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实需求的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研究

2015-12-02谷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谷琳

摘要:通过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状,进行了城乡对比并分析了原因。针对敬老、助老教育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中所起到的服务和导向作用,我们迫切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着手,加强孝亲敬老、助老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需求;孝亲敬老教育;助老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17403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10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来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及服务需求。此次调查是在继2000年和2006年两次调查之后开展的我国老年人口状况的追踪调查,涉及20个省份,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2月1日零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由于本次调查范围广、样本大,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

一、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分布状况人类的历史,是由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组成,代代相传。今天的老年人,就是过去的年轻人,他们曾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兴旺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和年轻人的尊敬。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普遍不高,其中,城市男性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稍高于其他人群;高龄阶段的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低于低龄阶段的老年人。尊老敬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和教育方面的原因,现实存在着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不尊敬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的年轻人,到明天也就会成为老年人,今天年轻人对老年人不尊敬,上行下效,明天就有可能受到和今天老年人同样的际遇。

二、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状况通过对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的分析,来看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及养老机构在老年人心中的位置,为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提供依据。

1由图2看出,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普遍较低,近80%的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这与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和现今的养老机构运行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的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老年人在年轻时养育了子女,待他们年老时再由子女赡养,这种“养儿防老”的方式就是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大部分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庭和子女到养老机构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421”家庭结构日趋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子女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老人,这样养老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些养老机构环境差、设施简陋,照料人员的技能有限,服务内容跟不上老人需求,而且收费超出了大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能力,老年人若非迫不得已,并不愿去。

2据图2分年龄段来看,高龄城市男性老年人比城市女性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高。这反映了在城市里,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女性老年人付出很多,家庭的概念根深蒂固,对子女的依恋更多,舍不得离开家去机构养老。另外有些女性老年人在年轻时为了照顾家人而放弃了工作及收入,导致高龄阶段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护理服务,且这部分老人带病者多、精神生活贫乏者多,这导致了高龄女性老人晚年保障问题较之男性老人更为突出。

三、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状况2010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所做的调查中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简称“照料需求”)和日常生活是否有人照料(简称“照料供给”)等项目的情况。为了直观地看出老年人的照料需求现状,我们将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需求比例减去老人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的供给比例,得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值,即“老年人照料需求差”,这个数值越大,说明照料的供需缺口越大。

农村男性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比例最高,在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上,照料需求比例分别达到了9.28%、8.33%、13.75%和21.51%;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比例也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照料供给比例显著地高于农村老年人,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照料供给比例最低。城市老年人照料需求差基本为负值,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一方面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并未得到满意的供给,另一方面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供给却出现了量上的剩余,这种矛盾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农村老年人照料需求差均为正值,体现了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农村高龄男性老年人照料需求差高达10个百分点,说明了照料的供给严重不足,显示了农村地区老人的日常照料供给比例依然很低。

四、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的问题为“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吗?”选择答案项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表1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回归系数

(B)标准误

(S.E)显著度

(Sig)幂值

(Exp(B))性别0.1640.3720.6571.178年龄0.01590.0360.6091.016文化程度0.08650.1270.4721.090婚姻状况0.1030.6450.0151.108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0.8210.6530.0260.439觉得自己现在的经济是否有保障-0.3790.8470.6300.685是否与子女同住0.2480.3800.5041.281认为子女是否孝顺1.0571.0320.0192.878健康自评1.9160.4870.0416.794如表1以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以及健康自评9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自变量是显著的(Sig<0.05),即可肯定该自变量的作用,婚姻状况、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均是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2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回归系数

(B)标准误

(S.E)显著度

(Sig)幂值

(Exp(B))性别0.2630.6280.6771.302年龄0.06960.0330.1731.072文化程度-0.2270.2450.3530.797婚姻状况0.09180.2680.0291.096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1.3470.6450.0380.261是否与子女同住0.2450.3860.0471.278认为子女是否孝顺1.2911.0280.0253.636健康自评2.3590.5670.03610.581如表2以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表2中婚姻状况、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这五个自变量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在城市和农村,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一些因素是相同的,如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等。配偶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年夫妇在生活上相互照料,精神上相互关心,自然生活满意度就高;孝顺的子女在关心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老年人以精神慰藉,这样老年人的生活就无后顾之忧,生活满意度自然也就高;健康自评好的老年人通常身体状况还不错,这样无论是否有其他人照料,基本生活都可以自我照料,相应的生活满意度也就高。

在城市,老年人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老人在经济上自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从一部分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他们退休了仍愿意工作。而在农村,觉得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在农村,老年人若缺少经济保障,又不能获得足够的子女经济支持,一旦生病将没钱治疗,这样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会很低;在农村是否与子女同住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方便子女照顾,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可得到子女的照料和关爱,故而生活满意度较高。

五、助力养老,教育先行

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教育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养老观,能培养养老服务体系所需的各类人才,教育对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服务和导向作用值得重视。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我们首先应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的日常服务,其次还应满足老人的保健、教育和文化娱乐以及再就业的有效需求。针对目前的养老需求现状以及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缺位的问题,应坚持社区为依托、家庭和学校为基础、同时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助力养老,教育先行。

1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载体——家庭

上文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无疑要重视教育。因为孝亲敬老虽然一定意义上来自人的天性,但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其深刻意义,还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家庭,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教育着孩子。要教育孩子孝敬、关爱自己的父母。不爱其亲,何以爱他人?不敬其亲,何以敬他人?

根据人的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把孝亲敬老教育分成这样几个过程。在青少年时期,以关爱教育为主,教会他们有爱心、孝心,关爱自己的亲人,旁及邻里,这是孝亲敬老教育的一个打基础的时期。中年时期,以责任教育为主,自己要尽心赡养父母,关爱老人,同时也要给下一代做出榜样,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关爱亲人、尊敬老人。老年时期,主要通过慈爱、关心教育给老人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人生境界。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亲敬老美德,须从每个人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众所周知,每个人在家庭中常常成为两种角色,既是自己子女的父母,又是自己父母的子女。因此既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敬老爱老。这样才能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兴旺。

2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基地——学校

孝亲敬老教育是终身的爱心教育,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古人就把孝亲敬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对契说,“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就是早期的尊老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西周时,国学教学内容涉及到“孝德”,乡学涉及到“孝行”,古人把孝亲敬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学校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把孝亲敬老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且应该有内容深浅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年青人的孝心和爱心,激发他们的敬老助老责任感。

在中小学,要把敬老爱老教育的内容分解,适当贯穿到思想品德课的有关教学中,以发挥课堂教学的宣教作用。鉴于中小学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建议可把中小学生的孝亲敬老实践以量化的方式作为升学考试需要考核的部分。同时也要把敬老助老教育引进大学课堂,既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养老现状和需求,也要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参与助老志愿服务,为老年人出一份力,帮助家庭和社会排忧解难;同时在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估时,可加入该校学生敬老爱老的实践一项指标进行考核。

3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依托——社会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面临严峻的挑战。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普遍较低,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的家园环境去养老机构,扩大和完善社区及村镇的养老功能,使其承担家庭养老无法完成的养老功能,是满足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有益探索。

在城市,每个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所生活的社区紧密相关,社区养老助老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惠及众多老年人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这一工程建设好,应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公众的支持力量。结合上文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分析,在城市,基本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社区组织尽可能地多关爱老年人,使他们切实感到关心和爱以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故而社区可以定期举办教育讲座,诸如老年书画培训、心理健康讲座,旨在贯穿社区的人文关怀。同时利用社区退休老年人的现有资源,聘请一些退休医生、教师给老人做一些健康保健和心理辅导教育。通过社区内老人的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形成养老正能量,使得老年人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形成由内而生的自豪感,服务社会,造福老人。

与城市情形不同的是,农村老年农民夫妇的生活很大程度上靠子女供养,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和精神慰藉任重而道远。结合上文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较低,更多的农村老人更愿意生活在熟悉的社区(村镇)和家庭,因而在农村,改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改善社区(村镇)养老助老环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当地村镇应联系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的研究人员下乡到农村,定期给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科技培训,一方面切实解决农民种植、养殖中的难题,加快农民农业致富之路,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激发孝亲敬老动机,同时开办“敬老爱老”模范家庭评比等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改善农村的孝亲敬老现状;;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鼓励更多的农民在小城镇就业,这样方便照顾老人,保证养老的顺利进行。

尊老为美,敬老为善,助老为荣,爱老为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动员,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给老年人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2]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树)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