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结合进程中的困境与出路①

2015-11-29龙桂和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体教教育部门

龙桂和

(井冈山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江西井冈山 343609)

体教结合进程中的困境与出路①

龙桂和

(井冈山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江西井冈山 343609)

“体教结合”作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与教育领域的一个体制性战略,此举是当前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教育事业综合协调发展的需要。受部门利益驱使,此推进过程中,一些制度性弊端也日益显现,需要当前的政府、社会、家庭、个人予以关注并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应对。体教结合是指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有效结合的一种较好的途径。文章分析了“体教结合”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当前“体教结合”进程中出现的困境,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未来有效出路。

体教结合 困境 出路

“体教结合”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多年的发展中,“体教结合”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适用的空间日益广泛,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使得国家在竞技性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些令人称赞的成绩。

1 “体教结合”的内涵与外延

“体教结合”是一个集合概念,其出现主要是基于矫正与优化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负面因素,竞技体育由于其本身特性致使青年运动员在参与体育训练与自身文化素质培养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协调,导致两者之间的失衡,出现体育技能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却是有增长无进步。就“体教结合”的概念而言,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对其概念进行理解。

1.1 学校教育层面

在学校教育中,“体教结合”主要指的是学校把体育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学校作为育人成才的场所,主要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满足德、智、体的基本条件。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体育训练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专业竞技运动员还是普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都能够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成长、成长的重要前提。在身体条件处于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得到保障,身体与文化素质同步提高,这样的结果才是比较理想的。

1.2 行政管理层面

“体教结合”在行政管理层面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中的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结合,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知识文化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在满足国家竞技体育发展之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个部门的整合,在一些地方政府实践中,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合署办公,成立教体局,共同服务于本地的优秀人才、竞技运动员等培养。二是两个部门的合作,在一些项目推广、政策制定上,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如参加体育竞赛与文化成绩加分等,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双方都是独立政府部门的基础上。

1.3 运动员层面

在运动员个人身上,“体教结合”主要指的是运动员个人在参与竞技体育训练之余,有意识参与到文化课的学习中。运动员不应是片面的成长,只注重个人体育竞技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个人文化知识的增长。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要把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在一起,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共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生命是有限的,在退出一线竞技后,要面对自己的职业转型与职责换,缺乏足够的文化知识必然不利于这个过程的推进。故运动员个人要强化自己的成长危机意识,不能过度依赖于体育竞技,需要给自己施加转业后的压力,努力实现个人的“体教结合”。

2 当前“体教结合”进程中出现的困境

“体教结合”在实际推行中,虽然政策设计本身的目的是比较好的,但在一些主体性因素的影响下,当前“体教结合”进程中出现一些困境或问题。

2.1 体育与教育部门之间部门利益凸显

传统意义上,体育与教育作为政府中的两个部门,两者之间承担着本区域内不同的职责,所拥有的资源都是相对独立的,彼此之间的合作程度也是有限的。受部门利益驱使,虽然有一些政策性文件规定两者之间的合作机制,由于文件制定主体往往是由两个部门本身来负责的,故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双方都会朝着有利于本部门利益的角度来制定,从而出现形成共识的困难。即使文件形成以后,在具体执行中,解释权依然由两个部门负责,双方在没有按照文件进行业务操作时,对其相应的监督与惩罚措施不到位,使得体育与教育部门并没有执行相关文件的压力和动力。

2.2 学校教育中失衡现象比较严重

学校作为育人成才的重要场所,理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行为的重要出发点。在实际层面,一些学校片面注重升学率的提高,而不顾学生的具体个人发展情况,致使一些学生出现“瘸腿”进步。体育训练作为一些省份升学的渠道,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在体育考试场所取得优异成绩后,可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故一些基础教育学校在招收体育类学生后,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这个渠道进入大学,从而来提高自己学校的大学升学率,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体育类学生教学中,会出现重训练、轻上课的局面,一味地把学生赶到操场,压缩他们的文化课教学时间,致使体育训练水平与文化课成绩出现失衡现象。

2.3 运动员发展受短期目的影响

在体育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中,运动员个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体育运动员过度依赖于体育训练,希望自己通过这个渠道成为那些国内外的体育明星。在实际中,成为体育明星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非常稀少。带着这种精神乌托邦,一些体育运动员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运动训练中,认为自己只要在大的比赛活动中就能够给自己带来所谓的名和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一旦在体育竞技这个道路上行走不通时,他们需要转业到其他领域去,试想这个阶段若缺乏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必然会出现个人的生存危机。可见,一些运动员并没有考虑到自己转业以后的生存问题,文化知识和技能才是长久生存之道,体育竞技并不是适应于每个人,更不会是一辈子。

3 “体教结合”的未来有效出路

面对当前“体教结合”进程中的一些问题,为实现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和保障从事竞技体育运动员和学生的长期利益,应考虑建立健全一些机制来弥补当前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而言,主要有政府部门、教学评价、运动员个人三个维度。

3.1 建立大部门,整合部门利益

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在业务上具有交叉的地方,体育部门在校园体育中占有重要一席,校园体育类学生是输送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渠道。为共同推动体育运动员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整合两个部门,实现统一化部署与工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推动校园竞技体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这个重要使命。通过两个部门合署办公,相关政策文件在制定中会综合考虑相关利益,文件在实际中的执行效果也容易得到保障。在绩效考核中,“体教结合”工作的好坏也相对容易评价,毕竟负责主体是一方,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整合是政府层面的重要举措,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部门的大举动必然会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的“体教结合”优化进程。

3.2 改革学校评价机制,促使全面育人

在传统评价机制中,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主要是基于学校在升学中的优秀率,这成为基础教育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主要目标。体育竞技学生的不应成为学校提升升学率的工具,学生应是学校教育服务的主体,学校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对相关学校进行教学考核时,应注意到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分类目录对学校的教学成绩进行考核,避免那种一刀切的局面。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在一些体育竞技类学校,应专门建立一些评价机制,因地制宜,以更好地适用对应学校的发展。在对体育竞技类学生业务技能考核之际,应合理布置与文化课的比例分配问题,体育训练不能成为主导或唯一内容,两者之间应有个合理、科学的比例,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3 建立运动员发展长效机制

运动员的发展不应仅是短暂“职业生涯”,应建立一些退出机制来为其后期发展提供保障。体育训练是运动员成才的必备途径,运动员通过体育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比赛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由于生理的限制,体育竞技并不能成为运动员一生的职业,运动员要面临病残、年龄、体力等问题的困扰,不得不退出自己的竞技平台,需要转移到其他职业。因此,建立一些运动员退出机制十分必要,运动员在无法进行体育训练和参与体育竞技时,可以通过文化知识技能渠道获得新的职业岗位并能够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报酬。可见,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仅仅具备体育竞技技能并不能保障其一辈子的生活需要,具备适应其他岗位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建立运动员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1]夏尧远.对2008年奥运会前后高校“体教结合”问题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7(3):68-69,75.

[2]陈子锐,林少娜.探讨“体教结合”对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12-13,37.

G807

A

2095-2813(2015)09(c)-02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251

龙桂和(1958—),中级教练,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体教教育部门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试论体育竞技项目群众化推广的因素①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现代体育竞技与科学实验的类比分析*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科学家称体育竞技水平已逼近人体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