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12-02商秀春杨晓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商秀春+杨晓光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给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冲击。把握时代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重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四: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校园文化环境塑造,三是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四是学生自我教育完善。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1009902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十七大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而十八大的“三个倡导”,为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依据,指明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需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将上述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创造精彩人生,实现自己的追求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市场经济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突破一切人为的障碍和束缚,所以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一批又一批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的信息、技术、人才等也涌入中国。这种规模前所未有的中外交流,必然会冲击人们在过去国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人心不稳定,社会就无法稳定,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社会和谐。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不仅关乎他们自己,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与人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并把握好自己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在高校乃至全社会提倡一套符合历史发展方向与当代中国实际的价值观不是小事,必须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方可。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一系列重要会议提出并通过的社会主义核心人价值观,恰好满足了上述要求。也就是说,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尽快将有关教育主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在校大学生客观存在的种种思想问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仰缺失

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作为思想还未成熟稳定的大学生,往往在价值选择上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在认同西方价值观的同时,他们可能会逐渐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怀疑。而信仰,作为人们关于最高价值对象的信赖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生活方式,不论人们以什么为信仰对象,信仰的特征都在于把某种价值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作为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和调节中枢,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2]。

2集体意识淡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相应地,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削弱。他们为了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拒绝依附他人甚至集体,不像其父辈那样盲目从众并受到同一性的束缚。因此,这一代大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淡化,有些人甚至我行我素,有鲜明的利己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虽然他们知道社会和集体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更看重个人利益,有时甚至牺牲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在班级或团队中,几乎每个人都愿意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很少人有会替他人着想,维护集体利益。

3缺乏高尚情操

经济多元化会带来文化多元化,进而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但是,多元并不意味着没有主流,否则,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价值观混乱极易造成社会生活失序。作为即将进入各行各业年轻一代在校大学生,他们的道德情操会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整体面貌。尽管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操:他们不辨对错、不识好歹、不分善恶,刻意求新却品味低下;不喜欢严肃的艺术,只追逐庸俗的作品,审美品味低下,审美倾向偏颇;个人生活方面,不再相信真感情,甚至露骨地追求金钱与性的满足……应该说,崇尚低级趣味就已经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不以这种低级趣味为耻辱。说得严重一点,这些缺乏高尚情操的在校大学生,离“社会精英”的标准越来越远了。

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

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课,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利用这一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空洞的说教枯燥乏味,亦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学生觉得这很特殊,不能说明问题。思想肤浅的趣味教学只能使神经暂时兴奋而不能使人认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这种模式,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访问、亲自操作等实践形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情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提高他们的修养,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是这种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熏陶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利用课堂外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无声宣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了教育目的和效果。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通过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文明有序的文化氛围。大学精神,“是一种弥漫于学校中的文化氛围,是标志一个学校的典型特征”[3]。高校应在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把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大学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递出来。社团承载着传播正能量,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的职能,以他们为媒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中去。另外,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通过宣传栏、海报、校报、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还有,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加强制度管理,促进教风建设,队伍建设为首。加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过程。倡导快乐学习,促进学风建设。以“导”为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管理,健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制度,加强考风建设,做诚信公民。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促进校风建设。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灌输式的说教效果很差,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公益活动,邀请先进模范进校座谈,祭扫烈士陵园等,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观看一些历史影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实践活动基地,推进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交流与互动。

4在学生自我教育中深化

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倡“终身学习”,但几乎没有人提倡“终身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不教育,否则社会将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成本。同理,只有能将价值观塑造的外力转化为具有内生动力的机制,才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对象要学会自我教育,这使得自我教育的地位越发重要。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激励自己。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用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提倡大学参与性教学活动,促进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德育管理的归宿。”[4]大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思想情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并根据外界因素和社会要求不断满足自我要求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孙伟平.价值差异与社会和谐——全球化与东亚价值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1.

[3]庞燕,等.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探析[J].高教研究,2011,(1):106.

[6]鲁洁,等.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19.

(责任编辑:侯秀梅)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