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5-12-02王昊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形式化理论指导实践经验

王昊莹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形成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形式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理论指导;实践经验;角色转变;情景设置;形式化

一、新课程教学目标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被忽视和冷落。新的课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及推理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目标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三位一体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出现了被割裂现象,新“双基”与过去相比,内容有所增减,例如加强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强调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但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课堂教学中双基目标缺乏或含糊不清,教学中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仍然存在。

二、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

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包括顾问、辩论会主席、对话人、咨询者、“模特儿”)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要把学生当成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是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过分制造答案的不唯一性;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2.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占据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关键。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中数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忽视教师作用和学生过分自主的现象,由于教师作用的丧失,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在原地徘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引导相统一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老师要拓宽他们的思路。

三、情景设置目标不明确,教材被忽视

按照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呈现“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同时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在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通过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时省时省力,但在情景设置时,不少教师情景设置目的不明确,创设的情景只是作为课堂摆设,情景内容脱离实际,设置的形式呆板单一,情景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滥用多媒体等。

四、形式化的教学过程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有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新的完整的界定。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改革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教学过程形式化的问题,表现为:

1.组织活动实践性差强人意

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在教学活动中,有大部分活动是随意的,没有明确目的,学生盲目的活动,没有目的性,美其名曰“动中学”。这并不是新课程提倡的活动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2.与学生交流如同问答

对话交流并不是问答,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它要求改变过去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新课程倡导对话教学是对独白教学的否定,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这是不对的,说明教师还没有从“教”的角色中转换出来,要把教学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滥用,课堂成秀场

一些教师授课时候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虽然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成了电教的播放员。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该有其评价标准;而作为艺术,却贵在创新。但凡如此,数学课堂教学绝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而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出现有偏差,教学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课改的方向有问题。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新课程教学才得以体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式化理论指导实践经验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防止教学模式形式化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