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环境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2015-12-02周永宁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周永宁

【摘 要】小学高年级其群体是社会人群中较活跃较敏感的层面,他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迁,小学高年级的成长与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现状,结合中国现存的社会特点及相关理论,合理、客观、科学地剖析,从环境因素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

一、导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儿童向成熟期的过度,这一时期心理、身体都处在发育过程中,心理常常比较脆弱,情感波动比较大,理智控制比较差,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可能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熟期感”,渴望摆脱成熟期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已的看法;第二是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已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已和他人的行为,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兴趣渐趋稳定,爱好逐渐广泛而深入。

三、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无论是物质的硬环境,还是意识的软环境,都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成长与完善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关理论阐解,环境中的文化习俗、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及学校教育模式等因素,给个人在心理发展上提供了一个基本导向,使得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文化的要求,去相应地发展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当个人自身素质和环境影响这两个方面因素在个人身上形成压力和具有不协调成分时,个人就会出现应激反应或产生障碍等不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现象。

所以说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区,哪一方面的环境因素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和谐都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1.家庭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两方面:(一)物质环境,即硬环境,如基本的生活用品、活动场所;(二)心理环境,即软环境,如家庭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长发端于家庭,家庭是他们的第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与道德规范人生价值的内化和心理素质弹性心理的形成。所以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将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还有些家庭只重视在物质上方面满足孩子,甚至过分纵容,而在精神与心理方面,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内在要求和感受,不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忽视孩子的个人意愿和感受,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下去,会使家庭关系紧张,缺乏理解与温暖,会使亲子关系疏离甚至破裂,从而使孩子做事畏首畏尾,缺乏自信与创新精神,甚至产生逆反行为。

2.学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及多方面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开展心理热线,但有时不能及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疏通指导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这使得小学高年级学生许多话无处倾诉,积压在心底,到一定的程度便产生心理问题。

3.社区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从社区硬环境而言,如果设施不齐全,周边环境较嘈杂、较混乱,将不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如社区或周边开设许多不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涉足的场所,那势必会使这些学生误入歧途,影响其心理健康。

从软环境而言,如果社区没有一定的社区文化氛围,忽视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群体的存在和需求,使其心理上缺少归属感,缺少精神依托,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对策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影响最大,与他们的成长最密切的环境因素,无外乎是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应有机结合,连成一体,增进沟通,增强互动,互通信息,使三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增进对学生的理解和关注,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使他们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由于不适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对于家长而言,要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营造一种和睦友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采取民主宽松的态度,多给他们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多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要让自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和命令的口吻对待孩子,不要将自己的意志、悲喜怨气强加到他们身上,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也不要过分溺爱,也不要忽视不理,家长自身也要注意提高,多读一些有关家教的书籍,使其对孩子的教育科学化,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能够理解,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继续完善学校心理教育设备和体制,对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知识普及,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是园丁,更应该是一个心灵工程师,能够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

课堂教育教学渗透心理辅导。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育学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艺术策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帮助其解决。

面对全体学生,可以通过常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可控制调节和合理输泄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训练,人际关系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其认识本质,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的各种技巧与原则,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与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认识,并在自身发展变化中较好地悦纳自己,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

同时我们还应为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训练,组织实践活动,多让他们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他们陶冶性情,培养良好情操。

愿我们的学生都拥有健康的,美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思斌.社会工作概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级业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4]日本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新华网,东京3月23日

[5]傅宏.儿童小学高年级心理治疗

[6]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育网

[7]健康心理学杂志(10卷),2002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如何快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