复捶击,塑造需要的形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煅焊至关重要,当多块的铁件按照预先设定的位置及形状布局,逐步加热到铁件可焊接的临界点,工艺师紧接着迅速出锤并焊接,最后完成堑、锉、锻、整形等工序,一件铁画作品就诞生了。[1]在这个环节中,需要铁画工艺师敏捷的判断力及眼力,特别是对铁件煅烧临界点的判断;另一方面,对铁件形状及体态的把握也至关重要,在铁块锻制及煅烧的过程中,铁画工艺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形位的准确性进行把控、拿捏。不难看出,铁画的精髓就在于这些纯手工制作,打造出来的铁画带有强烈的烟火味,表面被斑斑的锤击的露迹所包裹,体现出纯手工的工艺质感及感官体验。铁画艺人不同技法的锤路也直接影响着铁画的品质与档次,而现代工业机器制作的铁画缺少了纯手工工艺铁画的灵性及感染力(如图1所示)。

图1 芜湖铁画手工制作工艺

2.1.2 师徒教授

芜湖铁画不是供人观赏的古董,铁画自身也是积极向前发展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要涉及铁画工艺的传承与教授。芜湖铁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芜湖铁画自古是传内不传外,传承的对象须为自己家人。这种封闭的状况造成了铁画艺术发展的局限性,也造就了以储式铁画为核心的铁画垄断家族。在芜湖铁画传承过程中,始终是以师徒关系来维系教者与学者,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就是在父亲的熏陶下,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的传承人。储金霞的父亲储炎庆作为铁画大师,打造了悬挂在人民大会堂贵宾厅的迎客松铁画。储炎庆打破铁画传内不传外的习俗,收下多名弟子,培养了多名铁画艺术传承人。铁画师徒关系教授法对于掌握及理解铁画技艺精髓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它既包含着授者更多的情感又体现着合作意识。纯手工的铁画技艺更需要这种情感与技术的积淀,而现代工业化流程制作的铁画工艺品缺少这种情感,制造出的铁画产品显得呆板、缺少情感与灵气。

2.2 “精神内涵”的延伸——灵魂

2.2.1 意境含蕴

芜湖铁画以铁为原料,以意境为灵魂,经过炉火烧制后手工锻炼,完成堑、锉、锻、整形等工序。芜湖铁画把剪纸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在构图上采用中国画的章法,以锤为笔,以铁为墨,黑白对比,虚实相应,既包含着国画中古朴典雅的意蕴,又体现了雕塑的刚劲有力的艺术美感。芜湖铁画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多得体现在意境上,"铁为肌骨画为魂”是对铁画最好的评价,铁画本身价值不在于单个物体,而更多得表现为一种精神价值,铁画题材多反映民族坚强、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铁画作品大都是对大师国画作品的临摹及复制,铁画工艺师必须在读懂国画中的情感意境后,方能把这种意境更好地体现在铁画技艺里。

2.2.2 城市精神

芜湖铁画艺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铁画先人最宝贵的是创新精神,从铁工汤鹏创造铁画到现代的多种艺术交融无不折射出铁画工艺师对铁画的创新性的追求。芜湖城市定位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创建了奇瑞公司、方特等重点项目,所以芜湖城市的创新精神与铁画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芜湖铁画近代没落则是创新不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等因素所致,例如,在铁画题材方面,依旧以梅兰竹菊为主要创造对象,忽视了现代年轻人对极简主义风格装饰的要求,造成铁画工艺品叫好不叫座。[2]在当今背景下,铁画工艺师必须主动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浓缩提取原创要素,创造出体现城市现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2.2.3 徽州文化

芜湖传统铁画艺术来源于中国绘画,且具有中国画的意蕴,其浓缩了姑苏画派笔锋劲瘦简洁、冷峭奇特的艺术风格。芜湖传统铁画以松及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要题材,所表达的高简洁净的品质与徽文化的姑苏画派所崇尚的独善其身的气节保持高度一致(如图2所示)。不难看出,正是徽州文化这片土壤孕育出了芜湖铁画艺术这颗果实。在颜色搭配上,芜湖铁画黑白相间,色彩与徽州民居的黑白色保持一致;在艺术造型方面,芜湖传统铁画从国画中找到灵感,以铁线表现题材,作品更加灵动含蓄、清新宜人、超尘脱俗;在制作技法上,芜湖铁画汲取了徽州木雕及石雕的工艺,并且根据自身技艺特点完成了技法上的突破。由此可见,芜湖铁画更多地体现着徽文化的特质,而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着芜湖铁画涵义的变革。

图2 传统芜湖铁画作品

3 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

3.1 “品牌整合”的创建——手段

3.1.1 品牌铸造

2002年,芜湖市工艺美术厂进行改制,政府把企业资产评估、债务债权分担、人员安置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处理,却忽略了工艺美术厂宝贵的无形资产的保护,包括品牌、信誉、商标、销售网络、能工巧匠等,正是上述因素构成了芜湖工艺美术厂的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的损失对芜湖铁画品牌的创伤是致命且持续的。现阶段,对于芜湖铁画艺术来说,必须重新塑造品牌,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因为品牌是信誉的保证,质量的担保,企业文化的浓缩。芜湖铁画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后,可以通过提高铁画艺术的内涵价值,打好品牌这张牌,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铁画艺术品,强化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芜湖铁画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作为芜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更有责任保护芜湖铁画这个文化品牌,通过不断赋予铁画新的内涵,把芜湖铁画这一传统工艺品牌做大做强。

3.1.2 整合取精

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计划时期的辉煌,特别是金质铁画的大发展,2006年芜湖铁画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管理层的扩张冒进,导致工艺美术厂陷入了困境,从此一蹶不起,多数高级工艺师选择了离开,自此芜湖铁画逐步走向衰落。2013年4月芜湖工艺美术厂被法院宣布破产,拉开了芜湖铁画各自为政的分离态势。由于各小型作坊技艺水平差及假冒产品混入,造成市场上芜湖铁画鱼龙混杂,芜湖铁画的品牌受到重创。芜湖铁画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身独特发展轨迹,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手段,重点扶持几家企业,取缔或整合一些小的工艺作坊。2014年,芜湖市政府依据铁画的发展,建立了芜湖市铁画博物馆及芜湖铁画产业园,政府的这种整合对树立芜湖铁画品牌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3.2 “原始开发”的把握——方向

3.2.1 立意构思

现代工业机具在铁画制作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冶铁的技法逐步被后人所遗忘,导致芜湖铁画逐渐失去了传统工艺的精髓,铁画锻造艺术没落下来。芜湖铁画锻造技艺作为一种工艺技法,在内容选择上,大都选取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为临本,如创始人汤鹏就是与画工合作,依据画工提供的原稿进行临摹,作品中更多得表现了植物隐含的气节,这一复制模式成为约束铁画发展的紧箍咒。随着时代的发展,复制大师国画作品已经使得铁画艺术很难得到创新,铁画工艺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纯手工冶炼的精髓,并进一步挖掘新的铁画元素,创造出有新意、有意境、有时代感的铁画作品[3]。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艺术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画工艺师应该时刻保持创新精神,在作品选材、构思、立意上实现新的突破,以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如图3所示)。

图3 铁画人物形象创新

3.2.2 表现形式

芜湖铁画以铁为墨,把铁艺演绎得玲珑精致。铁画艺术需要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推翻重来的抱负,而是在用料、表现形式方面的“与众不同”。芜湖传统铁画以线为纲,使用白描手法表现丰富的动植物的形象。现阶段,令人欣喜的是芜湖铁画大师叶合先生打破这个常规,在铁画的表现形式上用“面”和“体”代替了传统“线”的表达(如图4所示)。他融合了浮雕、剪纸、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为一身,以鹰、人物为主要题材,表现场景意境更加生动坦然,把芜湖铁画艺术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可以从他获得金奖的《松鹰图》中看到芜湖铁画的希望。他的另一幅作品更是把现代艺术与铁画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表现飞鸟徘徊于莲花之间的彩色铁画打破了传统铁画的表现形式,把国画里重彩工笔画的手法应用到铁画技艺中。在铁画的锻造技法上,叶合先生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工笔画技法来锻制铁画,使得铁画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塑造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图4 安徽工艺美术大师叶合先生获奖铁画作品

3.2.3 功能定位

芜湖铁画作为单一的装饰品进行摆设。随着铁画艺术功能的重新定位,铁画艺术能够实现更多的自身价值。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壤,在铁画艺术功能化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功利化,可以通过铁画的象征意义表达芜湖精神、徽州文化的内涵与情感意味。随着铁画艺术产业群的进一步发展,芜湖铁画艺术可以与当地的旅游进一步挂钩,制造更多的芜湖旅游纪念物,推动芜湖铁画从单一的装饰功能转化为实用、受欢迎的铁画产品形态[4]。例如,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合、邢后璠、高文清、沈涛等在长期创作中,提出了“大铁画”的概念,即以各种金属材料为原料,以手工锻打的方法制作各种金属工艺品,小到挂件、摆设,大到城市雕塑、大型浮雕、佛塔、壁画等,大大地扩大了铁画的外延,把芜湖铁画的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叶合先生创制的工笔重彩铁画作品《一路连科》,开创了中国铁画写实彩绘新流派;工艺美术大师李小广把影雕艺术与铁画艺术相融合,创造了“影铁双画”这一新的工艺美术画种。

3.2.4 复合人才

芜湖铁画艺人大都出身铁匠世家,技法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作坊的父女、父子、师徒间口头相传,缺乏理论知识及科学知识,铁画艺人在创制铁画时,主要通过临摹画家的原稿来进行,这种“复制”遏制了铁画的创造力,这种模式与芜湖铁画艺术的发展是不相称的。综合考虑芜湖铁画艺术现在所面临的困境,结合铁画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铁画艺人队伍里必须充实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必定能够带来传统铁画自身所没有的新气象。在补充新人的同时,更要关心为铁画艺术奉献一生的铁画工艺师,铁画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工艺美术大师,政府应该积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引导老工艺师继承铁画人“传帮带”的优良作风,为芜湖铁画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5]。

芜湖铁画品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靠的是铁画人一代代传承的传统。在芜湖铁画艺术的变革中,每个铁画艺人都要敢于破旧俗、立新规,传承铁画的手工锻造工艺,创新铁画构思、立意、表现形式,只有这样芜湖铁画艺术才能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闪烁金光[6]。

4 结语

在现代产业推动下,芜湖铁画艺术不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已经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体现在铁画与旅游产业的结合、铁画与文化产品的结合、铁画与礼品的结合。芜湖铁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枚瑰宝,铁画艺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铁画艺术的创新中,既要对传统锻造技艺进行保护性开发,又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赋予芜湖传统铁画新的内涵,创造出具有铁画特色又体现现代消费文化的艺术品。芜湖铁画对于打造城市的文化产业及创建非物质文化城市有积极的作用,并会逐步成为芜湖文化品牌的代表。

[1]吴道义.芜湖铁画的艺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策略探究 [J].池州学院学报,2013(7):124-125.

[2]薛梅.符号学视角下的铁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2.

[3]张国斌.芜湖铁画产业化转型与发展探议 [J].装饰,2008(7):116-117.

[4]贾杜鹃.铁画艺术在城市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3.

[5]张燕,孙玲玲.芜湖铁画之现状与出路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3):231-234.

[6]孙大志.守望传统·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2):44-48.

猜你喜欢

工艺师芜湖艺术
第四届金属加工工艺师论文大赛通知
汽车工艺师2022年第4期广告目次Advertisement Catalogue
《汽车工艺师》2021年订阅活动开始啦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纸的艺术
珠宝美容工艺师:珠宝行业新一代工匠精神继承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