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向研究

2015-11-15李彬彬

职教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酒店业意向主观

□李彬彬 孙 虹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向研究

□李彬彬 孙 虹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从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同时增加实习经历这一变量验证其对酒店业从业的意向。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实习经历均对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态度最为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与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计划行为理论;旅游管理;就业意向;实习经历

随着大众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校也已达到上千家。据国家旅游统计局发布的 《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表明:2014年我国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34万人,毕业4.54万人,在校20.12万人;高职高专旅游大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1.08万人[1],我国旅游教育的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接受系统专业教育的旅游专业毕业生是旅游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然而,不少学者的调研却表明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并不高。2014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年会公布的调查数据也表明:我国旅游管理大类本科毕业生近两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3.51%,其中旅游及相关行业就业率平均值为42.22%[2]。

市场引导的个体自由择业固然存在其合理性,但过多的行业外就业却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某种浪费。由于计划行为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职领域,因此,本研究试图借助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影响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向的因素。近年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这使得旅游专业的行业内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酒店、旅行社、会展公司、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行政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媒体、旅游地产等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业为例。

一、理论背景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是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如图1所示,该理论认为,个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理性行为受其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的支配和影响[3]。行为意向是个体执行某种行为的动机和倾向性,并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去从事某种行为,比如:“毕业后,我一定会选择进入酒店业工作”。大量计划行为理论的验证性研究表明意向是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

图1 计划行为理论

行为意向的强弱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其中,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是个体对于执行某种行为的整体评价,既包括“明智的-愚蠢的”、“值得-不值得”,也包括“喜欢的-反感的”。如:“对我而言,选择在酒店业就业是明智的”。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个体感知到的是否执行某种行为的社会压力,即周围对个体而言重要的人是否赞同或反对,如:“我的家人比较支持我在酒店业工作”;除了这类命令性的规范,Ajzen还建议增加描述或示范类的规范来更准确获知的主观规范,如:“我的家人或朋友中有人在酒店业工作的很不错”。除了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个体是否执行某种行为还受到其感知到的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的影响,即个体感知到的执行和完成某种行为的难易程度、以及相应的信心和控制能力。如:“我有信心能够在酒店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支持、感知到的行为控制越强,个体的行为意向也就越强,就越有可能执行某种行为[4]。因此,探究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管理、教育、就业、消费领域等研究中。刘泽文等在《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综述)》中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指出:尽管仍存在改进的余地,但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预测力在很多研究中的得到了验证[5]。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行为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理性行为,可以应用计划行为理论进行验证性预测。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

(一)态度对酒店业就业意向的影响

态度是个体通过搜集并分析相关信息后对某一特定行为做出的评价,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预测行为。Kusluvan和Aksu&K?ksal分别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调研后共同指出: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旅游业的工作持有一定程度的消极评价。不少学生认为旅游行业的工作具有压力大、牺牲家庭和生活、工作时间较长、工作不稳定、社会地位低、晋升机会少、薪水低福利差、工作环境不好等特点[6]。Tracy Lu& Howard Adler对中国4所大学503名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就其未来职业目标和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愿意进入旅游行为的学生对在旅游和酒店行业就业充满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造;不愿意进入旅游行业的原因则在于对旅游业不感兴趣[7]。

据文献所查,目前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在职业选择领域,计划行为理论多集中应用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验证性分析和预测中。如齐昕、刘家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实证研究指出,相比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力,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影响更大[8]。柳绍辉对哈尔滨大学学生的调查也表明,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9]。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旅游专业学生对在酒店业工作的态度与其酒店业的就业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二)主观规范对酒店业就业意向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他人观点的认同和顺从程度会有差异,因此,有关TPB跨文化比较的研究认为,中国人的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力强于态度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力。刘泽文、甄月桥对562名大学生的实证调研就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在国内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主观规范的预测力强于求职态度[10]。司晓悦、沃丽梅对2011年沈阳市国家公务员报考者中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的验证性调查也发现: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报考态度对报考意向均影响显著,其中主观规范影响最大,即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时受周围人的影响较大,从众心理较强[11]。Saeid Karimi等在伊朗7所大学331名大学生的调研则发现:创业榜样对创业意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与男生相比,社会规范对女生创业意向的预测作用更强[12]。刘辰的研究也表明:创业榜样对大学生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创业意向均具有积极影响[13]。因此,笔者有如下假设:

假设2:主观规范与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就业的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感知行为控制对酒店业就业意向的影响

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感知到的执行某种行为的难易程度和相应的信心。Ajzen指出感知行为控制在预测行为中的相对重要性随情景和行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Charles Eller对澳大利亚R大学和W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旅游和酒店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同时拥有双学位的同学薪水更高,更容易被提升,更愿意到海外工作,但也更可能离开酒店和旅游业[14]。在学生的创业意向调查中,Marina Z.Solesvik等在乌克兰的调查发现,创业态度越积极、感知行为控制越强的学生越容易形成创业意向[15]。辜美惜、邱龙虎的调研也发现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超过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16]。莫寰在广州某大学的调研也表明只有感知行为控制直接影响创业意愿,态度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创业意向[17]。具体到酒店业就业,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外在条件(如,身高、相貌、气质等)和内在素质(如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水平、沟通能力等)越好,则通常会形成较高的自信心。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感知行为控制与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就业的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

(四)实习经历对酒店业就业意向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实际运用中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比如Ajzen的研究就表明除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个体过去行为的余效影响确实存在。Conner等人也发现在行为领域的多项研究中,过去行为对行为意向和行为均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以往在酒店行业的实习经历应该会对其酒店业的就业意向产生一定的影响。Ming-Shan Hsu指出专业实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更能让学生检验自己与酒店行业的匹配性。其在台湾两所大学的调研表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实习期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职业规划意向和职业规划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但一系列的研究从反面指出:不合理的实习安排,企业对实习生的不公平对待,与正式员工的工资差异,乏味单调的工作等都会极大地降低学生毕业后选择旅游行业的意愿[18]。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实习经历与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就业的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量表设计

本研究属于计划行为理论在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就业意向的验证性研究,相关领域并没有成熟量表可用。因此,笔者反复阅读了计划行为理论创始人Ajzen所创建的关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官方网站上的所有文章,尤其是《设计一个TPB量表:概念和方法注意事项》等文章中的建议,并对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回顾[19]。在此基础上,笔者基于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工作实践经验设计了访谈大纲,利用课余时间,分三组对30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访谈问题主要包括:(1)你怎么看待在酒店业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2)对于你是否选择在酒店业工作,哪些人会对你的选择产生影响?(3)哪些个人特征或资源会有利于你在酒店行业的就业?又有哪些不利因素?你是否有信心能在酒店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4)酒店业的实习对你是否选择酒店行业就业有影响吗?(5)毕业后,你会选择进入酒店业工作吗?

基于访谈信息的整理,同时借鉴Vinokur等编制的求职态度、主观规范、求职意向和Song修订的感知行为控制的成熟量表,形成了适合本研究情景的量表[20]。量表形成后,在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进行了小范围的预测,回收有效样本46份。通过对问卷初步分析,并结合反馈意见,笔者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确定了最终的量表。除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基本信息搜集外,量表中的其他问题均采用李克量7分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二)样本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因此,2014 年3-5月份,笔者利用课间对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旅游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回收316份,剔除选项不完整、所有题项分值完全一样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82份。对于回收的问卷,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1和AMOS17.0两种软件进行分析。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基本信息

四、数据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能够反映量表中各问题是否测定的同一个主题,即问题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常用Cronbach a系数来衡量。表2汇总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实习经历和酒店业从业意愿等5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各分量表的系数均在0.7以上,总量表的信度系数0.901,表明本研究所用的自编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2 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值

2.量表效度的检验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两方面。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是指量表涵盖研究主题的程度。如前文所讲,本研究所用量表的编制以计划行为理论创始人Ajzen的编制要求为基础,并广泛借鉴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就业相关的成熟量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校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访谈,基于访谈所得,反复修改后形成调查量表。量表形成后进行了小范围的预测,并向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问项的措辞表述,来保证量表中各问题的内容有效性。整个量表的设计符合科学的流程,因此量表的内容效度应该是有保证的。

3.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分为两种:收敛效度(convergent)和区别效度(discriminant)。收敛效度是指同一概念里的题项彼此之间相关度高。区别效应是指不同概念里的题项彼此相关度低。量表建构效度主要通过验证性因素(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分析来检验。Amos17.0对数据的计算显示,除了PBC3在感知行为控制(PBC)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略小于0.5,其余所有观测指标在相应潜变量上的标准化因素载荷介于0.613-0.958之间,均大于0.5;所有观测值对应因素载荷的T值介于7.287-20.621,在P<0.001水平上显著。此外,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提炼方差(AVE)基本都大于0.5,这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不错的收敛效度。区别效度的检验方法之一是比较某一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是否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且还大于0.5。如表3所示,除主观规范(SN)与行为意向(BI)两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略大于主观规范(SN)AVE的平方根外,其他数据均满足检验条件。这说明量表的区别效应虽略有不足,但整体可以接受。此外,如表4所示,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均符合检验标准,这也表明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和建构效度不错。

表3 判别效度检验

(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

本研究采用AMOS17.0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和极大似然法检验所提出的模型及假设。模型的具体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均达到相应标准,表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表4 模型拟合度指数

(三)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1.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可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经过数据计算分析,模型中潜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对应的T值如表5所示:行为态度(AT)、主观规范(SN)和实习经历(INT)三个潜变量对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向(BI)均存在积极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假设1,假设2和假设4成立。感知行为控制(PBC)对酒店业从业意向(BI)的关系不显著,假设3不成立。

表5 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对应T值

2.在对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从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的三个因素中,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大(0.603,t= 5.169),这与许多学者在其他领域的研究结论相似:行为态度越积极,就越容易产生执行某种行为的意向。即如果学生认为选择酒店业的工作是明智的,是适合自己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她就越愿意选择酒店业的工作。

3.仅次于行为态度的是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0.229,t=2.066),路径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成立,这也与刘泽文、甄月桥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这表明,即便是有着鲜明独立个性的90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也会考虑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人的建议,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4.对酒店业从业意向产生正向影响的第三个因素是实习经历,这是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因素外增加的一个因素。调研表明在酒店业的专业实习能够对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0.189,t= 3.540),这也与Ming-Shan Hsu的研究基本一致。但标准化路径系数仅为0.189,表明因果关系虽然显著,但较弱。这说明酒店业的专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毕业后选择酒店业从业的意向。

5.本研究的假设3不成立,表明感知行为控制与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虽然与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不相符,但结合旅游专业学生这一群体在酒店业就业的意向,又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在访谈中,不少学生、尤其是经历过专业实习的同学表示,虽然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能力足够胜任酒店业的工作(有较高的感知行为控制),但由于酒店业的工作太辛苦、晋升太慢等原因,所以毕业后并不倾向于选择酒店业的工作。与此同时,能够胜任酒店业的个人形象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转移性,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胜任许多行业的行政、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感知行为控制与酒店业就业意向的非显著相关性。

五、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与启示

笔者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从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同时增加了实习经历这一变量验证其对酒店业从业的意向。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启示可归纳为:

1.态度、主观规范和实习经历对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态度是首要影响和预测因素,这意味着要提高旅游专业学生酒店业的从业意向就需要让学生对酒店业工作的评价更加积极,从情感上更认同和喜欢酒店业的工作。要实现积极的态度,一方面需要酒店业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员工薪酬福利、优化工作环境等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宣传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家人、亲戚朋友等看到其在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观规范中能够影响个体行为意向的除了父母家人、朋友,老师也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旅游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课下接触中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强化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美化酒店业来欺骗学生,或者一味盲目鼓励所有学生毕业后都从事酒店业的工作。强化酒店业从业的认同感反而更要求老师客观理论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此外,专业实习也能够对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向产生影响。Tzu-Ling Chen等在台湾20多所高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实习中学校对实习项目的合理安排和跟踪服务,酒店对实习生的公平对待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满意度[21]。可见,无论是高校还是行业都无法独自为学生提供从学校过渡到真实工作的必要资源,双方必须共同合作,方能让学生在经历过专业实习后依然对酒店业情有独钟。

2.感知行为控制与旅游专业学生的酒店业从业意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尽管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找到一份酒店业的工作充满信心,但并不一定乐于进入酒店业。本研究的调查中有一个开放式题目是“毕业后,您打算进入哪个行业(如果已经找到工作,您现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除了酒店、旅行社、创业的选项外,“其他”选项中同学们的回答包括:财会、广告传媒、培训行业、教师、销售、电子商务、文秘行政工作、人力资源、居委会、自己开店等。可见,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旅游专业的教育既要注重专业性,也要保证宽泛通用性,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跨行业迁移性,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毕业时,即便没有选择酒店行业,也能进入其他喜欢的领域尝试。

(二)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旨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行业内就业意向进行验证,但由于旅游行业内就业的范围太大,出于研究的方便和可行性,文章仅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业就业意向。这使得研究的概念外延有所缩小,研究的结论适用范围有限,后续研究可以考虑进一步将旅行社、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包括在内。其次,文章所用量表尽管经过严谨科学的设计修正,但本次调研的数据表明某些潜变量间的区分效度还稍微偏低,这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量表,或者用更大样本进行验证。此外,本次调研仅分析了学生酒店业就业意向的调查,若能进行追踪这些学生实际的就业选择行为,可以更全面的验证计划行为理论在此领域的预测性。

[1]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DB/ OL].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gztz/ 201507.

[2]沈宇波.我国公布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就业率总体情况良好[EB/OL].http://fj.people.com.cn/ n/2014/1128/c337006-23047306.html.

[3]Ajzen,I.(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2):179-211.

[4][19]Ajzen,I.(2002).Constructing a TPB Questionnaire: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DB/OL].http://people.umass.edu/aizen/tpb.html.

[5]刘泽文,等.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118-120.

[6][14][18][21]李彬彬,孙虹.国外旅游专业就业与教育结构优化研究进展与启示[A].第二届旅游教育与培训国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4.

[7]Tracy(Ying)Lu&Howard Adler(2009).Career Goals and Expectations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Students in China,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Tourism,9:1-2,63-80.

[8]齐昕,刘家树.基于TPB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3-165.

[9]柳绍辉.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0]刘泽文,甄月桥.计划行为理论预测大学生求职行为的验证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6):18-22.

[11]司晓悦,沃丽梅.基于TPB的应届本科生报考公务员影响因素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5-80.

[12]Saeid Karimi?,Harm J.A.Biemans?,Thomas Lans?,Mohammad Chizari?,Martin Mulder?,(2014)“Effects of role models and gender on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Vol.38 Iss:8,pp.694-727.

[13]刘辰.创业榜样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研究——以计划行为变量为中介[D].山东财经大学,2014.

[15]Marina Z.Solesvik,PaulWesthead,LarsKolvereid,Harry Matlay,(2012)“Student intentions to become self-employed:the Ukrainian contex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Vol.19 Iss:3,pp.441-460.

[16]辜美惜,邱龙虎.中国高校学生创业意向的TPB模型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

[17]莫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科研管理,2009(11):128-135.

[20]Vinokur A,.and R.D.Caplan.Attitudes and social support:Determinants of job-seeking behavior and well-being among the unemployed[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7,17(12):1007-1024.

责任编辑 殷新红

李彬彬(1982-),女,河南郑州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孙虹(1979-),女,河北山海关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劳动经济。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促进天津市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教育结构优化研究”(编号:TJYY13-033),主持人:孙虹;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科研规划项目“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流向动态的实证研究”(编号BD20129110),主持人:李彬彬。

G715

A

1001-7518(2015)20-0027-07

猜你喜欢

酒店业意向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国内酒店业危机管理的应对及措施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中国酒店一枝独秀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中国酒店业的海外生意经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