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中学生卫生保健教育的意义

2015-12-02胡武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中学生卫生

胡武军

【摘 要】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学校、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也应是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卫生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是其它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一些方面开展教育?应该教学生如何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卫生保健教育,第一要教育中学生注意自身卫生和提高公共卫生意识,第二要教育学生怎么养成健康卫生的个人生活习惯,第三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教育中学生注意自身卫生和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要教育学生:生活、学习有规律,比如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洗脚。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遵守时间、信守承诺、保持清洁和遵守纪律。不酗酒、不吸烟、不吸毒,增加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身体没有疾病,达到社会适应能力和当代健康卫生标准。教育学生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关于疫苗免疫接种:学校要鼓励学生定期接种疫苗,做好接种疫苗工作。中学生集体生活在一起,发现有急性传染病病人,特别是红眼病或者疥疮等应及时向校医院公共卫生室和校管报告,以便及时做到早隔离,早诊治,早做好消毒工作。关于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菌痢等)的预防:须把牢“血液传染”“病从口入”关,不用他人的牙刷、剃须刀、保护破损皮肤等以防血源传染。养成饭前便后流水洗手的习惯,注意饮食的卫生和安全、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不吃贝壳类水产品,特别不要到卫生差的摊贩处小吃,不喝生水,同学之间不要互用餐具和茶杯。 关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冬季要经常打开窗户使教室内空气保持清新,随着季节交替、早晚气温的变化应及时增减衣服。关于用眼习惯上的预防:这个就是要求学生注意上课的效率减少下来后学生用过多的时间弥补上课时知识上的缺陷,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用眼时间,还有就是要强调学生弱光或者强光看书、看报、看手机的危害,多做眼保操,多去野外活动调节视力疲劳。

二、教育学生怎么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养成健康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行为习惯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做好教育工作:

1.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我们学校的卫生行为习惯,一开始同学们没有这个意识,班级中有时桌凳摆放不整齐,教室里有垃圾,废纸。周围环境中有杂物,我们组织教师每天及时检查,发现后责令其打扫干净并扣除班级文明分,通过这种办法,一个阶段后,同学们养成了一个到校后首先看看桌椅放整齐了没有,地面是否干净,不乱扔杂物,看到杂物,还能主动捡起扔进纸篓,当然我们要在反复中抓,也要抓反复,慢慢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

2.要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新风尚

班主任每天要督促学生打扫教室和保清区,检查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打开教职工的窗门,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清新。教育学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气),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动水洗手。加强清洁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检查、督促,最好每天有卫生检查员进行检查登记,周周有评比月月要先进典型。评比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卫生评比纳入考核享益的是大家,让大家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新风尚。

3.学生去创造美,并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做清洁。在班级工作中,力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在低年级,检查的频率应高一些,可开展“舒心教室”“舒心寝室”评选活动。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做文明人,创建洁净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更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总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2.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用口头咨询、通讯咨询解答学生对心理卫生的了解和疑惑。提出某一问题,让同学们座谈、讨论、争论,达到基本一致的认识。还可利用出黑板报、智力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卫生的积极性。

当然,心理卫生是复杂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全社会重视,人人参与,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健康中学生卫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卫生与健康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