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之教学感受——小学音乐课堂的“放”与“收”

2015-12-02张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纪律音乐

张琰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在现行大肆推广的素质教育中,其重要阵地之一音乐课堂表现的尤为突出。音乐课堂日趋开放、活泼民主。学生一提到上音乐课就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然而,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是很强,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收不拢”,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收放有度”?这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将本人的一些认识及实践经验提出来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放”与“收”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放”就是放开、放手,是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敢于表现、争论、质疑、创新,给予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而“收”是教师对课堂的适时掌控,是音乐课堂能更好进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能尊重学生差异,“放”手让学生去选、演、问,再辅以及时的、恰到好处的“收”,充分的注意到细节,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课堂进行便会得心应手。

一、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堂相比其他的德育课堂还是具有一定的宽松度的,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教师表情严肃,学生毕恭毕敬、正襟危坐。殊不知,过分严肃的课堂会使学生思想僵化,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在一定纪律约束下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尽情发挥的空间。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胆怯,没有了束缚,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求职探索的精神。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愉快的、令人向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要注意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外部条件。

二、课堂纪律要严明

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罚分明,绝不放任自流。

曾经听过一堂课,上课教师的教案和教学理念都不错,形式比较新颖活泼,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碰到了困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个神采飞扬,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并不很强,场面很快就变得有点混乱了,学生高兴的忘乎所以,更有甚者趁机互相打闹嬉戏,教师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纪律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再好的教学设计离开了纪律这一保障,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教学质量了。纪律是效率的保证,但同时教师态度又不能过于严厉,过度苛责会使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师要及时调控

音乐课本来就是活泼、开放、多动的,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地参与。但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还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力量来帮助他培养自制力,这外部力量就是教师。音乐教师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课堂的教学进展情况,密切关注课堂动态。而学生在进行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这些教学环节上自制力缺乏表现的更为明显。

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常见的一些表演环节是需要一定场地来活动的,需要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这时就容易出现你推我挤、打闹嬉戏,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巧用音乐语言做为“放”的调剂。

“放”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敢于“放”、多样性的“放”、趣味性的“放”。比如说设计一些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短句,既活泼、生动、形象、又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为学生所喜爱。如课前问好:高年级完全可以采用当下比较流行的,学生都喜欢的流行音乐片段作为对话和回应,避免单调的“老师好”,“同学们好”,简单快乐的提醒上课,一下子就把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了起来。这种“放”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瞬间就变得轻松起来。

再比如: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弱,由于坐的时间较长,注意力不太集中时,教师可用琴或者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潜在的意思就是要求学生注意力回归到老师这里来。再比如做难度较高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单纯回答对或者错,既生硬老套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可用上行音阶表示回答正确,给学生一种表扬激励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学生感到很高兴,对练习更加积极。反之,可用下行音阶表示学生回答有误,既幽默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友好融洽,效果很好。

2.运用眼神、手势为更好的“收”做保障。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体态语言,对课堂实时地调控。比如说,当学生们因为问题答案,重复大声的抢答喊叫时,教师先发出嘘的慢动作,然后两手打开然后各自合拢轻轻一抓,意思是告诉孩子们,太吵了,可以把小嘴巴闭上了,这会是需要安静的听老师说。一个简单的手势不但拉回了孩子的注意力,提起了孩子的兴趣,还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进行了组织教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教学更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收”与“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收”不“放”,不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容易陷入呆板而沉闷的局面,而一味的只是“放”,课堂会因为学生过度兴奋,秩序难以控制,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去创造、去发现,运用自己的智慧,将“收”和“放”贯穿其中,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纪律音乐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