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示范”时期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5-11-16杨泽宇

职教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实训院校职业

□杨泽宇

“后示范”时期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杨泽宇

优质专业群建设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高职专业群的内涵、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高职专业群构建的途径、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点以及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群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后示范”时期高职专业群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实践

高职院校“后示范”建设以提高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为研究重点,是一个示范应用、深化和巩固的重要课题。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的专业 (群)进行重点建设,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专业群建设就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再次遴选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379个专业(群)进行了重点建设。“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应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内涵提升上来,而内涵提升的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的专业集群。

一、高职专业群的内涵及意义

高职专业群的概念与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相近论”,即认为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这种观点强调组群专业的相近性、共享性。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的专业目录中,这类组群专业往往属于同一二级类。另一种观点为“合力论”,即认为专业群是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二级类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依赖、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的而组成的专业集合”。这种观点强调专业整体效应的发挥,而对专业的学科相似性、资源的共享性等并不作为组建的主要目的。笔者通过对18所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的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60个央财资助建设专业群的构建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表明:按照“相近论”观点组建的专业群共14个,占23.3%;按“合力论”观点组建的专业群共46个,占76.7%。由此可见,高职专业群绝大多数是跨类组合的,在考虑专业相近的基础上,更注重集群效应的发挥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需要。高职专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独特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围绕某一技术领域、工程领域或服务领域,以品牌或特色专业为核心,依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工程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组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可由同一二级类中的相近专业组合,也可以按行业相关性跨二级类组合。每个专业群原则上涵盖3-5个专业,并有1-2个核心专业。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由于专业群是按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近原则构建的,在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实验实训项目、教师队伍、社会关系等方面,专业群的各专业许多教学资源存在共享。专业群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可避免相近专业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是通过专业来显现,高职院校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和地方产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群建设可推动高职院校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学院重点服务领域,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改革,增强办学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因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发挥行业、地域优势办学,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三)有利于发挥专业集群优势

每个专业群都有1-2个核心专业,专业群建设可通过群内核心专业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相关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促进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形成专业间合力,从而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服务能力不强、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不够等问题。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专业群内教师,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相近的专业课程,相同的产业领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团队合作,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形成。

二、高职专业群构建的几种途径

专业群的构建不应单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类进行整合,可以跨专业类,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师资配置优化、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优化等情况综合考虑,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完成。

1.以区域产业群为基础构建专业群。高职专业群的构建要瞄准产业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对接,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构建专业群。高职教育的专业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高职专业群可围绕某一行业职业岗位群进行构建,尽可能覆盖某一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务。

3.以相同的学科为基础构建专业群。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基础的一类专业构建成一个专业群。

4.以优势教学资源或教学团队为基础构建专业群。依托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或者优势教学团队,逐步改造、完善相应办学条件,开发和拓展相关专业,构建专业群。

三、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点

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集中优势资源,通过示范和辐射,提高专业群整体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管理等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一)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工学结合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定式,可因各院校、各专业群而异,但不管实施何种模式,都要体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对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互融、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二)系统设计,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由于专业群是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而构建。因此,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必定存在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课程,即所谓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来构建,如图1所示。“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如两课、体育、数学、语文、大学英语等以及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暨各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课程。“模块”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类,根据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来设置。“平台”课程是专业群的共性要求,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模块”课程是专业群的个性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

图1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优化组合,打造协同创新的“双师”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确保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构建专业群基础上整合教师资源,结合专业群教学需要,把相关教师组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通过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满足专业群中各专业实际教学需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靠内部培养,即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担任访问工程师、合作开展项目研发等途径,让教师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靠外部引进,即从行业、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任教师或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四)整合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整合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首先要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可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岗位通用技能、专门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分别构建通用实训室 (基地)、专业实训室 (基地)、综合训练实训室或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等,建立起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同时按照实训室或基地功能定位,紧密围绕岗位技能培养,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建设,开发具有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训项目,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项目制作、参与专业竞赛、参与创新研究,使学生综合技能素质得以全面培养,最终达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五)共建共享,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指由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资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各自核心专业,建设以网络课程为重点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使优质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得到广泛共享,从而提升专业群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难度高、工作量大,可考虑与相关院校联合共建,发动国内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广泛参与,确保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减轻院校教师负担。

(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组织保证是专业群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专业群建设管理方面,要实现对专业群的高效管理,首先要深化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要建立精简高效的内设机构,可将现有的系改成二级学院,一个二级学院管理2-4个专业群,二级学院下设教研室,一个教研室管理一个专业或专业群,同时将现有分散的公共课教学部整合成一个教学部。这样的模式精简高效,有利于专业群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避免因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其次要建立二级学院负责人领导下的专业群带头人负责制,专业群带头人应该由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可实行双带头人制,院校和企业各一人,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专业群带头人具体负责专业群人才市场的调研、预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最后要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考核与奖励,强化专业群带头人的责任意识,调动专业群带头人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专业群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四、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4个专业(群)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群)。2013年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围绕交通运输产业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专业群体系

面对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合理构建专业群体系,形成了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船机设备专业群、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以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为重点的船港电器自动化专业群、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为重点的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群等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以及以港口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港航工程技术专业群、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重点的机电专业群、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重点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以环境艺术设计为重点的艺术设计专业群等5个院级重点专业群,满足了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彰显了学院以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的办学特色。

(二)依据“工学结合、模式各异”原则,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着“依据需求,多元推进、工学结合、模式各异”的原则,学院积极探索和实施“校企对接、分层递进、理实一体、虚实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三层六段厂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虚实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代表的工学结合典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明显加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升。在2013年第二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取得了航海院校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船舶制造类专业‘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重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各专业群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各专业群课程体系由“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四大模块构成。根据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公共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和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暨平台课程;根据专业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要求,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暨专业必修模块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暨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形成了各专业群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四)以“六大工程”为抓手,打造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带头人工程”、“骨干教师工程”、“能工巧匠工程”、“教学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互动,双向交流”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学队伍。航海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航海英语课程群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四届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五)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群实训基地

按照“结合专业,依据需求,突出重点”的建设原则和“职业、开放、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训练中心建设为重点,坚持硬、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了以“海澜之舟”、“长春门”、“长阳门”等三艘生产性教学船为代表的一大批生产性实训基地,确保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院现拥有校内实训基地40个,实训室230个,教学设备总值达15349万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99760平方米,极大地满足了学院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六)以“共建、共享”为目的,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

按照“系统设计、开放管理、持续更新”的原则,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整合社会资源,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等4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了教师、学生和培训学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其中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财政部、教育部立项资助,该项目由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牵头,会同全国20多家航海院校和18家国内外航运界知名企业,打造了一个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水平高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建成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使我国高职20000多名航海类专业学生和3000多名航海类教师受益,可为国内上千家相关航运企业近50万员工提供在线学习,满足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专业群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的优化、服务产业能力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广大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出发,逐步建立一个与行业、区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专业群体系,以满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33-36.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钱结梅.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5):62-65.

[3]刘方,何玉宏.刍议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2-24.

[4]李明.略论高职专业群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4-26.

[5]戴必胜,冯小军.高职专业群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8-71.

[6]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30.

责任编辑秦红梅

杨泽宇(1955-),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内涵式发展研究”(编号:ZZZ20),主持人:杨泽宇。

G717

A

1001-7518(2015)26-0083-05

猜你喜欢

实训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