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015-11-29焦保辉高邑县医院中医内科河北石家庄051330

关键词:中西药副反应西药

焦保辉(高邑县医院中医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1330)

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焦保辉
(高邑县医院中医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1330)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及就诊方法分为结合组101例、中药组100例、西药组100例,中药组:给予自拟和胃汤加减;西药组给予阿莫西林与吗丁啉片口服;结合组综合上述中药组与西药组的治疗方法。观察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副反应。结果 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4.00%、86.00%。提示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较单纯中药、西药的控制病情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之间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提高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药结合;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1]目前认为与胃肠内动力障碍有关,无法用器质性疾病来解释,通常还存在胃运动节律的紊乱及胃排空延迟,因此治疗这一疾病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2]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显示,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此病疗效果不显著。本文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47例,部分患者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B超、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溃疡及全身疾病患者,排除恶性病变及服用影响研究类药物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及就诊方法分为结合组101例、中药组100例、西药组100例。结合组男52例,女49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4.31±1.06)岁,病程2.4个月~3年;中药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55±2.06)岁,病程3.1个月~3年;西药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16±2.22)岁,病程3.3个月~3.2年。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中药组

给予自拟和胃汤加减。组方:柴胡11 g,白芍9 g,炒白术15 g,川朴10 g,槟榔9 g,枳实12 g,党参9 g,茯苓14 g,木香7 g,甘草5 g。肝郁脾虚者加香附11 g、郁金12 g;胃阴不足者加沙参14 g、麦冬15 g;兼食滞者加炒莱菔子10 g、神曲14 g;血瘀者加丹参11 g、延胡索10 g;脾胃虚寒者加干姜4 g、黄芪15 g;脾虚湿困者加苍术11 g、薏苡仁16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均在饭前服用,连续治疗1个疗程。

1.2.2 西药组

给予阿莫西林与吗丁啉片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50 mg,2次/d,餐后口服;吗丁啉片10 mg,2次/d,用餐前半小时服用。

1.2.3 结合组

综合上述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上腹部胀痛及不适感等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其余无不适感;有效:患者上腹部胀痛及不适感等症状得到改善,食量基本恢复病前;无效:患者上腹部胀痛及不适感等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太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

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4.00%、86.00%,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较单纯中药、西药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n(%)]

2.2 副反应

结合组肠鸣2例;中药组糊状大便3例,但经2天后自行缓解;西药组腹痛1例,但不影响正常治疗。三组患者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3]在临床上解释为无器质性疾病的综合征,患者常反应腹部胀痛、嗳气等不良症状。其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以往研究表明与情志、胃肠动力障碍有较大关系。自拟和胃汤为我院中药制剂,可促使胃排空,有效抑制胃液分泌[4],对胃肠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增加患者食欲,逐步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改善或消除各种症状;西药吗丁啉为治疗消化不良的一种胃肠动力学药物,阿莫西林胶囊可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5]。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大致相同,而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提示中西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患者中具有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不仅提高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于修坤,王秀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4,49(53):266-267.

[2] 刘心光,蔡永敏,林 宇.中西药联合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刊,2013,56(49):1249-1250.

[3] 冯宇钢,王 莹,刘立君.中西药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99(101):374-375.

[4] 马云辉,王建平,刘莉霞.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经验探析[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13,100(35):600-601.

[5] 张国志,牛莉娟.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4,52(30):59-61.

[6] 王 荣,马小军.中西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探析[J].临床用药杂志,2014,33(49):1004-100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7

B

ISSN.2095-6681.2015.15.073.02

猜你喜欢

中西药副反应西药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动物免疫副反应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