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以疑虑眼光审视“一带一路”

2015-11-28潘金娥

社会观察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两国倡议越南

文/潘金娥

作为与我国有很多相同之处且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邻国,越南一直把越中关系置于其外交战略重中之重的位置,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越南的重视。那么,越南究竟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越南政府官员和学者们的视角,不难发现,越南正以疑虑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越南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态度

2015年4月7日-1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时,越方并未对“一带一路”倡议明确表态。在会谈过程中,越方仅表示“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和参加由中国提倡的地区互联互通倡议”。在双方发布的联合公报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为:“尽快协商并确定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切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双方同意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合作,促进地区共同发展”。7月16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访越南时,在与越南领导人的会谈中,张高丽建议把“一带一路”倡议同“两廊一圈”建设有效对接,争取尽早取得早期收获,然而越南媒体在报道时并未涉及越南领导人对此问题的正面回应,而是继续强调“双方应遵守两党、两国高层领导人关于控制好海上分歧、不采取使争端局势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确保两国关系健康、稳定、长期发展首先要基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增强政治互信,只有基于真正尊重彼此正当利益,平等、真诚并以具体行动建立互信,才能使两国合作关系取得务实效果。”谈到两国经贸合作时,张晋创表示:“虽然双方曾经就推动上述领域合作的措施多次展开讨论,但仍未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双向贸易不平衡,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应同越南政府一道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加大对越南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的投资力度。”可见,越南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继续持回避态度,强调南海问题对两国合作形成了制约。

越南外交官希望中方考虑越南的舒适度

笔者今年4月份在越南考察时,与越南外交部主管中国事务的副部长、越南原驻华大使、越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管对华事务的司长、越南工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以及越南外交学院等从事对华外交工作的官员进行了座谈,他们对于中越关系的观点基本一致。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时,他们一致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提出时间不长,还不大了解具体情况。因为可能涉及海上主权问题,我们还需要认真研究。”他们建议中国给出更加详细的内容、具体的方案和路径,并明确目标,以便越南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他们表示,希望中国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行事,并考虑越方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越南外交学院的学者强调:“无论做什么,我们希望中国遵守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越南工商部的官员则更多地强调中越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边境贸易中存在中方企业打压越南商人、中国产品质量低下、在工程承包合作中中方企业不履行承诺以及有些企业通过贿赂手段获得中标但在中标后抬高价格、拖延时间、降低工程质量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工程和企业的形象,导致“中国产品等同于廉价假冒伪劣商品”、“中国工程等同于豆腐渣工程”的普遍印象。因此,他们建议中国政府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管理,并用政府信誉替企业背书。

越南学者对“一带一路”看法不一

2015年初,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项研究课题,并交给其下属的中国研究所进行研究,前副所长冯氏蕙是该项目的主持人。在提交给6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与亚洲合作共赢”国际研讨会论文中,冯氏蕙提出:中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需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很多挑战。其中,来自国内的挑战主要是相关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思路不一致,对外承包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等;来自国外的挑战包括: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而可能引致的各种障碍,未得到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的认可,与一些国家在海洋和陆地边界上存在领土主权争议,受到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的威胁和干扰等。据冯氏蕙介绍:越南学者对此倡议的看法很不一致。但冯氏蕙认为:越南重视中越关系,并对参加国际合作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内容,尤其“贸易相通及道路相连”与越南发展基础设施战略相契合,因此,越南政府将对此持欢迎态度。冯氏蕙同时强调,中国应真正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同时履行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尊重相关国家的差异并与之进行沟通和合作。越南权威中国问题专家、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原所长杜进森教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议,是把“民心相通”放在“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首要位置,“因为只有民心相通,其他四项内容才能相通”。现任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博士则认为:如果不涉及领土主权问题,越南才有可能参与。实际上,上述3位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持相对谨慎积极的态度,而更多的越南学者和民众则对此并不了解,甚至有人持抵制观点。越南某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就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海洋强国梦”联系起来,说这些都是中国的“霸权梦”。

提升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

中越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积极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地理位置来看,越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中唯一与我国海陆相连的国家,其中陆地与我国云南和广西接壤,边境线长达1300多公里,海上在北部湾和湾口外与我国广西、海南两省区有重叠海域,是我国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个途经的国家,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第二,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来看,越南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密切。201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了800亿美元,我国在越南的投资超过90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九大外资来源国,尤其是,越南工程承包总量90%以上是来自中国的承包商。

第三,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互补性强。越南作为东盟的一个重要成员国,2014年人口已达9000多万,劳动力资源丰富;越南还是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被韩国、日本、美国等视为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国,发展潜力巨大;目前越南处于工业化初期,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越南经济发展的瓶颈,越共十一大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一起,作为今后10年三大发展战略目标,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切中越南发展战略的需求。

第四,两国政治与外交框架较为完备。两国已确立了“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制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而易于形成政策对接;中越两党关系良好,互为支撑,是推动两国合作的重要力量;两国高层、各部门和地方之间已经建立了多种层次的交流机制,北部湾划界完毕并建立了两国渔业合作机制,两国国防和海警之间建立了海上联合巡逻机制,两国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指导委员会并签订了五年合作规划,在边境地区形成了各种合作机制,跨境经济区正在商讨中,例如10年前两国领导人就已提出并经过多年准备的“两廊一圈”合作规划等等,这些合作机制可以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对接。此外,两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间交流广泛,能推动合作的积极因素可以继续深入挖掘。

中越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南海争议是越南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障碍,由此引起越南对中国提防心理较为严重,导致两国关系不稳定,并全面影响了两国之间的合作;第二,现有经贸合作关系中,中方对越贸易顺差过大,且中国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不好,边境贸易中问题较为突出等;第三,越南对两国历史问题的曲解导致民众对中国爱恨纠结。目前,中国问题在越南成为一个“敏感话题”,在当前越共对媒体放松管制、推进民主化改革、信息公开化的背景下,越南官员非常看重社会舆论,因而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非常谨慎。而一些外部势力和南越政府流亡海外的旧势力把反共与反华相联系,不时从背后鼓动和挑拨中越关系,渲染中越矛盾和南海主权冲突,企图通过破坏中越关系来削弱越共政权,一旦中越两国发生冲突,正好切中反共势力下怀,中越两国则是两败俱伤。

为了达到中越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互利共赢的目标,两国应提升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化解战略猜疑。具体来说,两国应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和各种层次的交流;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合作的社会舆论环境;中方需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具体化方案,并对越南提供必要技术和资金资助;越方应多从正面理解中方倡议,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推出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规划;两国合作应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并充实合作内容;设立两国专家联合研究项目,就“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合作方案和建议。

猜你喜欢

两国倡议越南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Happy Afternoon Tea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越南百里“银滩”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