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2015-12-02王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新课改培养

王军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培养;新课改;创新思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奠定学生热爱数学的基础。

从建立与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入手。课堂上以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建立感情,课堂外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友好的态度。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老师要从原来传统式、灌输式、强压式向学生学习的和谐式、引导式、尊重式转变,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学校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己,学习中的益友,把真诚挚热的爱和关心播种在学生幼小的心田,并使之发芽、生根、长叶、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良好而伟大的形象,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会十分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十分爱听你所讲的课,也就喜欢学习你教的这门课程了。这种方式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一定要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运用多种方式尝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探求尝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认知、强化理解是行之有效的。多年来教学中尝试的方法主要有:

一、讲故事

提到讲故事、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在讲课之前,在三到五分钟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段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长篇故事片断,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每次在故事结束时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时学生为了弄明白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了。久而久之,学生由于爱听故事而变得爱上数学课。

二、玩魔术

小学生好奇心强,遇到奇怪的事情,总想弄个明白,而小魔术恰好迎合了这一点。教学中,我常用一些蕴含数学知识魔术中“硬币投掷”、“扑克魔术”、“奇妙数块”等比较容易的小魔术来吸引学生,效果很好。上课前用二三分钟时间玩魔术。在学生异口同声地惊讶后就会问魔术的秘密。我趁机说“先上课,大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就会明白。”这时同学们个个精神振奋,神情专注,课堂上的表现就不言而喻了。下课后,同学们还会争论探讨。

三、看影片

小学生一般都爱看如《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铁道游击队》等故事片,而且百看不厌。我利用这一点,课前准备教学问题,上课时先播放一段与教学问题有关的影片,当学生感兴趣时停止,并引导说:“我们上完这节数学课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妙法

应用小学数学知识,也能解决一些小学生看来很难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能在晴天,不伐倒大树,不爬上树梢、不用够顶的长竿的情况下,测出大树有多高;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在不伐倒大树、不钻窟窿的情况下,测出大树干的横截面积和直径。我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实际测量,教给学生测量的方法,学生感到很高兴,如获至宝,还经常回家寻找可测量的物体。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学生对一亿有多大很茫然。我就告诉学生:“如果把一亿元人民币换成一亿张一元的人民币来数,每秒数两张,每天连续数八小时,一个人要数完得用将近五年时间;一克水是很少的,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克水,一亿个人一天就能节约一百吨,用载重十吨的汽车十辆才能运完。学生惊叹之余,对一亿的大小获得了感性的认识。由于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所以当你教给他们妙法时,他们在兴致勃勃中自然爱上了数学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再次,引导思维深入实际,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发展,深入实际,才能开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出运用数学制作科学模具的智力潜能。在学生懂得数学数字和图形的概念、区别与社会实践运用的基础上,由制作模型而发展科学认知。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要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全面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为目的,指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巩固书本知识,运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文化与感知理念,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实物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思维、强化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总结经验,萌发科学研讨的意念。

曾经的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后,实现生命获得灵动,具备完成创新培养。

(1)创设情景,捕捉好奇: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小学生具有十分浓厚的好奇心,爱看、爱想、爱问,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状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迹象”使其从好奇心上升为兴趣、理想和愿望实现;

(2)转变观念,提供机会:新课程改革理论强调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方式,变“传授”为“探究”、变“灌输”为“交流”、变“教师”为“学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试题交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兴趣、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尽情发挥;

(3)鼓励个性,全面发展:人与人在思维、实践、了解上具有很大的区别,很聪敏的人在数学的思维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具有超长性,教师要及时鼓励发挥个性特长,让这样的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指导其他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能够毫无拘束的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求得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和共同发展;

(4)注重引导,优化组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摸、拼、贴、剪、想等等感官功能同时活动,自己动手操作、找出图片规律、总结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引导,把“教”变为“引”、把“片”连成“面”、把“浅”渗入“深”,因材施教、优化组合、循序渐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新课改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