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打主要技术动作分析的文献综述

2015-12-01王思乐薛露露

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蹬腿腿法拳法

王思乐薛露露

(1.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48)

散打主要技术动作分析的文献综述

王思乐1薛露露2

(1.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48)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发现在散打项目中,对技术动作的研究文献共有139篇。其中主要集中在对散打基本动作和致胜动作的研究上,包括摆拳、侧踹腿、鞭腿、转身后蹬腿和转身后摆腿。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提高了教练员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教练员更加科学安排技术训练有显著的帮助。

散打;技术动作;搏击

1 散打主要技术动作概述

散打是两人按照规则穿着规则限定的护具依照进攻和防守规律使用踢、打、摔等技术动作进行进攻及防守的一项用身体搏击性的运动。散打技术动作包括拳法、腿法及摔法等动作组合构成,其中拳法包括有前后直拳、摆拳、勾拳(抄拳)、转身鞭拳等拳法组成。散打的腿法一般是包括前后鞭腿、左右侧踹、左右正蹬腿、后摆腿、后踹腿、以及下劈腿、前后扫转腿等腿法组成。散打的摔法一般常用摔法动作是接腿摔(接鞭腿和侧、正踹腿)、“侧闪”,“兔子蹬鹰”等常用摔法。通俗说来,其动作特点可归结为“远踢、近打、贴身摔”。其中散打的拳法动作要点在腰部带动发力、力的根源起于双腿传至腰部送达至手部,身体的核心力量是主要的发力部分如散打的腿法及拳法与摔法,任一技术动作都是需要身体的中心部分作为力量的主宰力量、动作是在肩髋等身体的核心力量充分配合下完成的,要求将各关节的分力聚集一点作用于目标[1]。散打的拳法和拳击及武术技击类的拳法都很相似,力求速度越快越好,路线距离越短越精;拳法发力要求快准狠,做到发力快而突然、猛而精准,做到拳如自家门户,既可攻击对手又要守好自己身体部位免受打击。散打腿法的特点是进攻路线长、击打距离远,是远距离进攻的最有效方式。散打摔法的特点是速度快、近距离、贴身体,摔打时发力迅猛、无暗示性,是近身贴打的锐利武器。散打实战时要利用拳、腿、摔法及组合动作来攻击对手,拳法易出难防并且容易得手,腿法迅捷猛烈极具杀伤力,摔法灵活多变是得分利器,故此三种技法在散打的训练中占据重要部分,以求达到拳腿组合和拳摔组合合理运用。黎荣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科学实验证明了散打动作技术的肌群力学特征主要通过参与工作的肌肉作用类型、功率、做功、及发力顺序四方面表现出来[2]。

2 散打主要技术动作分析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散打技术动作的分析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摆拳、侧踹腿、鞭腿、转身后蹬腿和转身后摆腿。一方面因为这些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比例相对较高,同时这些技术动作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对于某些技术动作的分析要考虑到可行性问题,要在尽量保证动作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的同时考虑测量的可行性。

2.1 摆拳技术动作的分析

摆拳也叫贯拳、平勾拳等,是力发于脚、腰为主宰带动肩部从侧面大约45度开始做功,力点在拳背、拳心、拳眼等部位的拳法动作,其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易结合腿法动作运用、对手很难防守等,它的成功率不亚于直拳。由于摆拳的运动路线较长,利于肌肉的充分收缩,所以杀伤力较大。作摆拳动作时,人体同侧腿的髋关节及脚部要有一个协调发力作用即在做摆拳时候注意同侧腿做蹬地转身送肩的协调配合发力,这样对摆拳动作的连贯性及力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李玉刚等人将摆拳动作进行了力学分解,对其发力原理提示为:摆拳出击时,腿部发力主要是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等肌群在做工作;髋关节内旋则是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在近固定时作向心工作,膝关节伸是由股四头肌在近固定时作向心工作完成的,踝关节跖屈主要是由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后肌等肌肉在近固定时作向心工作完成的,摆拳质量的好坏由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决定;摆拳的角度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划分,摆拳的速度也要根据实际上为肢体摆动速度与躯干转动速度的矢量之和[3]。

2.2 侧踹腿技术动作分析

根据散打的动作特征和技术要求,侧踹腿力达脚掌,要求脚踝、髋及肩部要在一条线力量才可以完全送出。在教学一个侧踹腿动作的过程中要经历垫步提膝(或者收腿提膝)、翻小腿、踹击三个主要阶段,其要点是三点一线,即踹出去的腿要求做到脚踝、髋关节、肩部一条线,支撑腿脚跟正对踹出去的方向。侧踹过程中要求踹腿动作的翻小腿和踹击尽量做到同时进行。蔡利敏在《竞技武术散打踹腿技术攻击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中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优秀散打运动员踹腿技术轻便准确,攻击的主要腿、髋、膝关节角度值相对固定变化不明显,在提膝和翻踹时度数很大也很规则,在踹腿过程中踝关节角度变化无差别或者很小比较有规律,膝和髋关节在踹的时候角度很贴近,有助于发力及近距离进攻,也有利于提高踹腿的速度。而非优秀组运动员在踝关节的变化上表现杂乱,无固定性攻击,腿末端环节(脚尖)摇摆不定,幅度大但速度较慢等特点。非专业性运动员在比赛及实战中的运用也很容易被对手防守及接摔导致失分,在踹击后瞬间降幅比优秀组运动员大并且踹击结束后在提膝和胸口贴的不是很近,故此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能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4]。

2.3 鞭腿技术动作的分析

鞭腿顾名思义取鞭打之意,通过转腰髋部位带动大、小腿进行对目标的击打,力点在脚背及脚踝位置。散打的鞭腿动作是散打腿法技术体系的重要腿法的组成部分,亦是对擂较量中的得分手段之一,选手极易做此动作。从动作的基本技击角度分析:进攻腿法一般做之前有个虚假动作做引领,等待机会来临时就果断出击进行击打。首先做后退、蹬地,使身体动作的重心移至另一支撑腿上,其次做提膝送髋转脚(支撑腿的脚)大腿带小腿进行击打,力在脚背及脚踝。张勇针对散打鞭腿在比赛中的组合进攻进行分析发现:鞭腿进攻组合包括拳腿组合、腿腿组合、腿摔组合等等。其中拳腿组合一般将前后直拳结合鞭腿作为组合运用,鞭腿动作随着支撑腿蹬伸并伴随内旋幅度加大,进攻腿膝关节向前上方抬至水平,这时就要协调转腰拧髋、膝关节内扣链接小腿加速完成鞭腿打击,鞭腿的鞭打动作原理和牧羊鞭的抽打原理很相似,主要都是使末端环节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下依据节节贯穿的顺序获得最大的力量及速度。髋关节的协调发力和合理的运动拉伸对散打鞭腿发力及击打效果影响极大,鞭腿在击打的时候有个由髋关节参与的“二次发力”,即鞭腿力量及效果其主要的来源在腰转动的时机和不同运动时刻转动的幅度及速度完成的质量,因而身体腰髋的协调配合可以提高鞭腿动作攻击腿的打击力度,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稳定性[5]。

2.4 转身后蹬腿技术动作分析

转身后蹬腿动作是指运动员顺势蹬地向后转身、背对对手的同时攻击腿后蹬的动作。该技术具有攻击距离远、速度快、爆发力强、杀伤力大和隐蔽性高的特点。转身后蹬腿动作的成功运用是建立在运动员对时机的正确把握上,快速果断出击方能奏效。此技术的运用从创造机会到击打成功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动作。运动员必须掌握好每个动作环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对不同等级运动员(我国运动员与穆斯利姆)在技术动作的时间、捕捉战机的时间、运动员转身提膝阶段时间、运动员蹬击时间、运动员收腿时间和运动员完成动作总时间的研究分析得出:整体上我国运动员与穆斯利姆技术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攻击距离较大而耗时过长;捕捉战机阶段位移较大、距离感差;对收腿站立阶段重视不够等。我国运动员转身后蹬腿动作时间过长主要因为蹬击距离过长、转体蹬腿衔接不够顺畅[6]。

2.5 转身后摆腿技术动作分析

转身结合侧踹腿和摆腿可以组成转身后摆腿,该腿法在散打技术动作中是一个难度极大,危险系数极高的单一固定性动作。此动作属于高难度腿法之一,各队运动员对该动作的重视度不高,比赛的使用率、成功率极低,故属于“黑马”选手常用动作。由于此项技术一招制敌性很强,在实战中如运用得当,结合其他拳法腿法组合攻击往往可以成为“致胜法宝”。王新等人通过相关研究发现:转体摆动的角度是转身后摆腿的关键所在。做该动作时应重视展髋收腿动作练习,如果在做击打时没有很好的转身就会影响该动作的运用及得分,会导致对手趁机反攻。展髋和收腿是该动作重要的一个环节,展髋是为了将动作做得更完美击打力度更大,收腿是为了平衡身体和反击准备。在击打目标的瞬间踝关节、膝关节没有完全展开会影响动作的幅度、速度、力量等质量,支撑腿的转脚没有到位对整个动作的转身速度、动作质量、动作重心平衡以及击打距离与发力方面都是非常不利的[7]。后摆腿教学时应减少转动半径来达到增大人体转动角度和速度的目的,人体摆腿后转时上体要尽可能保持正直,进攻腿在直腿摆动时要向上尽量高抬以减小腿到轴心的半径;在击打完毕之后的回收阶段,进攻腿要迅速回收至实战姿势,不可在空中作无用滞留,否则会遭受对手反击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运动员身体稳定性的训练[8]。

3 总结

目前对于散打技术动作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通过对某些技术动作的单个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通过数据来剖析存在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建议。在这些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这种多学科的运用方向是正确可取的,他可以从多角度支持研究结论,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对于未来在散打技术动作的分析研究领域,我们应该从散打类别技术入手,试着研究各类动作的共性,例如腿部动作分为蹬腿、踹腿、鞭腿等,这些技术动作可以分析有哪些相似点,区别又在哪里。同时对于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应该加以提倡,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技术动作或是技术环节,以求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从而为技术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和措施。

[1]虞重干. 武术专项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9- 280.

[2]黎荣. 散打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3(7):53.

[3]李玉刚,严发本,王茵. 拳击摆拳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45-46.

[4]蔡利敏.竞技武术散打踹腿技术攻击腿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2(5):54.

[5]张勇.散打鞭腿技术动作转动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院报,2010(6):89.

[6]陈养胜,朱东,陈浩.散打致胜动作之转身后蹬腿动作技术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院报,2011(3):66-68.

[7]王新,王亮.散打转身后摆腿动作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院报,2008(9):79-81.

[8]毛瑞秋.优秀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运动力学特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4):36-38.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Technical Movement of Sanda

WANG Si-le, etal.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001, Anhui, China )

Though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139 references on the techniques of sanda has been found, which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action and winning action of sanda, including side swings, kick, turn to kick and turn after flares.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action aims to improve the coaches’ understanding of technical action, and help the coaches arrange the technical training more scientificaly.

sanda; technical action; the fight club

安徽省2014年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4zy152);安庆师范学院横向课题:安庆训斥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锻炼情况调查项目(编号:043-150008)。

王思乐(1983—),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蹬腿腿法拳法
荷叶
《春的歌》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基于解剖学基本面的跆拳道腿法分类
跆拳道腿法与散打腿法的差异研究
狗拳非遗难寻传
猜拳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张开印散打比赛中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