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班级网络中咨询关系与情感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2015-12-02许钟元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许钟元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班级的建设方式也明显不同于中小学班级的集中管理形式,因此,如何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广泛、授课地点流动、班级形式松散的高校班级特点,以及在辅导员需要同时面对许多个班级建设问题的压力下,找寻到一个全面了解班级情况的方法,建立一套契合班级自身的班级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研究过程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大学生班级中的咨询网络关系和情感网络关系,并考察了咨询网络关系与情感网络关系的相关性。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咨询关系;情感关系;大学生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11103

一、引言

高校班级中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和良好班级文化的营造都依赖于班级内部成员之间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良好的班级风气主要是指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文化通过成员之间情感的契合度体现。因此,研究高校班级成员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有效地掌握班级情况,了解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和文化氛围,以便在协调学生关系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1—2]。本文在研究班级人际关系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来探讨班级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形成的网络关系,即将学习风气设定为咨询关系网络,将文化氛围设定为情感关系网络,在研究班级中这两个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网络成员中的核心人物和边缘人物,以便掌握班级成员在班级内的角色。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班级内咨询网络和情感网络的相关性,深化了高校班级建设的研究理论,拓展了理论研究的思路,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开辟了新的工作视角,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被看作是关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3]。它是对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属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领域中,学者们在研究网络结构时都将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间的交往关系看作是千丝万缕的网络,它能直观地展示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网络结构主要由节点和关系两个要素组成,所研究的社会单位即为节点,它可以是社会整体、组织部门、社团群体或者单独个体,而关系表示的是节点之间的联系,在社群图上以线段的形式体现。以往学者在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性别、上网时间、职务、特长在大学生人际情感沟通中起到重要作用[4];Krackhardt将人际网络结构划分为情感网络、咨询网络和情报网络;罗家德在Krackhardt的基础上增加了信任网[5];张晓玲将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划分为学习网络和生活网络,且认为学习网络和生活网络呈现显著相关性,即生活关系融洽能促进大学生学业关系改善;申喆等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网络在我国应用于人际关系研究中体现出的问题[6]。通常,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人际关系研究中,采用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子群分析等指标,本文主要从形成班级学风的咨询网络关系和促进文化氛围的情感网络关系入手开展研究。

(二)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体现了网络中节点连接的紧密程度,在量化数值上是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的数目与可能存在的最多的关系的数目之比。当网络密度为1时,表示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与其他的节点相连;当网络密度为0时,表示网络中没有任何两个节点是相连的。

(三)网络中心性

网络中心性用来测量网络中的某一节点在网络中处于何种地位。主要可以划分为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三种。程度中心性表明某节点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重要性的大小,网络中程度中心性最大者表明其是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中介中心性表明某节点在社会网络中作为媒介的作用程度,网络中中介中心性最大者表明其在网络中作为沟通桥梁作用最明显;接近中心性表明某节点在社会网络中控制其他节点的作用程度,网络中接近中心性最大者表明其在网络中控制能力最强。

三、实证研究

(一)量表设计

本文根据班级社会网络的两个维度设计量表题项,即从咨询网络维度和情感网络维度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咨询网络体现了网络中个体遇到学业困难时向其他个体求助的情况,因此设置的题项为:(1)在遭遇学业困难时,您会向班级哪些成员请教;(2)班级哪些成员在遭遇学业困难时,会向您请教。情感网络体现了网络中个体与其他个体的亲密程度,因此设置的题项为:(1)课后或假日,您经常和班内哪些成员一起活动;(2)平时您常和班内哪些成员一起吃饭。

此量表在作答时是以班级范围为边界的,需要将班级每位成员进行编号并且实名作答,因此,在作答时应考虑到班级成员的独立性和保密性,且承诺不会将作答信息泄露。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某重点高校的刚刚进行过班团委换届选举的某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该班级现有成员28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人;独生子女13人,非独生子女15人;北方生源14人,南方生源14人;少数民族1人;降级生1人。

(三)数据分析

1咨询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将咨询网络数据绘制成咨询网络关系图,如图1所示:

该班级的咨询网络关系中,核心的人物为2、17、24、22、26、27成员,为互惠的中心,在学业方面互动性良好;而边缘的人物为15成员,由于其少数民族的背景,经常与本民族的外班学生活动,因此处于该班级网络的边缘。

(1)网络密度

经过Ucinet 6.0软件测算,得到该班级咨询网络密度为0.0979,密度适中,说明该班级整体的学习交流活动较为频繁,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多,班级学习风气尚可。

(2)网络中心性

经过测算,咨询网络中心性具体数值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该班级咨询网络的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前两名均为成员2和成员27。说明这两个学生在班级的学业交流中不仅处于核心地位,还处于重要的中介地位,如果这两位学生有缺失,班级的学业咨询网络质量和效率将极大损失。

2情感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将情感网络数据绘制成情感网络关系图,如图3所示:

该班级的情感网络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成员有2、17、22、26、27,位于互惠的中心,说明该班级整体的情感交流程度较好;而成员1却处于孤独者的位置,原因是他是降级到该班级的同学,住的寝室相距非常远,在生活上与该班级成员基本没有联系,处于情感网络边缘的还有成员7和12,且二者呈现互惠关系,原因是这两位同学是班级仅有的两名女生,与男生交流比较少。

(1)网络密度

经过Ucinet 6.0软件测算,得到该班级情感网络密度为0.1521,密度较大,说明该班级整体的情感交流活动十分频繁,班级成员之间的生活交流较多,班级人际关系十分和谐。

(2)网络中心性

经过测算,情感网络中心性具体数值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该班级的情感网络中,程度中心性最高为成员17,其次为成员2、22、24和27,他们在情感网络中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中介中心性最高为成员2,其次为成员27,再次为成员3,说明他们在该班级中处于重要的桥梁地位;接近中心性最高为成员2,其次为成员17,再次为成员27,说明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距离非常短,在集体中处于控制的地位。

3咨询网络和情感网络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Unicet 6.0软件的ToolsTesting HypothesesDyadic(QAP)QAP correlation路径测算,得到该班级的咨询网络和情感网络相关性分析数据,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该班级咨询网络与情感网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ig.为0.000),且相关性系数为0.418,为显著的正相关。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是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础上来研究高校班级社会网络中的咨询网络与情感网络相关性,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如下结论:

高校班级建设中学风建设是重中之重,大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普遍非常强烈。这体现在本研究中对于咨询网络中心性和情感网络中心性的结构特征中,本文选取用于实证的高校班级中,处于咨询网络核心位置的成员与情感网络核心位置的成员基本相同,即成员2和成员27。成员2在大一学年的专业成绩排名为第一,成员27是大二刚刚换届当选的学习委员。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在大学生的心目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们更愿意与学业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喜欢围绕在能带来新知识的同学周围,因此,学风建设也正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建设项目。

情感网络对于咨询网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通过构建情感关系来增进学业交流。这体现在本研究中对于咨询网络和情感网络相关性分析,以及咨询网络密度和情感网络密度的测算。经过本研究证实,高校班级中,促进学风建设的咨询网络和构建和谐氛围的情感网络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18;同时,咨询网络密度为0.0979,情感网络密度为0.1521,咨询网络密度适中,情感网络密度较好。因此,是由较好的情感网络密度正相影响咨询网络密度。

可视化的高校班级网络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进行学生工作的重点。首先,通过网络核心成员所带领的团体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风、文化建设,运用好他们在班级中的领导地位;其次,可以检验班团委成员在班级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从网络图中可以大体上直观地了解学生干部是否处于核心或者较为核心的地位;再次,对于班级的边缘成员,及时了解他们自身的情况,利用他们现有的网络条件帮助他们扩大交际圈,以便使其更好地融入集体,进而促进班级的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向燕玲.社会网络分析观下寝室人际关系图的绘制与使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97—98.

[2]高蕾.社会网络分析法在高等学校班级结构和人际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J].经济师,2010,(2):106—107.

[3]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高蕾.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范式研究[J].大家,2012,(6):21.

[5]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申喆,周策.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际关系中应用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01—202.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