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

2015-11-29周付娇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00

关键词:先天性胸腔呼吸机

周付娇(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Ⅱ,河南 南阳 473000)

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

周付娇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Ⅱ,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呼吸及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儿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外循环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手术美观性,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因具有手术创伤小、不会破坏胸壁完整性、疤痕隐蔽等优点,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我院近年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治疗,并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1个月~7岁,平均年龄(3.3±0.5)岁;体重6~29 kg,平均体重(17.3±1.8)kg。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1±0.7)岁;体重12~39 kg,平均体重(18.4±2.2)kg。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患儿行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体位为80°~90°左侧卧位,于腋下垫软垫。于右胸行4~6 cm斜形切口,从腋中线第4肋骨上缘自第5肋骨上缘。经第4肋间进胸腔,以2个开胸器将上下肋间与切口边缘撑开。将心包切开,暴露心脏,将右侧心包缝在小纱布上,然后以小纱布覆盖右肺,于主动脉根部将心包折返挂于内胸壁,充分暴露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及升主动脉。进行全身肝素化,并建立体外循环。于心脏停博状态下行右房切口,进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术前护理:手术前1天,护理人员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儿的病情,向家长详细讲解手术麻醉、安全性及必要性,对家长的问题耐心解答,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恐惧情绪。认真观察患儿的皮肤及外周血管情况,向患儿家长讲解禁饮禁食的必要性,让家长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②术中护理:认真核对患儿信息,通过亲切的语言询问患儿的饮食、睡眠等情况,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手术前开启变温毯,确保手术仪器都处在备用状态。对合作的患儿,直接抱入手术室,对不合作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在麻醉起效后抱入手术室。在患儿入室后,于肩下垫软枕,确保气道通畅。密切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导尿管并留置,记录尿量。密切观察患儿的气道阻力、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③术后护理:循环系统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的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按照患儿的病情特点,调整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确保呼吸道通畅:因手术对右肺的损伤较大,患儿术后容易出现肺不张、肺膨胀不全等并发症,因此,应及时将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在患儿进入ICU后,将气管插管妥善固定,以免脱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患儿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步撤离呼吸机。在患儿血气满意后,将气管插管拔除,改为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保持在2~3 L/min,将床头抬高30°。定时进行超声雾化,并协助患儿拍背翻身,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做好胸腔引流管护理:因手术的操作部位在胸腔,胸膜及肺组织的反应比较大,术后引流量较多,因此,应密切注意患儿的出血情况,将胸腔引流管妥善固定,保证引流管通畅,以免脱落、扭曲。密切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速度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切口护理: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敷料,以免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效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体外循环时间为31~72 min,平均时间为(34.9±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60 min,平均时间为(19.2±1.6)min,切口愈合良好,术后7~11天出院。

2.2 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呼吸及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n呼吸机辅助时间(h)胸腔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45 5.42±0.47 76.92±11.04 7.11±0.84对照组45 6.98±0.55 87.83±13.06 8.53±1.02 t 6.104 9.037 5.882 P<0.05 <0.05 <0.05

3 讨 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是近年来临床使用的一种心脏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不损坏胸廓的完整性、瘢痕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3]。本次研究中,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采用该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围术期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黄积平,王菊廷,林宏彩,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护理[J].蛇志,2012,24(1):32-34.

[2] 刘 静,霍冬梅,郭美帅.小儿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术5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97-99.

[3] 游 丽,肖 岚,丁秀红,等.右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12例的护理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43-74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15.163.02

猜你喜欢

先天性胸腔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