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探究

2015-12-02潘渝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个性气氛创造力

【摘 要】中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非常重视创造,他曾在《创造宣言》中写到“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想象力、创造性,是我们每个一线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个性;气氛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必须从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入手,绘画是学生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一线的教师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美术基本功的训练上,在像与不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看黑板、看教材、照着图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脑的参与,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机械重复”的过程。这种没有用脑去思考想象的画,就根本不能体现出个性,更谈不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大道。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我的工作与同仁们分享。

一、天阔任想象,激活创造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引发出孩子们的无穷遐想,会使他们产生不尽的灵感。孩子们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如何种发挥孩子想象的冲动,教学巧构思才是正道。例如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大小的圆形,然后以同桌两人组共同完成,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地、大胆的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课堂上每一张作业都是原创、充满故事、充满幻想和罗曼蒂克,没有一张雷同,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巧构思,个性得发展

美术是一个最包容、最开放的学科,在低段的教学中,我对孩子们提出:美术创作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和更好的结果。这样的鼓励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的展示。游戏中学。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我的美术教学中,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是以孩子自我为中心。而我教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的角色。比如,在教授人美版一年级上册《我的玩具》时,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分小组用玩具编故事、上台表演玩具们的趣事,在故事情节中介绍自己玩具的特征,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思。

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的效果。玩中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美丽的树林》时,教师发给学生很多的彩色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树林不再是三角形、圆形呆板组合了,孩子们就是在玩中完成的。

冥想学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最大的鱼》,我特意设计了冥想学习法,让学生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首先播放音乐《蓝色的海洋》把孩子带到蔚蓝的大海,再用轻缓的语言描述,远远的一条鱼向我们游来,渐渐的近了,我看清楚了他的形状……,慢慢地慢慢地我看清楚了他身上的颜色……天啦,我看见了她身上的线条……学生闭目静思,片刻,让学生把心中的那条最大的鱼定格,然后把所看到的图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心画越来越丰富,我在艳丽的色彩中看到了学生的美好愿望在流畅的线条中领悟到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课堂画廊,创艺术氛围

绘画是世界通用的“语言”,绘画更是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在教学中,我常常请孩子们把自己想画的内容讲给旁边的同学听,再让同学补充,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形成良好课堂艺术氛围,完善交流体验。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每次课后,我都会让同学评出最好的作业,贴在教室四周雪白的墙上,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融注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创设学校艺术大气候。多组织一些集体绘画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画展,儿童绘画表演,儿童绘画比赛,或组织儿童绘画作品展览等,促使儿童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并在绘画中体验美的享受,让儿童感觉到有意思有乐趣,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总之,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儿童绘画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感受创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去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中国教育出版社,1992.02

[2]杨桐.《小学美术教学用书》.人教版,2013.06

美术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探究

重庆市江北区和济小学 潘渝英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气氛创造力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CREATINGAN ATMOSPHERE
写出画面的气氛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