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下体静态体型与内裤款式结构分析

2015-11-29库茨米切夫维克多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围度裤装臀围

程 哲,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李 月



男性下体静态体型与内裤款式结构分析

程 哲,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李 月*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通过对男性人体下部与男式内裤款式的结构理论分析,结合内裤结构与裤装结构设计的相似性,对男式内裤结构进行讨论,认为男性人体下部的各结构特征都影响着男式内裤款式结构的细节变化,要制作出合体的内裤必须满足人体的不同体貌特征,去调整细微的结构变化;裤装原型与内裤原型有着合理的相似性,可以根据裤装原型,调整符合内裤设计的数据,从而依据裤装制图方式绘制内裤结构。

针织内裤;人体;结构;裤装;男性

对于男式内裤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对男性人体下半身的形态分析研究,即下肢带(腰臀部)、大腿部,下肢是支撑人体站立的重要部位。在裤装的结构设计中,与人体的下体特征及穿着者的合体性、舒适性息息相关,如果结构处理不当,则会影响穿着者的运动[1]。对于内裤结构研究来说,可以从裤装的原形结构入手。同女式内裤的不同,男式内裤设计中,由于生理特点,在生殖器裆部(囊袋片)的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件产品的舒适性及合体功能性[2]。因此,不同裆部设计的男式内裤种类繁多,由最早的象鼻裆型及侧开口式内裤,发展到现在的囊袋分离式、蛋式、提拉式裆型内裤。这不仅满足的日益发展的男性审美需求,也满足了男性对内裤的不同功能性要求。

在现有内衣结构书籍中,男式内裤的结构较少,多以女式内衣为主讲,且只有最基础款内裤的绘制,没有对结构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进行深入讲解以及与人体结构关系的科学分析,其数据常常以成品实物尺寸及经验数据为依据直接绘制,对许多细节部分,没有数据、辅助线及注释,不易理解,这会对没经验的设计者在男式内裤在结构上的创新及改进等带来的阻碍。不仅如此,男式内裤的松量设计也同样重要,它是内裤是否能带给人体舒适的压力关键量。在内裤的结构设计中,松量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项关键因素[3]。

1 下体形态对内裤穿着的影响

在人体下肢中,腰、臀、腿共同组成了人体的下半部分,与上半身的运动相呼应。对男式内裤覆盖区域而言,腰、臀、大腿之间的衔接最为密切与复杂,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围度差与不同的形态特征。腰臀部整体呈椭圆结构、大腿根部则呈圆柱状,从人体横剖面中心线可以看出(图1),腰部围度前后的分配量较均衡,臀围量后部较大与前部,这由于人体背部曲势使得后腰部凹陷,臀部后翘。

图1 人体下部横剖面图

1.1 内裤结构与腰部特征

腰部是人体躯干围度中最细的部分,是人体的基准水平切面,是人体躯干的上下部分隔带。通常所提到的腰围是全名为自然腰围,它是人体腰部最细处的围度,整体接近椭圆形。然而由于不同款式的服装,有着不同的腰围位置,或高或低,所以在某些特殊服装中,就要考虑到实际所设计的腰围线位置的围度尺寸,在男式内裤设计中,内裤腰带围度通常低于自然腰围线,腰带起到了支撑整件内裤的可穿性,如:按腰带高度可分为高腰型(High-Rise)、中腰型(Mid-Rise)至低腰型(Low-Rise);按侧缝长度可分为短款(Trunks)、中款(Boxer Briefs)至长款(Boxers)。通常来说,低于自然腰围线4~10cm为中腰款、10~20cm为低腰款。但是,无论在设计何种款式服装时,都要必须考虑到整个腰部的形态问题。所以内裤的腰围值不能仅仅以自然腰围WG(waist girth)为参考,应当以最接近腰带围度的处的腰围测量值为设计依据如脐下4cm左右腹部(髂前上棘处):中腰围Mid-WG(mid-waist girth),脐下8cm左右小腹:低腰围Low-WG(low-waist girth)。

1.2 内裤结构与腹部特征

腹部是出于腰围与臀围之间的部分,是男体正面美的显要部分(腹肌、人鱼线),普通标准体的腹部围度通常介于腰围与臀围之间,即中低腰围取值区域。腹部也是最容易发生形态差异变化的部分,脂肪量的厚度是影响其数值的关键,它的脂肪层分布与臀部的相类似,脂肪中心带位于自然腰围线下,向下分布逐渐减少,因此,才有了美体的塑腰内裤。由于腹部无骨骼直接支撑,仅有软组织构成,所以在内裤结构设计时,其松量取值无需完全按照腹部围度特征,仍然以腰带、臀部数据为主,在腹部仅可依靠面料的弹性来满足(特殊肥胖体型除外),由于肥胖体前部腰腹部脂肪比例较大,后腰部脂肪带较少。

1.3 内裤结构与臀部特征

内裤中臀部形态是人体运动变化量最大的部分,由于腿部的行走、下蹲等动态,使得臀部皮肤的伸展度较大。臀部皮下脂肪层较厚,且多集中于臀部下方臀沟处[4]206,这导致了肥胖人体群或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沉积与体型变化,臀部逐渐出现下垂,这将直接影响到裤装的臀部合体性。(1)臀部凸起程度影响:臀部凸起量影响着后片长度(弯度)。如裤装结构一样,后裆的起翘量或者困势量影响着穿着时臀部的和体性。为符合特殊臀部形态(如果臀部凸起量过大,臀部较丰满),而后中长量过短,则会导致内裤后裤口处向上拉扯。反之,则会出现吊裆;(2)臀围与大腿围度比例:腿的粗细直接影响内裤裤口围度的数值,人体的臀围与大腿的比例影响着着内裤侧边缘线的倾斜度。如瘦体型,臀部过宽,大腿较细,则需适当缩小裤口的宽度,减少裤口处产生的余量。

1.4 内裤结构与裆、腿部特征

裆部区域(股底)是衔接躯干与下肢的连接部位,不同于裤装结构设计中裆部的放松量,在内裤设计中,要保证内裤裆部与人体裆底点CR(Crotch point)的贴合,此区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裤的穿着舒适程度。由于腿部脂肪层只要分布于大腿内侧至后部臀沟处,肌肉群还是对大腿部围度主要影响因素[4]77。以往的平角内裤在裆部设计,通常是内侧缝与前中片(囊袋片)底部相交缝合,此种内裤在的款式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是在穿着舒适度与合体程度上有欠缺。裆部大腿内侧间距也影响着内裤裆片部宽度设计。图2中a、a′是裆部水平线处俩大腿内侧的距离,也就是内裤的裆部的宽度,如果内裤的a一样,人体裆部大腿的内侧宽度空隙量大(图2.a),则内裤的裆部会较为平整,不会产生余量;人体大腿的内侧的距离较小(图2.b),则内裤的裆部会产生余量。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体形,测量人体大腿内侧的横向距离,去制作更符合裆部横向宽度的内裤。

(a)(b)

2 内裤款式结构与裤装原型分析

按照中线及侧缝线将人体皮肤展开后可以得到与裤装版型对比,能得到相类似的结构图形(图3.c)。按前后中线及侧缝线,将人体皮肤剥离,得到图3.a。图3.b为从假体男性裤台玻璃的表皮结构,经过打碎将其平铺,与图3.a对比可看出,其结构外形基本一致。展开后人体表皮的前后片开裂部分对比,可以看出后片的开裂程度明显大于前片,而开裂口集中于臀围线处的前大腿根(内转肌群处)与后臀沟处。人体表皮塑料壳(图3.b)以裆水平线剪开时,大腿根部形状接近矩形,而臀沟以上部分基本为内裤结构图。

(a)男体皮肤实物展开形状(b)实验塑料展开图(c)皮肤与裤装原型对比

2.1 两片式情形

以两片式男式裤装与男式内裤原型为例[5,6],其特点为以臀围H尺寸为基本参数,来对各部位的数据进行比例计算,以H/4+松量为制图中前后片臀宽,以臀围线至横裆线距离H/12为基础数据计算前后裆宽,前小裆为:H/18(2/3*H/12),后裆宽为:前裆宽+H/24(2/3*H/12+H/12/2),总裆宽一般为0.145*H~0.16*H之间。男式内裤:其结构共分为4片(图4虚线部分)。其制图特点为前后中缝为垂直线,方便对裆弯及前裆囊袋片的绘制,并且以低腰围尺寸(Low-waist)为基础制图数据,制成成品内裤的内侧缝长6.5cm外侧缝长21cm。将裤装原型与内裤结构图的前后片进行合并(图4),以前后中线为及臀围线为基准线。从对比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图4.a后片中:内裤结构与裤子结构有着明显的角度差异,具体在臀围线以上部分,内裤后中线上少了裤子后中线的后倾趋势,此区别是由于裤子需要加长后中线的长度及后翘量,使面料合服人体臀部曲势;而内裤的面料有着较大的弹性,可使面料紧紧贴合人体,所以无需延长此线尺寸,将后翘量在制图上平分于前后片侧缝处,减少了绘图难度;臀围线以下裆弯则与前片基本一致,减少了0.5~1.5cm的落裆量;图4.b前片中:内裤与裤子结构基本相似,只是在比例上有着不同,其裆弯弧线曲势基本一致,只是由于内裤前裆囊袋片的存在,使得前中线向左移,为裆片侧缝线;前裆底线上提约3~4cm,且大致位于臀围线至裆底线1/2处,使得在缝合后的前裆片底部贴于人体裆底点,从而能将男性生殖器托起。

(a) 后片(b) 前片

2.2 一片式情形

以一片式男式裤装与男式内裤原型为例[7,8],其特点为以横向中臀围尺寸为基本参数,纵向中以立裆(Body Rise)尺寸为参数来进行比例计算。同样以H/4+松量为制图中前后片臀宽,以H/16为基础数据计算前后裆宽,前小裆为:H/16,后裆宽为:前裆宽+0.5(H/16+0.5)。男式内裤:其结构共分为2片(图5)。其制图特点以外缝为垂直线,并且以低腰围尺寸(Low-waist)为基础制图数据,绘图中多利用平行线作参考线进行绘制,成品内裤的内侧缝长6.5cm,外侧缝长25cm。将裤装原型与内裤结构图进行合并(图5),以外侧缝线为及臀围线的基准线,从对比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两结构图后中线的曲势比例相同,内裤前裆弯线倾角较裤子前中倾角大,后落裆量上提1~1.5cm,前裆水平线提高3~4cm,且大致位于臀围线至裆底线1/2处。

图5 一片式内裤与裤装结构比较图

3 结论

根据以上内裤版型与裤子版型的比较,可以得到几点差异特征:(1)男式内裤结构图中的裆水平线高于裤子结构图裆水平线;(2)内裤后裆水平线比裤子后裆水平线高约0.5~1.5cm,即无落档量;(3)内裤前裆水平线比裤子前裆水平线高约3~4cm;(4)腰线及裤口缩短至人体尺寸即可,无特殊变化。

人体皮肤展开图结构在理论上即为弹性男性内裤的理想覆盖状态,完全贴合与人体表面,而由于面料的性能限制,须将这一结构优化调整。下一步的研究将根据与人体结构的分析及各版型对比,依据面料性能,调整松量及结构,依据裤子结构版型绘制方法,得到男式内裤版型。

参考文献:

[1] 刘东.影响短裤裆位的因素及结构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74-76.

[2] 庄立新.男内裤的分体结构及其形态探析[J].纺织学报,2013,34(9):113-119.

[3] 程哲,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李月.男性针织内衣面料压力及拉伸性能的评价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6):32-35.

[4]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人体结构美的要素纸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86-87.206-207.

[5]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190-193.

[6] 柴丽芳,许春梅.内衣结构设计与纸样[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63.77.

[7] Winifred Aldrich.Metric Pattern Cutting for Menswear[M].West Ssussex:Wiley,2009.21.23.

[8] 邓鹏举.内衣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5-97.

Analysis of Male Lower Part of Body and Underwear Structure

CHENG Zhe, KUZMICHEV V.E., LI Yue

(Institute of Cloth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le lower part of body and the men’s underwear, we discussed the similar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nderwear and pants structure, the changes of men’s underwear structure details will be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part of body. To make comfortable underwear. we must adjust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man body; pants and underwear prototype have reasonable similarity, which could be used to adjust underwear design data, and make the underwear structure basis on pants blocks.

Knitted underwear; body; structure; pants; Man

TS941.17

A

2095-414X(2015)03-0049-04

李月(197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结构设计与舒适度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402001).

猜你喜欢

围度裤装臀围
臀围松量对男西裤裆部造型的影响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度和围度
多松量模型的松量分布规律及在服装外套上的建模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干练裤装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打造体量感的裤装2016春夏女裤流行前瞻
基于二维测量下的下肢围度拟合研究
裙装派VS裤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