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官就不要发财

2015-11-29陈鲁民

民主与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陈鲁民瓷碗做官

■陈鲁民

当官就不要发财

■陈鲁民

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说:“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

由习总的话,我联想起《秋灯丛话》里的一则趣事,有齐女待嫁,东邻富而丑,西邻俊而穷,两人均来求婚。问她中意哪个,齐女害羞,不好意思开口。其父亲说,不言语也行,若想嫁西邻,就袒露左臂,若想嫁东邻,就袒露右臂。齐女两臂皆袒,其父大惑不解,齐女说,我想食在东邻,宿在西邻。如果把当官比做嫁西邻,发财就犹如跟东邻,二者本不可兼得。可是偏偏有些官员却想好事成双,既做官又发财,做官的风光与发财的实惠一个都不少,他们就是现代齐女。

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需要有所取舍,付出代价,都要讲成本。做官的成本就是不能发财,发财的成本就是远离官场。齐女如果贪图东邻的财富,就得容忍他的丑陋;如果倾慕西邻的英俊,就得和他一起过苦日子,这就是成本和代价。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想做官,实现政治抱负,保持体面工作,就得去掉发财的欲望;如果希望发财,腰缠万贯,那也得和官帽拜拜。婚姻不能脚踏两只船,官员也不能亦官亦商,因为这样既有违社会公平,危害性也很大。把权力和发财掺和在一起,就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道理固然是这个道理,可是,希望尽得好处而不付成本、升官发财两不耽误者却代不乏人。最为著名的当为《扬州府志》那个“骑鹤下扬州”故事的主角。几个酸腐文人在一起聚会,各自表述人生理想,有立志当官的,有愿意发财的,也有想做神仙的。惟有最后一位出语惊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升官发财,得道成仙,他一个也不能少!想想今日那些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老虎”、“苍蝇”,想想那些以权谋私,强取豪夺的贪官污吏,想想那些巧立名目、贪赃枉法的官场败类,其实就是“骑鹤下扬州”的现代版。当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做官不忘发财的官

员,最后多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

曾记得,在河南省召开的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宾每人收到一份特殊礼品:一个烧制着吉鸿昌将军名言“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瓷碗。来宾们都把这只瓷碗视为珍贵的纪念品,认为这是对先烈的最好纪念。“做官即不许发财”是吉鸿昌将军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句话的本意十分清楚,是指不能利用职权,昧着良心,违反党纪国法去发不义之财。这理应成为共产党人最基本的纪律。事实上,绝大多数干部都能自觉遵守这条纪律,不贪不占,甘于清贫,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干部就是其中榜样。但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确有一些人把做官与发财联系起来了,成克杰的瞒天过海,刘志军的浑水摸鱼,郑筱萸的权钱交易,刘铁男的“走捷径”,就是其中的典型。

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我们同腐败现象的斗争,说到底就是要彻底切断做官与发财之间的联系。这要靠法律、靠制度、靠监督,也要靠个人的自律反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官就不要发财”的谆谆告诫,可谓苦口良药,语重心长,但愿我们每一个公仆都能深长思之,引为鉴戒,既要做官,就彻底绝了发财的念头,拒绝一切不义之财,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清清爽爽,堂堂正正。万不可心存侥幸,既要做官,又想发财,“那样迟早要完蛋”。

(作者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陈鲁民瓷碗做官
笑是最划算的养生
小瓷碗,碰碰车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粗瓷碗,细瓷碗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小瓷碗
《杂文选刊》2016年7月精彩推荐
腐败至死怎么死
要夹着尾巴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