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

2015-11-07亓志峰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高校

亓志峰

[摘 要]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适应性不足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有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创新传播载体,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等。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对策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中国电信行业进入了3G,4G的时代。网络的普及化,便捷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形成和行为方式的选择。面对日益深入人民日常生活中网络,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对网络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根据研究者研究的不同视角,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不同的解释与定义。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类是“工具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传播媒介,是一种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这类说法强调以网络为载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范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类是“领域说”,即研究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传统思想政治相区别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独立空间。

实质上,“工具说”强调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领域说”强调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一种独立的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这两种说法在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无一不是在阐述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网络的普及程度增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7月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我国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

通过分析这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二是手机等移动性传播平台的网民规模首次超过PC模式。不论是PC模式下的网民,还是手机网民,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随着Wi-Fi覆盖率的提升,3G的成熟,4G的启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获得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和信息交流速度。但是,网络环境纷繁复杂,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在了解到国内外各类信息的同时,增加了思想被侵蚀的危害。这就意味着信息交流扩散性,便捷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亟待重视。

(三)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开放性,自由性的平台。正是互联网独有的特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学习和交流思想。但是,由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监控水平不足,国家网络立法跟不上等原因,致使“黄赌毒”等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在网络上屡禁不止。由于社会的不良竞争,网页弹窗不断,其内容多为黄色诱惑和网络游戏,深深毒害广大网民。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例如,国内外的“有心人”钻国家网络监管的漏洞,利用网络疯传“穿墙软件”——“自由门”(法轮功软件)、“GoAgent”等,通过网络信息误导,诱导等方式扭曲高校学生的“三观”。

总之,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式信息,部分不良信息具有诱惑性、欺骗性和攻击性,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会危害网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甚而危害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可见,提高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与网络接触的学生群体的自身缺陷与不足

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有利于学习的,利于生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黄赌毒”,“和平演变”等种种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大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它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其一,高校学生自制能力有限,辨别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面对不同价值理念的冲击,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其二,高校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在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时,或许能抵制一时的网络不良诱惑。但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未必最终能抵制了网络的不良诱惑。其三,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当受到委屈和不满想要发泄时,网络往往成为学生发泄的平台。但是,网络是虚拟的,缺乏相应的管制,学生以匿名的方式通过谩骂,打暴力游戏等途径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

同时,学生时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只有关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解决网络带来的各种弊病。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

(一)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部分进步,但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只是为了迎合国家的大趋势,学校网站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只是摆设,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其充其量是形象工程。同时,部分高校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所谓。另外,部分高校对学生的上网行为仍旧采取封堵的策略,不是通过网络的手段教育学生,而是教育他们远离网络。殊不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和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味的封堵导致的将是相反的结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个部门都要履行的责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由于国家信息监管部门网络监控技术与监控手段不足,国家网络立法相对滞后,致使部分不良信息依然在网络流传,对于一些网络违法行为无法可依。这些不良信息和恶劣事件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无疑不是最大的危害。此外,国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载体缺乏创新性与灵活性

当前,各高校大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大多数网站尽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和说教式,填鸭式的说教,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调,缺乏结合实际生活与实例的旁敲侧击,没有吸引力和创新点,难以赢得学生的兴趣。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动性的过程。各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无法吸引学生,得不到学生的互动性参与。实际上,这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生群体视为主体,而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也无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得不到学生的思想反馈,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失去了建设的作用。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适应性不足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处于领袖的地位。学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能否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导手段及能力。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掌握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相关知识,这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但是有些教育者因为自身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对计算机的掌握不够熟练,对网络文化不够熟悉,对学生运用的网络工具等不够了解,致使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交谈,最终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智能手机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移动化的教育平台,如果教育者无法了解和熟练使用各类软件将无法达到有效利用这一新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无法遏制这一新的网络传播媒介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总之,教育者需要增强运用网络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国家应积极出台新的网络法律法规,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起网络规范制度,使网络行为有法可依。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监控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程度,加强网络监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等方式,促进各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理论灌输,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守不攻”的封堵策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如何构建“三观”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

总之,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寓教于管、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丰富传播载体,鼓励和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活动

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托,载体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只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就必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其形成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独立风格,使受教育者觉得在网站上可以学到东西,可以收获欢乐,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受教育者乐于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平等性,开放性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参与者身份隐秘性的特点,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教育者可以充分了解被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例如,微信时代,教育者要主动占领微信新阵地,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将非理性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逐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此外,可以开发研制新软件,通过各种软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网络游戏,网络活动中,已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与其让受教育者漫无目的的游戏,不如加以引导用来构建思想新观念。例如,游戏软件《光荣使命》在军队中的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和引导效果。

(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引导并弥补受教育者的不足

网络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性的变革。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增强教育者的适应性才能真正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最大贡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者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变革。一方面,通过培训的方式对教育者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构建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大对网络媒体的学习和手机客户端的了解,熟悉网络文化,掌握网络工具,缩短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此外,要突显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或者网络自由化的匿名性平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交流知识,学习经验,使学生感到被尊重,消减他们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网络语言的交流消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隔阂,增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感情。总之,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弥补受教育者自制力差,易冲动等缺陷与不足,已达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机制

高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立专门的信息反馈机制,分析机制和处理机制。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运作,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分析、整理网络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针对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展合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应重点培养一批网络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和新手段的运用,加强课堂内外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3]网络外交崭露头角(网络改变世界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7-23.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8.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难高校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