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的改革与反思

2015-11-12马嵬

关键词:综合英语应用型人才改革

马嵬

摘 要:针对要求培养全面型、复合型人才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文从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特点出发,认为培养指向就业的应用型人才,民族地区高校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改革可考虑的探索方向,以期为综合英语课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综合英语;应用型人才;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268-02

随着教育部高教司开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进一步指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向。作为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课程组中的基础课,综合英语课承担起引领学生从应试型英语学习向应用型英语学习转变的重要任务。以高考为分水岭,学生经历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多年英语学习,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题海”,背离了学习语言并使用其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最基本职能。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是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内容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笔者认为,考虑到学科性质,以及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及生源水平的限制,综合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方向应做适当调整。尤其考虑到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此课程要帮助学生过渡从中学到大学这一转变期,为进入高年级学习打好基础,更长远的目标则是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就业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然而,对于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生源地相对比较单一,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2)学生层次相对省级高校有一定差距;(3)有独特的“民族班”,学生为三语甚至多语使用者;(4)毕业生就业取向偏向于实用型行业,而非研究型行业。这些特点决定了针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应符合客观实际。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对《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取舍,使综合英语课更好地为其所属的培养学生服务。教学目标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为其进入高年级应用型课程组打好基础。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服务地方,这是符合民族地区院校的务实选择。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英语课的内容应做适当调整。首先,对“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训练是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来完成的。虽然每周6课时相对其他科目在课时量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面对“语音、词汇、语法、语言、文章体裁、修辞、文化”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如果做到面面俱到,时间显然是不够的。综合英语课又叫做“精读课”,传统教学中这实际上是一门以“精”为特点的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完成对语篇内容的讨论、分析、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训练。而实际上,因为学生英语语言各方面能力有限,在第一学期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由于学生来源地的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作为综合英语课的教师要考虑更多的细节,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些基础内容学生“应该会”而不讲。例如语音方面的吞音、连读,语法方面的“时与态”的梳理等。要为学生讲清规则,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將学生的水平拉齐,以利于进一步开展教学。其次,综合英语课上的“听、说、读、写”仅限于英语这一单一语种,“翻译”则涉及语际范畴。如果把“听、说、读、写”定义为基础语言技能的话,“翻译”则属于更高层级的能力,“译”是否应该作为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值得商榷。学习一门外语,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是无法避免的。在国内的综合英语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由于综合英语课的课文有各种各样的文体和内容,有些教师会从翻译技巧的角度对不同风格的句子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翻译,这样的教学无可厚非,但由于学生的水平相对有限,这样的要求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因此,设计翻译练习应把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区别上。例如,英语作为一种“形合”语言,对于句子各成分的有无及所处位置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是与汉语不同的。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充分体会两种语言的差别,有利于建立对于语言的感觉,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走出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综合英语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以其互联网巨大的资源优势、生动且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多方面的视听层次为综合英语课的教学增色不少。一方面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PPT为例,其快速美观的呈现方式,以及能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视听资源的强大功能,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随之而来的局限性和问题也开始显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对于多媒体过于依赖而产生的惰性。个别教师由于主导性不足,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引导、启发,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原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缺少参与感,学习积极性降低,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师引导教学正常进行的一种手段,而综合英语课训练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这一主旨不能忽视。

(2)参与式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参与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外语教学当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交际过程,反复训练所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者与所学内容的接触频率,从而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参与式教学法从形式和教学组织上都有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设计。在形式上,学生不再坐在讲台的对面,而是分成4-5人规模的小组,相对而坐,教师则穿插于各个小组之间。一方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环境显得宽松,让学生在更加放轻的氛围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组织设计上,不再以教师的讲授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是把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得到锻炼。任务包括查找资料文献、小组讨论座谈、制作海报和PPT、小组完成presentation等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任务的时候必须准备充分,考虑周密,在课堂上严格控制时间,引导学生完成既定内容,确保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讲授方式,在某些知识性问题上以及遇到重点、难点的时候,已然需要教师的讲解。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其主动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中的语言学规律。在综合英语课的改革过程中,遵循语言学的理论和规律能够为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语言学理论来源于对于语言的应用、学习、教学和研究,用这些成果反过来指导语言教学实践无疑是符合科学精神的。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语言学习包含“输入—理解—输出”的过程。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的过程,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的过程。在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强,能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但写作时却错误较多,口头表达能力更弱。学生在学习中有语言输入的过程,由于缺乏有效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困难,甚至无法输出。因此,在综合英语课上,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输入内容的可理解性,在把语言材料输给学生后,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理解和接收了输入内容,再通过其语言输出的结果做相应的检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师生关系

综合英语课的改革是否有效,还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首先是学生成绩。学生的成绩不仅说明教学效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与学双方的信心。如果成绩不理想,是否说明课程改革有问题呢?实际上这牵涉到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既考核方式的改革。一门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教学目标、备课、课堂、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的全面改革,缺一不可。传统的结果型评价方式把考试设在学期末,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方式值得商榷。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完成每一次课、每一周课的教学目标分阶段记录学生的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各项语言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出评价,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只能是其总成绩的一部分,各部分成绩相加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的评价结果包含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明显更有说服力。

除了成绩之外,师生关系也不失为衡量教学改革的标尺之一。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的被动会造成教师的懈怠,教师只负责讲课,不关心学生是否学会,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于教师的信任感,从而造成双输的局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語言课堂应该是交流的课堂。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更愿意跟他们喜欢的教师学东西。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作为学生的榜样,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师生关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教师对于课程的投入程度,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元素之一。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7):20-23.

〔3〕方小青,反思与对策一高校芙语专业精读课转型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62-65.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8,(1):24-3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应用型人才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