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12-02周小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法自学习惯

周小敏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探索和应用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它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综合性能力。自学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思维,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在没有任何兴趣的前提下去强迫学生学习必定会违背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和规律,扼杀学生本来可以通过某种适当方式就能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有待于培养,它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挑战中排除困难,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力,语文教学绝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天文、地理、科技、自然、政治及各国的风土人情等。所以,学好语文,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眼,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今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自学的好方法。

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⑴养成按句默读、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⑵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语文教材大多文质优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浓厚的情感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读文不仅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想象的过程,边读边思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见其人,这样的朗读才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⑶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2.读、写结合是自学的好途径。

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的集中表现。读、写结合,使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写作,如在讲解新课前留预习作业时,就注意这方面的练习,既促进知识掌握,又促进了自学的能力。

3.启发思维,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4.严格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还要实,要有序,循序渐进,讲究实际效益。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化知为能,达到“不复需教,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

5.培养良好习惯,养成“自学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生就不会依赖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所谓“自学精神”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而决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外,有时还须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如:坚持写日记,写周记等。

三、给予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途径

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些知识盲点随着学习进程的推移越积越多,造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和手段才能进行自我加强,自我调试,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就尤为重要。我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学生进行指导:

1.从整体上提高认识。每学习一个新内容,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这一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况,还有学习时应注意的一些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困难所在。这样学生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具有一个基本的学习思路,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较快地进入状态,主动尝试,积极投入,自主参与学习的乐趣

2.要以“轻风细雨”般的心态渗透学法。学法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过急,要求过高。要有计划性,有一个阶梯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学生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既要发展能力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目标“跳之可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与新方法时时常感到困难,教师要及时主动去了解、关心,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常与学生“心理换位”,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困难,绝不可放任其自由。

3.在课堂中有目的地示范各种学法,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示范后还要注意训练和巩固。教师除示范外,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他们各自的学习心得,在探讨中得到提升和巩固。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保障

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或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现象,我们要对学生的自学方法予以引导,严格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引导学生做到:集中精力,不赶进度;难懂章节,反复研读;对重要语句、关键字词要认真领会;组织讨论,开拓思路;坚定意志,持之以恒。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前提。自学能力必须建筑在对学习自觉性、坚持性,注意的专一性、集中性,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智能素质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自学习惯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