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狼》

2015-12-02鞠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屠户蒲松龄思维能力

鞠娟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感知本文生动曲折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及深刻的寓意;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情节和塑造的形象。

2.探究交流,体会故事丰富的寓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flash《森林里的狼》

二、介绍作家作品

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从小热衷功名,终不得志。

2.《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有短篇小说491篇,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

三、理情节、感形象、悟寓意

(一)理解故事

1.读故事、译故事、讲故事。

自读故事2遍,读准读顺。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交流疑难。

小组选代表讲故事。

2.思考:蒲松龄为什么写狼?(了解写作背景)师点拨:蒲松林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狼比较阴险狡诈,比较像当时清朝的某些人。估计蒲松龄认为用狼来讽刺他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二)理清情节

默读故事,概括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三)感知形象

1.学生活动。

△讨论:狼对屠户是什么态度?屠户对狼是什么态度?

(狼是穷追不舍要吃屠户,屠户是先妥协后防御、攻击)

△品读:请找出最能表现屠户和狼形象的情节,说说你最欣赏谁?

生1:当然是屠户了。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以看出屠户非常的机智勇敢。而前狼假寐诱惑敌人,后狼欲从背后攻击屠户太阴险狡诈了。

生2:我也欣赏屠户,他不仅机智勇敢,还很果断、警觉。从“屠乃奔倚其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可以看出。而狼不仅阴险狡诈还很贪婪凶狠,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

……

师:大家分析地有理有据,很好。你们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

生(杂):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感情色彩的词语吗?

生(众):贬义。

2.教师引导:由小说《狼图腾》激发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从狼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师:是啊,也许在我们所知道的狼的成语和狼的故事中狼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坏的形象。大家还记得老师给你们推荐的一部小说《狼图腾》吗?在这部小说中狼伏击马群和黄羊群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侦察、布阵、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它们单独攻击抢掠羔羊、马驹的敏捷利落,它们在袭击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惊人忍耐力和洞察力,它们对于小狼的赤烈感情及保护等等,令人敬佩,成为人类信仰的图腾。如果我们抛开对狼以往的成见,想象狼也是美好自然中的一员,重新审视它,又会有何发现呢?

3.生谈新的发现和认识。

生3:如果把人与狼的斗争比作为了生存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也就没有好坏之分了。狼为了生存要吃人,人也为了食欲吃一些动物,这就没有善恶了。

师:你看问题的角度高,看的很全面,很透彻。

生4:狼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员,这样看似凶恶的动物为了获取食物也会想办法倒是很聪明的。

生5:看到自己的猎物想办法征服,看到对方弛担持刀,也不放弃,真勇敢、执著。

生6:从“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可以看出两狼还有团队精神啊。

4、教师小结:我们也有人为狼辩护了,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拿有色眼镜看待人或物,我们更不能片面的看待人或物。大家所言是各显其理,各显其智。屠户由惧狼到杀狼转变之大不仅体现了小说的情节的跌宕丰富,更凸显了屠户的机智勇敢。而狼又怎么不能说是与人斗智斗勇呢?

(四)感悟收获

1.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小说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最后一段,生齐读。)

2.读了这篇小说你受到什么启发?(多角度)

3.师总结:结合创作背景,蒲松龄意在抨击腐朽黑暗的清朝封建社会,以狼来讽刺造成这种社会的清人,含蓄的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但是抛开写作的历史背景,大家竟然收获这么多。能从作品中最大限度的汲取精神上的营养,这才是会学习。

板书:

屠户——遇——惧——杀——御——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教后说教】

蒲松龄的《狼》可谓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经典之作了,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性极强。该文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在选取其核心家价值时,我遵循两个宗旨:一是因材而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读的基础上会梳,在梳的基础上会悟,提高能力,发展思维。二是因生而教,夯实基础,落实练点。同时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文章最大的特色在于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写法,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亮点和特点作为突破口。一堂课,浓缩精华,绽放精彩。课堂大舞台,显人生百态,明人世真理。

【教后点评】

这堂课的成功,有三大亮点。

一是细节品析到位。在深究细节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分析形象。

二是思维全新。课内外有效延伸,重新为狼代言,重审狼的形象,重悟人生之理。在“变”中求“新”,异彩纷呈,体现了教者的智慧与独特,也培养了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态度。

三是设计巧妙。自读、默读、齐读、讨论、自悟、辩论,形式多样,有的放矢。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引导点拨精当,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好。走进文本,走出课堂,注重学习的实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屠户蒲松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昙花破案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从古文中学习写动物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