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5+2=0”现象

2015-11-27韩曦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甘地家庭学校

韩曦

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5+2=0”现象,即孩子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周六、周日回到家庭和社会,使前几天的教育前功尽弃。

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及社会。学校教育只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地位及作用,而家庭和社会则占主体作用。

如果要追根溯源,孩子1~6岁不只是长身体,更重要的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无法无天。孩子的成长有3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时期,后患无穷。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做到:孩子3岁前后,应无为放任,让孩子拥有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让其“三岁而立”;孩子9岁前后,父母最好积极权威;孩子13岁前后,父母最好消极民主。可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父母在哪儿呢?如果父母在22岁时结婚,3年后有孩子(这时一般晚婚的父母25岁结婚年龄相当)。这时的父母年龄一般在25~28岁之间。在农村,孩子的父母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已是共象,等到孩子上小学、初中时,他们又因“转学潮”“择校热”为孩子及其“监护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高成本支出拼命打工。而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又多是未成年时接受良好教育的。即使父母是“双职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为了自己事业(位子、房子、车子)而疲于奔命,对孩子的教育真正陷入“缺失地步”,他们留给家、留给孩子的只剩下一个匆忙的背影,一堆堆蒙尘的玩具,一把把无情的钞票,成为家里“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孩子最需要的关爱、陪伴在哪儿呢?

基于此,教育就本末倒置了。本应是承担主体地位的家庭、社会却把一切责任推给了学校,学校传授给孩子知识。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于事物,智慧关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传,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摘自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且不说孩子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使学校教育教给孩子一切“正能量”,可是回到家里,假如父母在(但很少有父母耐心地“倾听孩子”),或者动不动就和别人家的孩子盲目攀比,攀比的结果是孩子迷失了自我,成了赝品;甚至打骂犯错的孩子,妄图用暴力的方式教孩子文明表达;或者给孩子一些不当的示范:父亲不尊重母亲,孩子在校就不会尊重其他的女同学;母亲不尊重父亲,孩子在校就不会尊重其他男同学;夫妻关系不和,孩子常在外面惹事,因为他(她)发现自己乖时,父母亲吵个不停,自己惹了祸,父母亲反而一起商量着对付自己。要知道,孩子的内心都有做家庭救世主的倾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小“家”尚且如此,何况大“家”(社会)。

因此,我认为应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氛围中,提高家长的文化知识、修养水平势在必行,因为家庭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做父母的,首先要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这才能帮助孩子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恶习,培养孩子身上的精神“种子”,让孩子可以呼吸到高尚空气,让孩子可以扬眉吐气。我们的国家,也应该负责减少社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诱导”。记得有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崇拜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妈妈千里迢迢地带她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孩子。甘地说,你三个月后再带孩子来吧。三个月后,妈妈再次把孩子带来,甘地这次告诉孩子再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上次不说?甘地说:“我也喜欢吃糖,我花三个月戒掉糖,才有勇气跟他讲。”还有我国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不仅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更因为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所没有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知道,当我们自己都不拥有某种品质或能力时,也不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能让孩子具备,教育就会变得盲目而想当然,而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好的教育,一定要先从诚实地面对自己,改变自己开始的。请记住:成功是树木长叶的时候,失败是树木长根的时候。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变5+2=0为5+2≥7。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甘地家庭学校
甘地扔鞋
拉胡尔·甘地辞去党主席职务
家庭“煮”夫
学校推介
甘地走上素食路
寻找最美家庭
甘地戒糖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