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依旧,故人不再

2015-11-28徐筱刘宇清

社会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梁子樟柯故人

文/徐筱 刘宇清

贾樟柯的电影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大概是因为他用影像触及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不分人种、不分国籍。如果观众能体会到这种情感,便可以产生共鸣。

《山河故人》是贾樟柯导演的第八部剧情片,也是他继《三峡好人》后暌违大屏幕9年的最新作品。笔者参加了《山河故人》在第53届纽约电影节上的放映交流会,全长126分钟。容纳千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让人意外的是,在场的诸多外国观众都非常喜欢本片,影片放映结束后给予了贾樟柯长时间的掌声。

贾樟柯的电影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大概是因为他用影像触及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不分人种、不分国籍。如果观众能体会到这种情感,便可以产生共鸣。

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傅东在谈及此片时提到:“他的电影里有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有那种敏感度,也有他自己的情感。他一直忠实于一开始拍电影时的风格和方式,但每部新作又能有新的东西代入进来。”《山河故人》的英文片名为“Mountain May Depart”,起初觉得这个翻译太生硬,破坏了中文片名中的美感,后来一查才知道此句源自《圣经》的“Mountain May Fall Depart”,这大概也可以传递出一丝中文韵味里所包含的那种“离散感”吧。

私人情感的叙事主题

在《山河故人》里,贾樟柯一如既往地关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并呈现了适应这种社会快速变迁的中国人最基本的生活故事。贾樟柯在影片上映之初曾表示,这其实是一部最为私人的电影作品。当大家都在解读这部电影叙事背后的宏大主题时,贾樟柯说,“《山河故人》是我所有电影里面最‘小’的一部,被大家想大了、想复杂了,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情感体验”,而这个夹杂着私人情感的故事,“当然跟时间有关系,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而是爱情会产生什么结果”。

《山河故人》的故事分别发生在1999、2014和2025年。在第一个段落中,涛、张晋生、梁子都是生活在山西小城汾阳的青年,一场在黄河边放烟花的戏也完美地表现出了三人的三角关系。伴随着晋生在感情中的胜利以及梁子的出走,故事从1999年来到了2014年。这时的涛和晋生已经离婚,梁子也因为重病回到了老家。儿子到乐常年生活在父亲身边,与母亲涛产生了疏离感。故事的第三段直接进入了2025年,晋生逃到了澳大利亚,和儿子到乐的关系紧张,而此时的到乐也展开了一段与中文老师的忘年师生恋。作为一个习惯把镜头对准“过去”的导演,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大胆尝试了自己以往并不熟悉的未来题材,直接拍到了2025年。在这个未来的时间里,贾樟柯并没有使用太多的特技来表达“未来感”,而是在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着力雕琢了异乡人的心理活动。这其中包含了晋生对于过去的怀念(枪,汾酒以及房间里陈逸飞的名画《黄河颂》),以及到乐对这种“无根”情绪的困惑。三段故事从1999年到2025年,时间跨度比较大,好在故事比较流畅,而且每个人物形象也算立体。影片中到乐面对大海叫“Tao”的名字,以及随时携带母亲涛给的钥匙,让人恍然大悟这个看似叛逆的“惨绿少年”,其实是这个时代浪潮中的承担者,或者说受害者。

贾樟柯的电影符号学

作为“作者电影”的代表人物,贾樟柯习惯在作品中放入很多元素符号。当这种元素符号长期并且出现多次时,自然可以理解为这就是贾樟柯的电影符号学。

延续《天注定》里的“动物符号”,这次《山河故人》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这种符号的存在。狗作为一个“陪伴”符号,贯穿在本片的三段故事里。在涛选择和晋升在一起之后,晋升送了一条小狗给涛。2014年涛的父亲去世,儿子到乐回到汾阳,此刻身边也有一条大狗,身上穿的还是涛当年的彩色毛衣。2025年,涛牵着狗去到文峰塔,随后跳起了舞。很多人都说“狗比人忠诚”,在《山河故人》中,涛作为贯穿三个故事的主角,丈夫离婚,父亲离世,儿子离开,唯独没有离开的,却是一条狗,这让人也不得不感叹“世事唏嘘”。梁子在2014年检查出尘肺病之后,在路边偶遇了一只被锁在笼子里的老虎,这也非常形象地暗示了梁子此刻遭遇到了“困境之兽”的处境。

除了“动物符号”,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也运用了一些其他符号,比如在1999年和2014年都曾出现过的大刀少年,贾樟柯解释这是源自于他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经验:“事实上它对主叙事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因为电影里面的人在谋生,在讨口饭吃,在离散,在活下去,那身边的人,跟我不搭杠的人,跟这些主要人物没有关联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所谓命运的一个共同体。”在2014年,涛给到乐一串家的钥匙也是出自导演的真实经验。贾樟柯提到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长期生活在北京,连老家的钥匙都没有,直到母亲给了他一把,所以他把这个细节也融入到了电影中,自然就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山河故人》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食物”作为一个电影符号的存在。1999年涛和梁子吃饺子,成为晋升感情的爆发点;2014年,涛给儿子到乐包了麦穗饺,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美好祝愿;2025年,涛独自一个人生活在汾阳,依旧不忘包一个麦穗饺,大概也是在用这个多年的生活习惯想念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而涛在2025年包了很多的饺子,明显是一个人吃不完的,这会引起观影者的猜想:涛一定是在等着什么人一起吃。一个简单的饺子,承载了很多的意义,这也是可以让人回味的细节,同时这些细节也让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在贾樟柯的安排下,这些平常普通的生活细节,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符号存在。在《山河故人》中,体现出这种作用的“电影符号”还有涛的缝纫机、晋升的枪和汾酒,以及两首重要的歌曲《GO WEST》和《珍重》。

出彩的配角人物形象

一部电影足够打动人,除了让观众一直持续关注主角的命运之外,还应该让配角的命运也牵动人心。在《山河故人》中,观众势必会好奇涛、晋升和到乐的命运,而电影也做了清楚地交待。涛牵着狗,在雪地里跳起了一个人的广场舞;晋升“安全着陆”澳大利亚,拥有了1999年就想拥有的枪,但是却“连一个敌人都没有”(侧面也是在怀念当年想要买枪杀掉的梁子)。到乐长大了,爱上了可能比自己妈妈年纪还大的中文老师,但依旧在内心深处想念自己远在中国小城的母亲。

除此之外,在此片中还有两个非常立体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梁子和涛的老父亲。梁子作为三角关系中的“失败者”,负气离开自己的故乡,在12年间依旧挣扎于社会底层。在澡堂里洗澡的一场戏也让人联想到《小武》。不过小武是哼着小曲儿洗着澡,而梁子只能沉默地用力抹去脸上的矿灰。梁子的命运是大部分中国尘肺病人的命运,“用生命去换取金钱,最后用金钱去换取生命”。梁子是时代巨轮下的“牺牲者”,没有获得爱情的“胜利”,最后还被病痛折磨。就连当年的工友都要去哈萨克斯坦了,梁子却因为尘肺回到了那个他曾经说“永远不会回来”的地方。

涛的父亲在整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却承担了整部电影中感情最“重”的戏份。涛在陪父亲去另外的小城参加寿宴的时候,告诉父亲自己有了一个男朋友,当父亲得知涛最后选择了晋生的时候,他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说告诉涛“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接着借口要去打水离开了,此时涛哼唱起了欢快的《Go West》,另外一边的父亲却怅然若失。这一场景在屏幕外看起来或许有点魔幻现实,但却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国的年轻人不喜欢相信父母,特别是在感情这个问题上。大概在最初,这位老人已经预见到了女儿未来婚姻生活的不幸。值得注意的是,涛的母亲在全片中并没有出现,这也表明了在涛的生命中,父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以至于全片感情最高潮部分是2014年父亲去世的那一个段落。涛的父亲在候车室去世,源于一个真实的社会事件,在这里贾樟柯也延续了《天注定》的方法,把社会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在父亲的葬礼之后,涛也因此感悟出了:“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贾樟柯曾经在不同场合表达出自己不再拍片的计划,但因为诸多原因仍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作为观众,我们仍希望他能不断地将生活经验转换成银幕影像,让我们透过这块神奇的银幕,体会到“山河依旧,故人不再”的人生百态。

猜你喜欢

梁子樟柯故人
那日
第13话 故人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真正的手艺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山水路迢迢,故人心不变
五月槐花香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