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11-27武保华尚永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7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武保华 尚永宁

(陕西省吴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吴起717600)

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危害较大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受高血压影响,致脑动脉血管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出现非创伤性的破裂,造成丘脑以及壳核部位的颅内出血[1~2]。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3]。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0.6±7.1)岁;女 33例,男 41例;发病时间 1~23 h,平均(10.7±2.1)h。将 74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37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5)岁;女 15例,男 22例;发病时间 1~21 h,平均(10.3±1.8)h。观察组 37例,年龄 44~75岁,平均年龄(61.1±6.4)岁;女 18例,男 19 例;发病时间 2~23 h,平均(11.1±1.7)h。经过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均为基底节区出血,且出血量均≥20 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8分,符合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性障碍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脑卒中史及后遗症,且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血压控制治疗,收缩压一般控制在165 mm Hg以下,舒张压一般控制在110 mm Hg以下,并进行脑水肿的控制治疗。同时,予应激性溃疡预防、营养神经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 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进行诊疗。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CT检查,并根据扫描成像结果分析血肿情况。在穿刺手术前,予1%利多卡因15 mg静脉注射并进行局部麻醉。以患者最大的血肿层面为穿刺靶点,以血肿中心与头皮之间的距离为穿刺深度,确保患者静脉窦、中央沟等重要部位结构完好的情况下,选择额部作为穿刺点,并实施定向颅内置管操作。将血肿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并延伸到穿刺靶点,进行脑内血肿清除(缓慢抽吸),之后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1次/d,直至CT检查显示血肿清除率>91%时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的血肿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恢复>90%;显效:患者的血肿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恢复46%~90%;有效:患者的血肿症状有所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恢复20%~45%;无效:患者的血肿症状无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恢复<2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颅内压以及脑氧摄取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8%(28/3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对血肿较小患者的疗效明显,而对血肿较大患者的疗效不佳,因此需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5~6]。微创穿刺引流术是近些年来外科临床医学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它主要由穿针刺构成血肿的消除通道,并采用生化酶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处理,而后通过引流管将液化血肿抽出患者体外,从而到达消除血肿的目的[7]。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性小、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无需颅骨修补,因而受到临床医生以及患者的广泛接受和支持[8]。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肿体积、颅内压以及脑氧摄取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75.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诊治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血肿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1]余波,崔建忠,史楠,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54-2757

[2]马玉健,刘健,郑音.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0):2116-2117

[3]于忠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85-86

[4]王亮.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5):309-311

[5]夏铭飞.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74-75

[6]郑立春.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169-170

[7]张林山.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102-103

[8]韦光宇,覃小武,韦东,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5):110-111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