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礼仪教育之我见

2015-12-02张淑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礼仪幼儿教育

张淑芳

【摘 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但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只要幼儿教师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儿童在3岁—6岁的可塑性最强,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的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幼儿礼仪教育主要有哪些内容呢?第一方面:教会幼儿一些简单常用的“规矩”。具体说从这些方面入手:基本动作礼节规范,正如常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比如这些常用动作:站、坐、走、蹲、捡、敲门、开门、关门、等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比如”您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等等;个人礼仪时时牢记,比如勤洗手、洗脸、洗澡、剪指甲、饭后漱口等等;基本交往礼貌大方,比如打招呼、谈话、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等。不过,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爱心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着重对幼儿进行第二方面:家庭礼仪教育。可以这样进行:尊敬长辈,听从教导、体贴长辈、回家和离家的时候打招呼,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归原位,爱惜物品,不浪费等等,当然,培养幼儿礼仪,学校教育无可取代,我们必须注意第三部分礼仪教育:幼儿园礼仪。它包括入园对老师说“早上好”、离园对老师说“再见”,课间盥洗时自动排队、户外活动不拥挤、推拉、午睡时保持安静等等礼仪。幼儿礼仪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一般都有整洁、和谐、欢乐、温馨的育人环境,这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对幼儿礼仪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首先,我们十分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每月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教室主墙上,布置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们都是好宝宝”、“朋友树”;且常常在教室的语言角投放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片,如:故事《小兔找朋友》、《小红花找朋友》、《兔宝宝找快乐》等,使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张贴与礼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儿童画,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其次,我们十分注重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花、草、树木,使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最后,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幼儿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从幼儿园的大门到大厅一直到教室,有值周老师、保健医生、班级教师,用我们热情的微笑、最真诚的问候,一路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爱护的动作,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幼儿来园、离园期间,整个幼儿园洋溢着温馨,问候声、道别声传播着礼仪的气息,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礼仪教育注重趣味性

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一定注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礼仪教育活泼生动,孩子易于接受。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教学和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活动内容。如: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中,如通过《熊猫的客人》《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相处、交往的一般礼仪;又如通过《小熊过桥》《好娃娃》等故事活动使幼儿之间懂得了要互相谦让,与同伴分享快乐,要学会关心他人等。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故事等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礼仪教育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别人家作客时应轻声敲门,礼物要双手送递,在别人家里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随意乱翻别人家里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鼓励性与针对性能够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礼仪教育注重生成性

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合适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往往把德育工作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殊不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生成的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在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排队、盥洗、就餐、倾听、阅读及睡眠和起床、户外活动和离园,学习基本的礼仪姿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教育在幼儿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的接园,老师们都会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早上好!”的问候;放园时,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再见!”的礼貌动作,这些周而复始,不断地影响着孩子,也感染了家长。现在每天每位宝宝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问好,道别等。

四、礼仪教育注重合力性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孩子的这一张白纸上画得好还是坏,其父母在日常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宝宝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家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在家长身边常常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并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千教万教,先教做人”。所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逐渐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让我们的男孩未来都成为彬彬有礼的绅士,女孩未来都成为落落大方的淑女。

猜你喜欢

礼仪幼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