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2015-12-05闫群力

清风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树木关键纪律

文_闫群力

正确处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文_闫群力

抓早,是关口前置,未雨绸缪,防止养痈遗患。抓小,是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防止酿成大祸。抓早抓小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也是对党的事业和威信负责。

当前反腐败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不仅要在思想上克服模糊观念和糊涂认识,更要在工作中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王岐山同志讲得很明确也很形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有“啄木鸟”精神,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扶正“歪树”,保护“好树”,不是把森林垮了,毁了。党员干部就像树,如果在党风廉政方面出现问题,只要还有挽救余地,就应及时问诊,良药常补,帮助其恢复“健康”,维护生态;但如果违反党纪国法,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就必须依法严惩,坚决拔除毒瘤。

拔烂树是反腐,治病树也是反腐。要让病树回春,需要敏锐的眼光发现“小”,敏捷的反应着手“早”,更需要以系统思维、法治思维营造健康的制度土壤,为树木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生态。所以说能不能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纪律检查机关能否完成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最满意的答卷。

一方面,要理解好处理好“关键少数”与“最大多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王岐山同志“坚决惩治党内极少数的腐败分子,惩最终还是为了治。在严格执纪中,我们还是要坚持党的一贯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对各级纪委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进一步聚焦主业,找准职责定位,创新执纪监督问责方式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问题干部必须迷途知返发出了强烈信号。

纪律不仅要管好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还要管好管住广大党员干部这个“最大多数”。这样才能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要求。当年毛泽东同志抓关键少数,提出要把中国党和国家的事情办好,首先要把一百多名中央委员抓好,中央委员这些党的高级干部不出问题,党和国家就不会出大问题。

“关键少数”靠什么引领大多数?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担起管党治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又强调了此观点。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尤其在加强廉洁自律方面,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以上率下。他特别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怕得罪少数有问题的人,就肯定得罪广大群众。这“一少一多”明明摆在那里,关键就看我们的原则立场究竟站在哪一方。

另一方面,要理解好处理好“抓早抓小”与“立行立改”的关系。王岐山同志再三强调,坚持抓早抓小。对相关领导干部加强日常监督,用相关规定作为衡量标尺,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摆设。

中央纪委对反映中管干部问题线索认真核查,对失实的予以澄清,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及时教育警示。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加大函询、诫勉谈话力度,会同地方、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与相关干部谈话,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该了结的予以了结。同时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快查快办,决不拖泥带水,久议不决,使小错酿成大错甚至大祸。

抓早,是关口前置,未雨绸缪,防止养痈遗患。抓小,是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防止酿成大祸。抓早抓小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也是对党的事业和威信负责。“千里大堤”常常溃于“蝼蚁之穴” ,“打虎”是震慑,抓早抓小也是震慑。毛泽东早就说过:“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抓早抓小符合反腐败的客观规律。抓早抓小,既不放过“初犯”,也不容忍“小恶”。要“小题大做”,专注“小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小事管起,从小问题查起。抓好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对出现苗头问题或轻微违纪的,不纵容、不姑息,及时拿起纪律的武器,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甚至大喝一声、猛击一掌,敲响警钟。

(作者系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监察专员)

猜你喜欢

树木关键纪律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高考考好是关键
树木之最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辨认树木
纪律
树木之最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