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研究*

2015-12-05刘振英李雪慧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运动技能开放式

刘振英,李雪慧

(1.武汉体育学院 文化课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2.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研究*

刘振英1,李雪慧2

(1.武汉体育学院 文化课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9;2.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习惯从运动技术结构角度展开教学,“去情境式”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的单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力。对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发展过程进行简述,并对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2015GA056)。

关键词:运动技能;开放式;技能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6-0081-03

Open Learning of Sports Skills

LIU Zhenying1, LI Xuehui2

(1. Cultu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2. Graduate Dept.,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ports skill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ports skills and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confine the creativity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sports skill learning and summerizes the open sports skill learning theories and relative researches.

Key words:sports skill; open; skill learning

运动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它是通过人学习后掌握的具有个性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而运动技术是一个运动项目在规则的许可下所特有的动作序列,它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具有客观性[1]。在我国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运动技能”,而不是“运动技术”。而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却是运动技术学习的教学模式,“去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形式单调,并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今我国学校体育项目已不再是以田径、体操、游泳为主,大多是以开放式运动项目(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为主,可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教”而忽视学生整个“学”的过程,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多是被动的学习,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面对这种情况,对于结合情景的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发展过程

自新课改以来,有关体育教学方法及理论基础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应运用何种理论指导,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争议。现就该问题对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几大流派进行梳理,希望会对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有所启示[2-3]。

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先后经历了联结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发展过程。联结理论是由前苏联学者加加耶娃在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4]。由于该理论把动作技能形成的机制归结为动力定型形成,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因素,使得其在解释较为复杂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遇到诸多的局限。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由环境决定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和加强。新行为主义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认知因素,认为学习都是有目的的,为达到目的,我们就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充分认知。认知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发展内在的知识结构,并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更新内在的知识体系[5]。认知理论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强调认知、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当时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的,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一定的情景下构建出来的。学习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提取,而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6]。

可以看出:“联结派”主要强调外在条件的直接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带有明显的机械性。“行为派”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忽视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派”虽然肯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对于外界刺激引起的内部心里过程并没有做出相关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兼顾外部情境与内在过程的作用受到当今学者的普遍认可,但其外部情境与内部过程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有关运动技能学习理论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7]。

2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研究

2.1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1957年,美国运动心理学家鲍尔顿对运动技能概念做了首次的描述,并依据运动技能是否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将其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闭锁式运动技能[8]。目前有关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定义仍没有明确的定义,任海雷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开放式运动技能下定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他认为:开放式运动技能是指在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目前开放式运动技能“环境的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已得到了大量学者的认可[9]。柴娇等人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中,详细阐述了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并将其划分为:本体感知、环境外显特征、本体决策、本体应答行为四个阶段[10]。

以足球项目的运球技能学习为例:第一,本体感知阶段,当运动员运球过人时,他首先得根据对手的站位、防守队员与自己的距离、过人空隙、同伴意图等环境因素进行感知与预判。因此,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环境敏锐的感知能力及预判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这点却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第二,环境外显特征,就是对环境外显特征的捕捉,该阶段主要是教授学生理解和分析环境因素所呈现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在带球突破的过程中本体必须根据同伴的跑位、对手的防守动作及周围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绕过防守队员方案。第三,本体决策阶段,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选择。也就是说运动员必须根据对手的行为及场上环境变化在短时间内进行决策并选出最佳方案,是运球突破、射门还是传球给同伴。第四,本体应答行为,也是教学中最重视的环节,前几个阶段都是为了最后的应答行为做铺垫。熟练的运动技术既是完成整个过程的关键,也是保证动作质量的核心[11],学生对于技术动作掌握得越熟练反应也就越快。综上所述,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的过程是相互影响并制约的,我们在利用该原理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的层面来认识技能、学习技能、有的放矢地运用技能[12]。

2.2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方法

开放性运动技能的特征,就是运动员要根据突如起来的外在刺激决定下一个动作该如何做,而不是事先就决定好下一个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在最短的时间及时作出决定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该种能力?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王晋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王晋教授作了简要说明,他认为在研究开放方式运动技能学习方法之前必须先掌握其实质,运动员在做技术动作时可分成两部分:即大脑决定和肌肉反射。首先,大脑需要作出决定如何作下一个动作,然后再将该指令传达到肌肉(收缩或放松)。可以说,开放式运动技能训练的实质其实就是训练大脑做出快速的决定和准确控制肌肉的能力[13]。

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而言,首先,我们需要设置相关情景,使学生在有目的、可控制的情景中学习技术动作。假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次,学生在判断选择技术动作上的时间就会缩短,那么完成整个技术动作就很快,在比赛中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技术动作。在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想要带球突破,如果该球员能使用多种带球过人的招式(包括假动作),对手就很难判断并成功防守。最后是学生的自我反馈。在进行完技术动作的选择后我们需要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当我们在训练足球停球技术时,要经常根据场上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停球方法,是脚步停球、胸部停球亦或是停球过人。在每组同学练习完以后,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停球技术、停球的力度与方向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停球方法等等,鼓励学生自我总结,通过不断总结和反馈,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选择最佳方案,提高技术动作完成的成功率。

2.3开放式运动技能测评[13]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训练中,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测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技能测评可为教练员提供运动技能训练的标准和训练方法。然而,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常采用闭合式运动技能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开放式运动技能,例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大都是按比分来决定胜负的。这就导致有些教练只重视比赛的最终结果,而忽视其过程,继而,开放式运动项目技能测定也就逐渐被大家所忽视,像这种“去情境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反映学习者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有关结合开放式运动技能特征的测评方式研究迫在眉睫。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的比赛中,个人技术水平和战术组合配合是比赛成败的关键,成功的战术配合需要良好的个人技术做支撑。那么,如何对个体技能进行有效测评?以足球运球过人技能为例,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队员过人的横向距离、过人速度、过人方法的多样性、外界条件因素、过人成功率等因素评定其个人技术的好坏。其次,我们还需有效地调节外在刺激(即防守队员),然而,防守队员类型是多样的,有个人技术好的和差的、有速度快的和慢的、有用左脚和右脚的、有体格强壮的和体弱的等。因此在进行过人技能训练及制定过人技能的评定标准和测定方法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防守队员来实施。运动员的实战过人技能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防守队员的水平和情况来定的。

3小结

现阶段,我国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许多老师和教练仍然沿袭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其学习效果和成绩不尽如人意。在最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实践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有关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测量与评价也逐渐受到重视,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情况,有效制定开放式运动技能测定方法,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然而,现今仍还有许多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科中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习惯等概念之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83-84.

[2] 董程程,郭远兵.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历史脉络[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4):78.

[3] 柴娇,张力.学习理论研究进展与不同性质运动技能的学习原理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0-223.

[4] 丁俊武.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420.

[5] 屈林岩.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学习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2-73.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48.

[7] 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1-42.

[8] 松田岩男.体育心理学[M].北京:国家体委百科全书编写组印,1982:211.

[9] 邓桥利.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对体育学院羽毛球专项班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

[10] 柴娇.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及其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10(9):66-67.

[11] 罗闯.开放式运动技能原理在中学篮球传球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研究—以长春市第十七中学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2] 赵恩川.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在网球教学运用中的启迪[J].学校体育,2015(5):87-88.

[13] 石岩,王冰.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王晋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14(3):3-7.

[14] 欣果实.对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1986(4):51-55.

[15] 陆小马.足球教学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的应用思考[J] .体育世界,2014(8):73-74.

[16] 张秀丽.课程改革背景下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2):76-78.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运动技能开放式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开放式教学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运用探讨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
高中生篮球运动技能提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