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策略初探

2015-12-02王安忠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王安忠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而在小学数学学习领域,自主学习也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起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成为了现在教学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的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着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觉的提出目的,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不知道自己回答的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一位数除三位数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为帮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发展思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不出来的在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拨,动口说,认识了整时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整时?让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渠道是书本,学会从读书中得到有效信息,就如得到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得到有效信息并能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划出关键点。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我教给了他们三种思维方法:一是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将范围落在比4小(即比边长为半径的四个正方形面积小);二是转化,让学生动手实验,将学具圆切拼成为已学过的图形;三是推导,让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内在的联系推导出公式。在这里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在学生不易理解时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教师的点拔,会使学生茅塞顿开。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四、独立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更可贵的是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本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新课标》要求“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生生合作”(分组或同桌)、“师生合作”等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学习方式,激发合作愿望,提高合作效率。例如,解答“两根同样长的钢材,第一根用去它的1/3,第二根用去1/3米,剩下的哪一段长?为什么?”这道题按“常规”解:要求剩下的钢材哪一段长,必须先知道两根钢材原来有多长与分别用去多少米。但钢材原有长度不知道,这道题似乎不能解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另想办法,设计探问式问题: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去的钢材会一样长?又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去的钢材不一样长?让学生去提出假设尝试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处理过程,让学生内心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