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分析与探讨

2015-12-02王红卓翔芝纪曼陈敬霄

科技视界 2015年33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需求分析课程体系

王红 卓翔芝 纪曼 陈敬霄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物流本科人才需求,然后总结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流专业;需求分析;课程体系

物流业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1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物流专业已经成为我国紧缺人才专业之一。社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主要为四种类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缺乏有效实践教学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虽然日益重视物流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强调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系统性的设计这些环节,没有充分了解社会需要的物流实践能力。

2.2 专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物流教师结构组成方面,绝大多数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背景和经历;在物流教师专业化方面,物流专业教师主要是从计算机、交通运输管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

2.3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特色不明显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某些院校过于刻板,照搬照抄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中提到的课程,没有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缺乏系统规划,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内容上的重复度比较大,从而导致培养的物流人才技能多而不精,满足不了不同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专业化需求[1]。

2.4 教学方式趋于传统

灌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而从培养目标来看,学生课堂上的被动式学习应逐步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3 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

3.1 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将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与校外实训阶段[2]。

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物流认知,安排在管理学、物流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开课阶段,蛀牙形式是知名企业参观、专家讲座及参观物流实验室。

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物流专业技能训练,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通过课程实验,掌握采购、仓储运作流程、运输调度、国际物流运作、物流单证流转等,从而具备一定的物流实际运作能力,适应社会对企业类人才及国际物流类人才的需要。

综合方向性实践教学阶段是在掌握一定的物流专业技能基础上,开展不同方向的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例如供应链优化与流程再造实验、物流系统优化与设计实验、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等,适应科研规划类、规划咨询类人才等方向人才的需要。此外,带领学生进行物流方案设计,选取优秀方案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调研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等。校外实训是通过短期实习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了解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从而为就业做好准备。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的施行,高校需注重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实验课程的设置、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监督与评价体系的完善等。

3.2 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一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二是,充分利用现实案例、模拟模型、观看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聘请业内资深职业经理人或成功的创业者进行讲课,传授实践经验及宝贵的人生经历;邀请国内外一流的学者来开设讲座,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积极的与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等加强交流,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建立一支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保证专业教师的数量,其次应该是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系统教育背景的队伍。

注重教师的实践培养和专业理论的更新。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实习,去了解相关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将最新的知识理念授予学生。

外派教师到物流专业建设达到一流水平的大学进修学习,学习相关学科的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逐渐形成特色的专业教学。

双导师制研究平台。教师在做科学研究或者相关实践活动时,积极吸引学生去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和实践导师。

3.4 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与区域行业特点,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为原则优化物流理论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起点,并以适应当前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4 结束语

高校物流教学须针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面向实践、面向科研,从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出专业水平扎实、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1,01:33-35.

[2]娜仁图雅.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建设[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2):41-45.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需求分析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