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陆地港的发展与竞争力分析

2015-12-05莹,林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沿海港口三明陆地

王 莹,林 榕

(闽江学院管理学系,福州350108)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标志着福建自贸区将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陆地港是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既有助于港口扩大腹地、吸引货源,又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开放程度,对福建港口腹地的拓展、福建自贸区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福建省《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中,提出要拓展港口腹地,做大做强既有三明等四个陆地港,通过公、铁、海、港联运的功能,推动福建成为内陆省份的重要出海口[1]。因此,研究三明陆地港的发展现状,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价港口竞争力,并制定陆地港的发展战略,对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与借鉴作用。

1 国内陆地港发展状况

我国的陆地港在综合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快速崛起,如成都、西安、南宁、石家庄[2]:

(1)成都陆地港。因为成都离海港较远,所以选择长江上游的泸州港作为中转站,利用长江作为主要的内河运输渠道“黄金水道”,两地通过铁水联运快速发展。

(2)西安陆地港。作为经济发展迅速且地处中部的西安,建成了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核心的陆地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大区域”:B型保税物流中心,国际物流区、国内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区。

(3)南宁陆地港。地处西南部的南宁,对内扩展业务的同时,对外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贸易对接,此举可以促进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中转活动,增强沿海港口的货源聚集能力。

(4)石家庄陆地港。地处华北的石家庄,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公、铁、陆、海、空的多式联运。由于石家庄毗邻天津、青岛等国际化的集装箱港口,也就形成了石家庄陆地港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

2 三明陆地港的发展现状

2.1 港口的概况和交通基础

三明陆地港位于三明沙县水南城区,由福建铁路投资发展总公司、厦门港务集团、三明现代物流园区三方共同投资。三方的投资比例是44∶46∶10,其中厦门港务集团投资比例最大,是主要的项目业主。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规划总面积1000亩,一期工程开发460亩。

三明陆地港靠近三明北站,汇聚向莆、南三龙铁路、鹰厦铁路三线。此外,三明陆地港还紧靠三明机场(筹建)和国家级公路205国道,公、铁、海多式联运功能齐全,交通干道可通达福建省沿海的福州港、厦门港和湄洲湾港。项目规划建设辐射福建和江西两省的中心型综合物流园区,集堆场、仓储、货代、报检等为一体,能够促进福建省闽西北地区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

2.2 港口的发展现状

1998年,三明市与厦门港务合资建立报关报检中心。2004年,三明与厦门的铁海联运业务开通,为三明陆地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业务前提。自建成以来,三明陆地港积极配合海关、国检等港口查验部门,加强与港务、铁路部门的交流沟通,将报关报检机构以及相应的硬软件服务转移到陆地港,实现了与厦门港、马尾港的直接通关,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成为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资公共物流项目,设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在三明新设立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年新增纳税额在10万以上的物流企业,三年内对其所缴纳税金按县级实得财力增收部分的50%给予奖励扶持[4]。

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与台湾相对,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台,未来将在产业合作、服务贸易、货物贸易、两岸便利往来以及两岸金融合作方面开展一系列深度合作。同时,比邻浙江、江西及广东,台湾与这些内陆地区成为三明陆地港的主要货物来源地。此外,三明市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料大多来自海外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每个月有10万多个货柜来自这些国家。自从在三明建立陆地港之后,依托陆地港平台,三明地区有48家企业向国际上16个主要港口进出口货物,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5]。

3 三明陆地港竞争力模型的建立

3.1 陆地港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确定

因子分析就是使用几个因子来描述多个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相关的几个变量归为同一个类,每个类型的变量成为一个因子,用少数的因子反映大多数原始数据信息。因子分析采用SPSS操作分析,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这样将科学有效地避免人为偏袒造成的结果误差。

3.2 陆地港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1)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评价模型的基础,故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所选的指标要使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确定性。

(2)港口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上述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参照各类对陆地港进行阐述的文章,本文选取了2个分类9个关键指标作为三明陆地港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如表1所示。

表1 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三明陆地港竞争力分析

4.1 原始数据的收集

通过查阅三明市统计年鉴和相关网站的统计数据,对上文9个指标的原始资料进行了整合,再借助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整理各个数据得到了9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三明陆地港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始数据表

4.2 标准化处理,判断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

由于各个指标的自身因素,需要用软件SPSS17.0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再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并判断所选指标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港口竞争力评价的9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3中可以看到,所选的指标大部分相关系数都较大,这说明大部分指标之间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从其中提取出公共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4.3 提取公因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通过计算解释的总方差和碎石图来确定公因子的个数及方差贡献率,并由此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表4是提取公因子方差,即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它表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方差数据,从提取后的结果可知,9个变量被提取的比例大都是90%以上,这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解释能力是比较强的。

表4 提取公因子方差

表5 解释的总方差

图1 碎石图

从表5可以看出,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有2个,分别是成分1和成分2,且所提取的两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95%,说明这两个公因子反映了绝大部分信息,即反映原始变量信息达到了95.95%。因此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合理。而且,从图1碎石图中也能够看出,从第三个公因子开始,其特征值已经低于1,并且其以后的曲线开始变得平缓,这说明选取的因子数目为2个是较为合适的。

表6 因子载荷矩阵

观察表6因子载荷矩阵,可知9个指标在提取的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并不明确,致使这两个公因子的实际经济意义较为模糊。对此,通过将因子成分矩阵进行旋转,使因子载荷重新分配,从而使得载荷更加明确,有利于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

4.4 进行因子旋转

借助于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而后得到新的因子载荷矩阵,对公因子重新命名并解释其实际的经济意义,如表7所示。

表7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旋转后,在第一公因子上有较大负荷的指标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增加值、货物运输总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可将第一公共因子命名为港口的外部影响因子,即F1;而外贸进出口总额、工业平均地价等指标在第二公共因子上的负荷较高,表明了港口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潜力,可将其命名为港口的发展潜力因子,即F2。

4.5 计算因子得分

借助于SPSS17.0统计软件,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公共因子的得分情况,如表8所示。据此,可以相应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到各港口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如表9所示。

5 三明陆地港竞争力评定结果分析与评价

从表4-7可看到,主成分F1中陆地港规划面积所占比例最小,F2中陆地港规划面积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三明陆地港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良好,无明显的发展缺陷,唯一不足的是三明陆地港发展的前几年,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较低,导致其发展水平较低。而后,随着政府的辅助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为起点较低的三明陆地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表8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9 三明陆地港近5年的竞争力综合评价表

5.1 F1因子

在港口受外部影响的因子F1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三明陆地港受这两方面影响较大,应该着手控制其稳定性。送达三明或路过三明的货物量能够为三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在三明存储货物等待发货,在三明理货拼箱和集散货物,在三明仓储货物等待报关等,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提高三明当地的就业率,进而壮大陆地港的经济能力。由于国内贸易量是有限的,三明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与地区,以及传统的出口大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与日本等都成为三明市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与日俱增的贸易量让沿海港口应接不暇,也让三明陆地港的业务工作量增大,同时也为港口发展带了更多的契机。

5.2 F2因子

在港口发展潜力的因子F2中,陆地港规划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较大,说明三明陆地港想要在福建省内陆地区占据一定地位,应该从这两方面出发。港口的面积取决于企业商户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港口的面积大小以及港口的实力大小。因此,若要将港口产业发展壮大,商家、店面、车辆和停车位的拥有数等都是决定港口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的资产投资为港口增加财力物力人力提供了最基本资助,使其摆脱了资金不足的艰难窘境。总之,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陆地港面积和所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港口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后台,也为港口提升了潜在的竞争能力。

6 提升三明陆地港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发展服务供应链

作为综合服务集成者的现代化港口,在服务供应链中的作用愈显重要。综合服务的服务模式由固定式的向固定式兼容柔性化转变。柔性化服务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在港口服务中就是以客户为主,为客户提供以“低成本、高效率”为主的准确且完善的物流服务。发展中的三明陆地港通过学习达到了强化效果,即在供应链中形成网络体系,以增值服务思想为中心,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港口综合服务。

6.2 与沿海港口协作联动发展

陆地港就是沿海港口的业务延伸,在沿海港口完成的申报、查验等程序都能在陆地港完成。与沿海港口的联动发展通过功能联动、规划联动、信息联动、运营联动,外加联动模式下的监管来完成[7]。陆地港与港口之间的联动直接影响整个供应链流通的顺畅和港口腹地的扩大以及货源的增加,进而影响沿海港口的功能发挥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三明陆地港的主要项目合作者是厦门港务、福州港务、湄州湾港务等。

6.3 依托铁路发展以三明陆地港为节点的产业链

为适应资源优化配置和总成本下降,内陆港的铁海转运中心应作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三明地处福建省中西部,靠近广东、江西与浙江省,在建设三明陆地港的同时还应加强与邻近省份的衔接建设。依托铁路的优势,积极发展与邻省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对接,促进相关配套项目的延伸,加强与邻省的分工合作,拉长产业链。

6.4 建立属于自己的第四方物流

为了把港口的功能移植到内陆,实现内陆也能完成与沿海港口一样的业务,建立基于 EDI、RFID、GPS、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陆地港信息平台,即专门完善物流活动的第四方物流。由于单靠第三方物流来组织控制是不够的,因而还需采用合作方法的第四方物流的知识支持和资源纳入。这将服务于整个物流环节参与者的业务和信息共享,为三明陆地港提供即时共享且更为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来提高港口的作业活动效率和服务能力。

6.5 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8]。国内各沿海港口积极响应号召,推出新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基础建设的互联和互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的机会。作为自古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福州港、厦门港与湄州湾港成为重点建设的沿海口岸。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台,未来将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发展,重点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方面,福建自贸区将进一步扩大运输、通信、旅游、医疗等行业对台开放,将在运输和商贸、电信、建筑业、产品认证、工程技术、专业技术等8大服务领域加强合作,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三明陆地港应抓住机遇,对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专项服务,与沿海各港深入合作,扩大集聚辐射功能,揽阔中部地区的货源,进而不断拓展经济腹地。

[1]王莹,余鹏.福建省陆地港发展对策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5(1):34-42.

[2]曾倩琳,陈宾.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无水港刍议 [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9.

[3]栾登.无水港运作模式探讨 [J].中国水运,2011,11(4):33-36.

[4]沙县人民政府门户网.沙县扶持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优惠政策[EB/OL]. [2012-10-24].http://wap.fjsx.gov.cn/zstz/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534.

[5]三明商会.三明陆地港2013年进出口总货值达17亿美元[EB/OL].[2014-02-10].http://www.szssmsh.com/index/jxxw/2014-4-15/2014415LFpRErKZBB171935.shtml.

[6]王莹,王健.AHP-Fuzzy在无水港发展潜力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物流,2010,32(4):68.

[7]蔡玉凤,陈宁.无水港与沿海港口联动发展研究 [J].中国港口,2009,10(5):26-27.

[8]人民网.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EB/OL].[2014-03-05].http://world1.people.com.cn/GB/8212/191606/374837/index.html.

猜你喜欢

沿海港口三明陆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对山东沿海港口的影响
陆地开来“宙斯盾”
沿海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探究
沿海港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陆地上的“巨无霸”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