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件中文本元素的情感化设计

2015-11-14谢永朋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多媒体课件

谢永朋

摘 要:多媒体课件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然而,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创作时并未重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效应。文本是多媒体课件中传递教学信息的一个重要元素,很有必要探讨如何让文本成为承载情感的载体。本文从清晰易读、版式设计、视觉美感、色彩设计、逻辑情感五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可以让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元素更富情感魅力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文本元素;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59-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多学校均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媒体课件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承载教学信息和传播教学信息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的界面是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交互的视觉平台,是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交互的最直接的层面,其设计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文字陈列,认为只要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呈现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重视多媒体课件的情感挖掘。然而在课堂之上,学生的行为既有认知成分,又有情感成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亦是如此。本文将对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文本进行情感化设计,旨在设计出更能适应学生思维活动和激发学生情感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通过文本元素的情感化设计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

二、情感可以促进认知

1.情感的定义

不可否认,拥有复杂的情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区别。心理学中较为通用的情感定义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或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情感与情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上而言,它和情绪一样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狭义上而言,它又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2.情感对认知的促进

有很多人认为情感和认知没有关系,至少没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证明情绪乃是认知不可分割的必要组成部分,认知和情感会相互影响:有些情绪及情感状态是由认知驱动的;反过来,情感也常常影响着认知,情绪会改变人脑解决问题的方式,情感系统会改变认知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我们思考的方式。[2]

有研究者将情绪从影响行为的效价维度分为积极情感(快乐)和消极情感(悲伤)两大类。[3]国外学者对与教学和学习直接相关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Pekrun[4]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学业情绪理论,即控制—价值理论。在该理论中,Pekrun首次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并用研究证明学业情绪是影响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阐述了学业情绪如何作用于学习者的知觉控制。对于负面学业情绪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焦虑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方面。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Brand等[5]发现,经历消极情感的学习者比经历积极情感的学习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学习目标,并且进行翻译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也较差。然而,消极情感对学习也有一定作用,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可以引发更为深入的学习。[6]

积极情感方面,尽管有学者认为积极情感会分散学习者的学习精力,但是多数人还是认为积极情感对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可以改善记忆,并且为长时记忆的提取提供检索线索。[7]积极情感对认知的作用表现为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促进情绪的分类和图式的形成;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8]心理学家Isen和她的同事[9]指出,快乐可以拓宽思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Isen发现当一个人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时,会更善于进行头脑风暴活动,他们的思路会拓宽,变得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善于检验多种选择。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寻找另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相反,当人处于焦虑、紧张、抵触等情绪之中的时候,思路会变窄,仅仅集中于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他们很可能倾向于再次重复相同的操作。这种消极情感会把人的注意力局限在问 题的细节方面。如果问题仍没有被解决,他们会变得更加焦虑紧张,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3.文本元素的情感化设计

文本如何会有情感?所谓“情感化”过程就是将情感要素有效地融于物质的过程。有关这个过程的设计即为情感化设计。本文所说的文本的情感化就是将“情感”赋予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使得文本成为承载情感的载体。具体来讲,情感化设计即通过对文本的设计,将视觉、听觉等生理感受传递给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情感的获得来源于人们的本能情感和由知识、经验所构建的知觉情感。本能情感在不同的人群中具有较强的共性特征,但知觉情感则在不同人群中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种心理感受的传达是很模糊的,它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不同的用户,由于其生活、工作、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而导致这种隐含的心理感受信息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从呈现的视觉材料中选择相关的文本或图像,从相关的听觉材料中(如解说)选择相关的言语信息,并将所选择的信息重新组织为一个连贯的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最后将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通先前的知识整合起来。[10]这一过程发生在只有有限记忆广度(大约5-7个组块)的工作记忆中,即工作记忆同时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11]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对文本进行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有二:一是认知方面,减少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增加在学习指定学习材料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从而改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二是情感方面,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以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三、文本元素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作为多媒体课件重要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传情,即传递教学情感;二是达意,即传递教学信息。而在当今课堂之上所用课件之中,只注重达意之能,而偏废传情之功。基于上述理论,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元素应该也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实现“形美以悦目”,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1.清晰易读胜过一切

试想这样一个极端的情景:一个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努力想看清课件上的文字,但是尝试几次后仍然未果。毫无疑问,该学生会产生挫败感,以及忧虑错过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而产生焦虑情绪。无论该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有多浓厚,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也会逐渐消耗殆尽。这个设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清晰胜过一切。在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在课堂上传递教学信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文字的可读性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保证了文字的清晰易读,才能进一步传达情感,否则情感化设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如何保证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可读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1)文字大小要合适

控制好字的大小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第一步。如果文字太小,学生不能看清楚,无论教学内容设计得有多么精妙,那也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文字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的文字虽然清楚,但代价是一方面可能失去美感,另一个方面能传达的信息也大大减少。文字的字体大小对学生正确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上呈现的文字存在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建议多媒体课件中字体大小设置为24号字以上的尺寸,即字体大小距离被试的眼睛形成的视角大于0.26°时,才能使多媒体教室中不同座位区域的人都能阅读呈现的文字内容。[12]

(2)依据学生的视觉流程进行设计

文字编排的形式是依照顺序组成阅读方便的整体构成形式,在阅读时有一个导向性。一般而言,学习者的阅读是有顺序的:水平方向时,学生的视线一般是从左向右流动;垂直方向时,学生的视线一般是从上向下流动;大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上而下的;小于45度斜度时,视线是从下而上流动的。根据这样的规律,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编排来引导学习者的视线,从而更为充分地增加文字的可读性。

2.文字版式传递情感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元素是文字的版式设计。导致的后果是教学内容再精彩、课件的设计再有创意,也会把多媒体课件原有的魅力掠夺殆尽。

文字的版式设计指的是将文字有序、有层次、有疏密、有对比地编排。根据多媒体课件的主题和设计对象属性的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编排,它与字体设计一样都是表达教师意图和情感的语言。因此我们在创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挖掘文字版式所隐藏的情感,以便有效地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品质。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整体的设计基调

多媒体课件要保证风格统一。规划好多媒体课件的风格后,文字版式设计也相应地具有了一个整体的设计基调,这样对多媒体课件的排版就有章可循。文本空间关系上的统一基调,即注意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是视觉上的拓展,而不仅仅是视觉刺激的变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字体和字体组合的方向性、色彩的心理感受等手段来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或欢快、或平静、或恐惧、或压抑等情感。

(2)注重空白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整个页面全是文字,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文字时,要注重空白的使用。空白可以给课件字体最恰当的视觉张力和良好的视觉显示效果,从而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如:字的行距应大于字距,否则学习者的视线难以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阅读。方形字体空间占有率相对较大,比较适合横向编排;长字体适合进行竖向的编排……教师在处理多媒体课件的版面时,应该利用各种方式手段引导学生的视线,并给学生恰当地留出视觉休息和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其在视觉上张驰有度。切忌整个页面全是文字的情况,而应该保证页面的上下左右均留有空白。

(3)注意多媒体课件中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清楚文字、颜色和图片的分量,否则设计的版面会让人看起来很不平衡。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清楚究竟要突出什么,是文字还是图片?如果侧重于图片,那么界面的主要部分就应该用图片填充,而文字相对就要占据较小的版面。如果想突出文字,那么就应该使用较大的字体作为标题。

3.视觉美感传递情感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文字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要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合适的字体,巧妙的组合能使学习者感到愉快,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反之,则使学习者看后心里不愉快,视觉上难以产生美感,甚至会让学习者拒而不看,这样势必难以传达出老师想表现出的意图和授课构想。

(1)风格统一之美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会影响到传播效果。过多的色彩、过多的字体、过多的图片,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而风格统一可以保证将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周围环境干扰降低,提升学生对有效教学信息的摄入。

首先同一个课件的字体要求统一。一般来说,一个多媒体课件最多出现三种字体:一种字体用来做标题,一种用来做按钮和小标题,另外一种用来作为正文字体。多媒体课件的风格统一不仅指多媒体课件上出现的字体的风格应该统一,体现整体美感,同时也指字体的色彩与多媒体课件的主题风格相统一,做到形式与内涵有机地统一,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文字的情感诉求效果,使整个多媒体课件散发出情感魅力。

(2)差异之美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上文所述,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一味追求风格的统一,难免会让多媒体课件变得单调乏味。更重要的是,教师并非让学生平等对待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更多的是想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词语”上面。那么要让“关键词语”与众不同,其实现的手段不一而足,如可以使用字体加粗或者字体变大。而一种屡试不爽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便是利用颜色的差异形成多媒体课件的差异之美。

颜色能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元素上去,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当某个元素的颜色与其他的内容形成反差时更是如此。相对于风格统一来说,学习者对于差异性更为敏感。因此在页面中加入一些颜色,可以非常有效地把浏览者的视线引导到教师希望学习者看到的地方。[13]这样可以使多媒体课件的画面更加活泼,共性中不乏个性,达到加强文字的精神含义和富于感染力的目的。

4.文本色彩传递情感

色彩可以传递情感,但是色彩需要依托一定的媒体元素才具有一定的情感意义。正如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所说:“色彩能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作为审美中最普遍的形式,色彩成为多媒体课件中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色彩与形式相统一,能产生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特征,并且具有精神感召力。通过色彩的不断变化能更容易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现在色彩从常见的16色到32色,种类非常之多,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以橙色为例,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颜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在对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进行颜色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色彩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两个不和谐的极端,一是单调发灰,二是凌乱花哨。这样的课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者对课件呈现教学内容的学习。很多教师一般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味来选择颜色,但这并不是专业的。要决定哪种颜色是最适用的,专业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讲授主题和目标情感来决定。

5.文本逻辑传递情感

逻辑是一个多媒体课件的灵魂,只有富有逻辑性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让学生理清讲授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要让文本具有清晰、简明的逻辑主线。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使用目录页来表明整个讲授内容的逻辑关系。使用标题来注明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多媒体课件中同级观点要保证文本的颜色、字体、大小、背景等一致,而不同层次的标题和文字逐层变小、逐层缩进,使学生对其中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层次关系不要超过三层,包括颜色、字体、背景等。要清晰地表达出讲话论点的层次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每页不同层次的“标题”,包括字体逐层变小、逐层缩进;同级的字体和大小、颜色一致,让学生对整个多媒体课件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结束的幻灯片最好有一张结论性的幻灯片,让学习者回顾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精髓。此外,还可以使用图示等手段简洁、直观地表明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结束语

“情感”是中华美学的灵魂,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为之矢志不渝的瑰宝。艺术家通过微妙传情来感化世人的心灵。同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也应该明确一个观念:多媒体课件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对多媒体课件中的文本进行情感化设计,本身并不能改变文本所表达的本义,但也不能否认对多媒体课件的文本进行情感化设计的功劳,因为对文字进行情感化处理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感受,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中文字传递的浓郁深沉的情感洪流,可以荡涤学生的心扉。而潜藏于文本之中的丰富情感,也等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挖掘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1-5.

[2][美]唐纳德·A·诺曼著.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175-176.

[3]Russell, J. A. Core affect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2003,110(1):145-172.

[4]Reinhard Pekrun.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Assumptions, Corolla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18):315-341.

[5]Brand, S., Reimer, T., & Opwis, K. How do we learn in a negative mood? Effects of a negative mood on transfer and learning[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7,17(1):1-16.

[6]DMello, S., & Graesser, A. Dynamics of affective states during complex learning[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12,22(2):145-157.

[7]Isen, A. M., Daubman, K. A., & Nowicki, G. P. Positive affect facilitates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6(6):1122-1131.

[8]Hoffman M.L. Affect, 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M].In R.M. Sorrentino & E.T.Higgins(Eds). 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86:48-52.

[9]Isen, A.M., & Levin, P.F., The effect of feeling good on helping: Cookies and kind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2(21):384-388.

[10]Mayer, R. E. Cogni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2nd ed.)[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9-23.

[11]Baddeley, A. D. Working Memory [M].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143-146.

[12]水仁德,王立丹.字体大小和呈现位置对多媒体课件文字理解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8(2):187-192.

[13][美]Robert Hoekman,Jr. 向怡宁译.瞬间之美:web界面设计如何让用户心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15.(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多媒体课件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高校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浅析设计形态语义下产品的情感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