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12-01狄卫民

物流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河南省物流院校

狄卫民,赵 冬

(郑州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DI Wei-min,ZHAO Do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物流人才的培养则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河南省的多数高校均已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但它们的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尚未很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定位人才培养方向,还不能高效对接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多元化物流服务需求。为此,本文在分析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1 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现有本、专科院校130 余所,其中60 余所进行了2014年的物流专业招生工作,招生总规模达到5 000 余人,创历史新高。不难看出,随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作为新兴人才,正在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河南省于2003年正式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经过10 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本、专科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的物流学历教育层次。河南省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绩,但是,新的时代背景又给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近百家企业通过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A 级物流企业评估,其中5A 级企业6 家,4A 级企业36 家,3A 级企业38 家,2A 级企业9 家。另外,省会郑州市正着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我国中部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并以物流业为龙头吸引了富士康、中兴、创维等一大批生产企业和发展项目,这无疑对物流人才的素质、规格及不同行业的物流差异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时期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河南省物流实践的现实要求,河南省高校急需在总结经验、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改进物流人才的培养手段和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目标定位有待明确

河南省高校开设有以物流管理为主、物流工程为辅的两大类物流专业,然而各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向、物流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仍需与时俱进。调查发现,河南省各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上,还存在同质化教学、特色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物流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院校看重数量、忽视质量的教情并没有完全改变;另外,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主要课程的讲授内容也有待更新与改进。物流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每年都在产生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亦即,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力争在传授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涉及本校优势学科的物流应用案例,了解更多的专业发展动向。

1.2 高校师资有待加强

与沿海和发达省份的物流专业相比,河南省高校无论在师资规模还是在教学团队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之处。目前,河南省高校缺少理论上过硬、实践上过强的物流专职教师。与其他成熟的基础学科不同,物流从业教师大多“半路出家”,尽管他们是从临近学科如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系统工程等专业转行而来,但在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的系统化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限制。这样,教师授课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书本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的切身感受和有力论证,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1.3 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物流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物流实践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的一些院校仍存在着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训环节不足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行业对物流人才的持续显著需求,但是学生毕业后,却暴露出理论强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问题[2]。学生动手能力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学生自身角度讲,一些学生兴趣不足,热情不够,缺乏对物流行业的正确认识;其次,从学校角度讲,一些院校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目前,在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中,有的没有建设实训基地的意识,有的对企业实地实习重视不足。

1.4 对口需求有待精确

随着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地方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压力逐渐减小,但是在此过程中,仍存在着人才需求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概括地讲,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相关信息的系统,它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活动。但是,针对一个具体行业,这些基本活动的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德邦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输、配送环节会投入更多精力,双汇集团等食品企业在冷链仓储、流通加工环节则更加用心,还有各种轻重工业企业,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活动的侧重点并不统一。因此,在涉及到具体行业时,物流人才的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基础,否则便会失去物流专业的社会吸引力。

2 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针对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2.1 明确定位,突出特色

人才培养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结合当地经济形势和各类企业的需求,培养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物流人才,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发展河南物流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物流人才,因此,应因校制宜,突出培养特色。首先,高职高专应注重物流活动中的操作技能,立足于物流行业的一线服务;本科院校应注重物流知识与物流实践的结合,注意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研究生培养要致力于物流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提高解决物流活动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定位好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建立纵深立体化的培养构架,才能切实解决河南省物流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问题。其次,在物流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办学特色。河南省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同,优势资源也不尽相同,只有结合自身特点,设置特色物流课程,才能避免教学上的同质化。笔者建议,在讲授物流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河南农业大学等农科类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农学优势和河南的农业大省实情,侧重于农产品仓储、农产品流通加工、冷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教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矿业类院校,可以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河南省矿产资源的有利开发条件,侧重于煤炭物流、矿山生产物流,矿产资源物流规划等方面的教学;郑州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可以结合当地具体产业的发展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产业规划、电子物流、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教学[3]。

2.2 加强师资,灵活教学

河南省高校的物流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必须注意教师培养工作。由于多数物流教师“半路出家”,缺乏系统全面的物流实践,为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应鼓励他们以合作或学习的形式深入到各类企业。同时,教师应将学习到的物流运作新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为使学生充分了解物流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高校还可以邀请物流企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兼职教学或定期开展讲座活动。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也可以在整合优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协同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协同培养过程中,高校之间应建立专业教师、图书资料、实训基地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应在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为减少教师授课压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专业学习,高校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以公开课或精品课的形式分享物流名师的授课经验及授课内容[4]。

2.3 丰富实践,提高能力

物流实践能力是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和高校共同努力。首先,作为实践主体,学生要具有自主实践的积极性。河南省于2014年11月举办了首届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省内高校共计132 支队伍参与其中,30支队伍入围竞赛。物流仿真大赛,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是高校物流人才展示风采的平台。各高校应以大赛技能要求为切入点,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参赛积极性。其次,作为教学主体,高校应加快物流实践基地的建设进程。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物流实践基地,营造相对真实的物流实践环境,才能促进理论知识与具体业务的更好结合。为了避免各高校独立建设实践基地而导致的资金投入过大、基地利用率过低等一系列问题,建议高校间联合建立实践(基地。联合基地同时服务于多所高校,物流功能更全面,操作环境更趋于真实,也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目前已有一大批第三方物流、电子科技、生物制药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郑州航空港区,各高校可以根据实习需要,在港区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这样,将社会、企业与学校紧密联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在一流的行业环境中培养高精尖物流人才[5]。

2.4 校企合作,协作共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作为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新模式,在优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定位企业人才需求、推进高等教育与行业接轨等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是教学主体,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明确合作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便于在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才能实现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才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合作企业是实践主体,应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并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深化学生技能培训,同时,为增强企业软实力,应注意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校企合作形式可由传统的一对一模式,逐渐向一对多、多对一模式发展,即高校应依靠专业特色自主结合不同企业,企业应凭借行业特点灵活选择不同高校。总之,只有校企双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搭配,优化组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对口人才[6]。此外,校企合作在把握行业动态、推进产学研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又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3 结束语

河南省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河南省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文中总结了物流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培养院校应根据省情、校情和企业需求,规划特色方向,强化师资力量,健全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加强协调,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1]黄新涛.物流高职教育与人才市场适应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价值工程,2011,30(21):193-194.

[2]霍伟伟.我国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8):7-8.

[3]江艳,伍应环.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2(11):80-82.

[4]吴平,余祥庭,方祥玉.论高校联合办学的功能与价值[J].高等理科教育,2011(3):24-27.

[5]唐秀英,李顺琴,杨琳琳,等.云南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21.

[6]杨洁.基于校企合作视野优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7):472-474.

猜你喜欢

河南省物流院校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