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2015-11-29宋先贤汪凤翔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湖北恩施445300

关键词:心包积液常规

宋先贤,郑 伟,汪凤翔(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湖北 恩施 445300)

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宋先贤,郑 伟,汪凤翔
(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湖北 恩施 445300)

目的 观察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08年5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两组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并注入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5 mg,阿米卡星0.2 g,治疗组常规穿刺置管抽液药物注射,并加服自拟的参附蛤蚧汤。对照组经常规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 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参附蛤蚧汤;心包积液;药物注射;治疗

心包积液属心内科疑难疾病,病情复杂,病因较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早发现、紧急心包穿刺引可减轻心包填塞症状挽救患者生命[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心包穿刺持续引流,药物治疗为主,我科采用自拟参附蛤蚧汤结合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6.3岁,结核性7例,甲减1例,病毒性3例,风湿性3例。临床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如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头晕、乏力,低血压,心界扩大,心动过速,心音遥远,奇脉,发绀,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等。胸部X线:14例患者心影均明显增大,呈典型烧瓶样改变,患者合并胸腔少量积液4例,合并大量腹水1例。二维超声心动图:14例患者均显示心脏被液性暗区包绕,心包腔前后壁均存在≥18 mm的液性暗区,最多达30 mm。心电图:14例患者均有异常,按发生的频率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异阻滞,房早,房颤及室早。心包穿刺液特点:草黄色7例,淡黄色7例,细胞学检查发现,抗酸杆菌2例,抗“O”阳性3例。均符合中医的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喘证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包积液程度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患者符合心包积液诊断,心包积液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均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心包积液防治指南[2]。

1.3 治疗方法与测定指标

两组均采用常规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入药物治疗,给予心包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5 mg,阿米卡星0.2 g,2~3天放管引流,干净后再注入上述药物,同时根据疾病诊断结果行抗痨或抗病毒、抗风湿、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加用自拟参附蛤蚧汤既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并注入药物治疗。1次/d,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包积液完全吸收,B超、X线未见积液并维持4周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包积液部分吸收减少超过50%并维持4周以上;心包填塞症状明显。③无效:症状缓解,但积液量减少不足50%或增加不超过25%,B超、X线见心包积液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4例患者均接受心包腔内药物注射,导管留置时间5~20天,平均8.5天;引流液为800~2500 mL,平均1300 mL,置管操作及留置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无继发感染,无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对14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0.5~2年,积液治愈后无心包缩窄症状出现。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心包积液属心包疾病范畴、心内科疑难疾病,病情复杂,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结核、风湿热、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2],治疗棘手,死亡率高,大量心包积液时表现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早发现、行紧急心包穿刺引可减轻心包填塞症状并挽救患者生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腔内药物注射为主。

心包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喘气多属中医“喘证”范畴,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踹息不已踹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嘴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踹脱[3]。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4],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重要。近5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取得了很好疗效。自拟参附蛤蚧汤组方为人参15 g、黄芪30 g、制附子8 g、山萸肉10 g、蛤蚧1对、麦冬15 g、五味子9 g、茯苓皮15 g、泽泻10 g、苏子10 g、杏仁10 g、炙甘草6 g。心包积液属于中药的喘证,主要病机属于“正虚喘脱”,以致心阳不振,水饮内停[5],我科在临床上以“益气温阳、养心补肺”为主;结合常规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注入药物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采用本方法使心包积液的疗效进一步提高。自拟参附蛤蚧汤中人参、黄芪补气,制附子、山萸肉温阳益气,蛤蚧、麦冬、五味子温肺养肺敛肺,茯苓皮、泽泻利水消肿,苏子、杏仁降气平踹,苏子、杏仁敛汗固脱,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温阳、养心补肺平踹之功效,用法是水煎300 mL分3次服。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蛤蚧、人参、附子、麦冬等能增强心肌活力,调节保护内皮,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的供血供氧,同时具有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荷,加快心包积液吸收,防止心包粘连[6],从根本上治疗心包积液,避免手术。

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减少炎性反应,阿米卡星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自拟参附蛤蚧汤和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心包积液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上药物不必经体内转化,腔内注射具有存留时间长,渗透性强的特点。不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渗透以减少局部渗出和粘连,还具有直接杀菌作用。

心包积液常见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⑴感染性者包括结核、病毒、细菌等;⑵非感染者包括肿瘤、风湿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肌梗死后积液等。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难以彻底根除,女性多见。本文采用在常规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腔内药物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参附蛤蚧汤治疗心包积液至少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心包积液完全吸收或基本消失,总有效率为100%,与国内外报道相接近。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1] 周 焱,朱莹莹,夏秋燕,等.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02):183-185.

[2] 孙 韬,张誉华,左明焕.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6例晚期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02):168-171.

[3] 韦 锋.穿刺并置管分次抽取积液及心包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大量心包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9):1065-1066.

[4] 王 超,张淑文,张 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3(2)110-112.

[5]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88-94. [6] 钟齐庆,杜正隆,凌 毅,等.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 5(11):1060-1062.

R542.1

B

ISSN.2095-6681.2015.011.102.02

猜你喜欢

心包积液常规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常规之外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