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M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15-12-02陈红梅李洪彬邱谷

山东医药 2015年44期
关键词:正常者视黄醇肥胖者

陈红梅,李洪彬,邱谷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2)

近年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由胰岛素抵抗(IR)引起的、以血糖代谢紊乱为特点的炎症反应性疾病[1]。肥胖是引起 IR的主要原因,TNF-α、IL-6、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等脂肪细胞因子与IR存在密切关系[2,3]。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可能参与IR和 T2DM 的发生[4,5]。本研究探讨BMI对初诊T2DM患者血清RBP4水平及IR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4年8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初诊住院T2DM患者88例(T2DM组),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42~66岁(54.04 ±6.48)岁;均符合WHO 1997 年T2DM 诊断标准,均无心肺疾病及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感染、创伤等。根据2001年中国肥胖工作专家组发布的中国人肥胖诊断标准[4],体质量正常 34例(BMI 18.5~23.9),超重35例(BMI 24~28),肥胖19例(BMI≥28)。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4岁(54.03 ±5.42)岁;BMI 18.5~23.9。各组性别比例、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指标检测 于WK3酶标仪上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RBP4、空腹胰岛素(FINS);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估IR程度的指标,根据公式计算HOMA-IR、Home β细胞功能指数(HBCI)。HBCI=20 × FINS/(FPG-3.5),HOMA-IR=FINS/22.5e-1nFP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2DM 组血清 RBP4水平为(13.66±4.24)mg/L,正常组为(9.73 ±2.50)mg/L,P < 0.05。T2DM组体质量正常、超重、肥胖者血清RBP4水平呈升高趋势,超重、肥胖者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均<0.05),但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BCI肥胖者高于超重者,超重者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均<0.05)。见表1。

3 讨论

IR是触发高血糖的主要因素,是T2DM发生的中心环节之一。T2DM患者通常在临床诊断前15~20年已存在,且贯穿疾病始终[6]。随着对IR研究的深入,发现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因子,如抵抗素、脂联素和瘦素等,具有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葡萄糖转运等多种生物学效应[7]。RBP4是新近发现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多项研究发现RBP4升高与IR、T2DM 及糖尿病并发症、肥胖等密切相关[8,9]。近年来,大量实验结果从多方面揭示了RBP4可明显抑制胰岛素的作用,RBP4与IR发生的相关机制为:①RBP4可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底物酪氨酸磷酸化降低,使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导致IR;②RBP4诱导糖异生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增加肝糖输出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③脂肪细胞分泌的RBP4蛋白有可能在调节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刺激GLUT4活性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导致IR[10]。④视黄醇是合成维甲酸受体和类维甲酸受体配体的前体物质,而类维甲酸受体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的配体,PPAR调节与脂肪酸代谢有关基因的转录,RBP4可能通过下调肌肉内或肝脏内脂肪酸代谢而导致IR[11]。血清RBP4水平增高与IR有关,参与T2DM的发生和发展[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初诊 T2DM 患者血清RBP4明显升高。因此推测降低血清RBP4水平可改善IR和血糖稳态。

表1 T2DM组不同体质量者血清 RBP4、HOMA-IR、HBCI比较( ±s)

表1 T2DM组不同体质量者血清 RBP4、HOMA-IR、HBCI比较( ±s)

注:与正常者比较,*P <0.05;与超重者比较,△P <0.05。

体质量 n RPB4(mg/L)HOMA-IR HBCI正常34 11.50 ±3.71 3.84 ±1.19 34.56 ±11.24超重 35 14.61 ±3.55* 6.34 ±1.37* 54.40 ±24.36*肥胖 19 15.93 ±4.62* 6.92 ±0.89*△ 87.38 ±27.22*△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与正常BMI人群相比,肥胖人群的血清RBP4水平均显著升高[14]。王建友等[15]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RBP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肥胖呈正相关。本研究中,T2DM组血清RBP4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体质量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血清RBP4水平呈升高趋势,且超重、肥胖者高于体质量正常者;体质量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HOMA-IR、HBCI亦呈升高趋势,肥胖者高于超重者,超重者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者,提示BMI越大,RBP4及HOMA-IR、HBCI越高,BMI与RBP4、IR呈正相关。吴海娅等[16]研究发现,血清RBP4不仅与HOMA-IR呈正相关,且与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腰围和腰臀比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肥胖(尤其是内脏性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以往认为IR在其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研究表明,腹内过剩的脂肪组织释放的一些产物(包括游离脂肪酸及部分脂肪细胞因子)在IR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17]。肥胖的T2DM患者血清RBP4水平较非肥胖者有升高趋势,肥胖可能是导致RBP4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Yang等[10]报道,肥胖的T2DM患者体内RBP4分泌增加,且由RBP4介导肝脏及骨骼肌细胞产生IR,引发机体糖、脂及能量代谢障碍。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RBP4与内脏脂肪分布关系更密切,腹内型肥胖者伴有更严重的 IR[18,19]。但仍然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Yao-Borengasser等[20]对 RBP4与肥胖、IR和其他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脂肪组织RBP4 mRNA表达和血清RBP4水平与IR程度和BMI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RBP4的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存在差异。②IR指标的选择不同。③肥胖指标的选择不同。多数研究采用BMI作为判断肥胖的指标,部分研究采用了“全身脂肪电生物分析”判断肥胖程度,且均未检测内脏脂肪含量,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④种族的差异性。⑤在动物和人类RBP4调节机制不同,因此扮演不同的生理角色。

综上所述,初诊T2DM患者血清RBP4水平随BMI增高呈升高趋势,IR程度随BMI增高而加重。目前关于RBP4与IR关系的研究存在不一致性,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Popko K,Gorska E,Stelmaszczyk Emmel A,et 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11-6 and TNF-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ion in obese subjects[J].EurJ Med Res,2010,15(2):120-122.

[2]Katja R.Adipokines and insulin resistance[J].Mol Med,2008,14:741-751.

[3]Boden G.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J].J Clini Inves,2000,106(4):473-481.

[4]Galic S,Oakhill JS,Steinberg GR.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Mol Cell Endocrinol,2010,316(2):129-139.

[5]Al-Daghri NM,Al-Attas OS,Alokail M,et al.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is associated with TNF-alpha and notinsulin resistance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Dis Markers,2009,26(3):135-140.

[6]李晓苗,李源,谢永宏,等.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1):77-79.

[7]Kershaw EE,Flier JS.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6):2548-2556.

[8]Cabre A,Lazaro I,Girona J,et 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is increased i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with thiazolidinedione treatment in diabetic patients[J].Atherosclerosis,2007,195(1):150-158.

[9]张明军.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83-90.

[10]Yang Q,Graham TE,Mody N,et al.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contributes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J].Nature,2005,436(7049):356-362.

[11]Mcgarry JD.Banting lecture 2001:dys 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7-18.

[12]Cheng X Zhang H.Serum retinal-binding Protein 4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chinee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9,84(1):58-60.

[13]吉佩忠.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17):51-52.

[14]张敏,陈树,陈平,等.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3):320-322.

[15]王建友,陈华,朱敏敏.血清RBP4及超敏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J].浙江医学,2012,34(10):802-805.

[16]吴海娅,贾伟平,魏丽,等.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90-293.

[17]陈静,田志强,罗志丹,等.腹部脂肪分步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8):744.

[18]Graham TE,Yang Q,Bluher M,et al.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lean,obese,and diabetic subjects[J].N Engl J Med,2006,354(24):2552-2563.

[19]陈名道.脂肪细胞产物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3):161-163.

[20]Yao-Brengasser A,Varma V,Bodles AM,et al.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 expression in humans:relationship to insulin resistance,inflammation,and response to pioglitazone[J].Clin Endocri Metab,2007,92(7):2590-2597.

猜你喜欢

正常者视黄醇肥胖者
肝星状细胞储存的视黄醇对慢性肝病的影响
心脏彩超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中年肥胖者应常食红豆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肥胖者保持健康的秘密
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膜联蛋白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减肥能改善睡眠
视黄醇结合蛋白4检测在营养性疾病及肝肾损害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
老年人心理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