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法

2015-11-07沈辰辰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邓小平创新发展习近平

沈辰辰

[摘 要]改革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邓小平为当代中国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习近平在继承邓小平改革方法论的基础上,又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改革方法论,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执政党,邓小平和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自然有其共性,但由于时代特征不同、面临问题不同、改革侧重点不同,习近平又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方法论。

[关键词]邓小平;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创新发展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前35年1.0版本的改革,还是今天2.0版本的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都必须从客观形势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法。

一、邓小平和习近平的改革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改革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文革”结束后,面对社会主义初步探索中的教训,邓小平力排众议,实行改革开放。他围绕“改革”提出了许多论断,形成了系统化的改革思想。他的改革方法从思想层面上看,包括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思维的方法、“实践第一”的方法;从实践层面上看,包括“摸着石头过河”与“三步走”战略相结合的方法、“中心论”与“两手抓”相结合的方法、“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从价值层面上看,包括“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价值规范、“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充分证明,邓小平的改革方法在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民思想得到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当今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在思想上实现解放,同时也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改革的总体部署,需要坚持问题倒逼改革的方法使改革具有针对性,更需要将思想付诸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转化为现实。

(二)习近平改革方法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又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主要包括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方法、“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的方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方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方法、问题倒逼改革的方法、底线思维的方法、重在落实的方法等。

近年来,习近平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优势,既有利于从全局的高度做好制度安排,又有利于总结基层实践经验,使顶层设计符合客观实际。坚持问题倒逼改革的方法,有利于从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推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底线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做到胸中有数,最大限度地谋求长远利益。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改革方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把改革引入正确航道。

二、邓小平和习近平改革方法的共性

(一)辩证性

辩证法要求人们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辩证思维的改革方法,既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改革开放事业朝着成功不断迈进。他的辩证性改革方法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三步走”战略的统一、“中心论”与“两手抓”的统一,“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2]

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非常重视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这一方法深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见,习近平也高度重视改革辩证法思想,在继承邓小平成功经验的同时,尤其重视改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人民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邓小平曾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3](p110)“共同富裕”一直都是邓小平改革方法的价值观导向。同时,人民群众也是推动各项改革的主体,必须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主人,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习近平在改革实践中充分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他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4]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三)自觉性

30多年前,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邓小平开始逐步形成改革思想、制定改革计划、落实改革实践,初步形成了改革方法的自觉性。他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方向,围绕不同领域,结合我国国情,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论,并自觉地以此来指导各方面的改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新时期改革深入发展的宝贵财富。习近平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维度思考改革方法问题,真正形成了改革方法论自觉。这一自觉来自于执政主体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来自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来自于对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教训的深刻总结,来自于对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

(四)实干性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3](p372)不搞争论,鼓励大胆试验和首创精神,最后“拿事实来说话”,这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改革实践中解决疑难杂症,消除人们的思想分歧,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是邓小平的实干性思想。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集体活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思想,并以邓小平当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话勉励同志们。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习近平认为,改革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落实。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加强调重在落实的改革方法,彰显了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三、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一)基于时代背景的创新与发展

批判十年“文革”的错误是邓小平改革的逻辑起点,拨乱反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改革的着力点。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工业东亚的经济奇迹,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基于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判断,开始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以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社会迈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与以前大不相同,世界形势也更加复杂。如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公平正义缺失问题、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党内腐败问题、国防与军队改革问题、国际环境改善问题等等。习近平关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正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底线思维、系统思维、重在落实、问题导向、人民主体等改革方法,均与当今时代背景相关。正是因为实践发展了,时代不同了,习近平改革方法论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在诸多方面创新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方法。

(二)基于改革复杂程度的创新与发展

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最大的阻碍在思想观念领域。“左”倾思想的长期存在,人们的思想封建僵化,想要改变并非易事。同时,“恐资症”长期蔓延,使人们缩手缩脚,停滞不前。因此,实行改革开放,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提倡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经济体系改革,无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试点,后推广,使改革取得实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然而利益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等问题也逐渐衍生,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种种考验。要解决问题唯有进行深化改革。目前,改革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如果忽视改革,社会公平正义就得不到维护,人民利益得不到重视,就会造成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存在一些以权谋私的特殊利益群体,一旦改革,他们将不再享受特权,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改革方法论的一大标签,也是中国改革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习近平一方面高度肯定这一方法,同时又结合新的改革形势和改革任务,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对两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这是习近平对前35年改革方法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三)基于人民需求变化的创新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同时计划经济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连人民基本的温饱需求也无法解决。邓小平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30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3](p11)“文革”期间邓小平在普通群众中生活多年,亲身体会到人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他明白,解决温饱问题是头等重要的大事。邓小平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然而,贫富差距逐渐扩大,部分官员的腐败、特权问题日益加重,公平正义正在远离我们。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生存环境、民主权利、精神生活等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且比过去更迫切。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人民的利益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人民也是改革的主体力量,应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使公平正义在不同领域逐一得到实现。为此,习近平改革方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注重环境保护,真正使改革成为人民群众的红利。

参考文献:

[1]王桂泉.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4(4).

[2]丁兆海.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辩证法分析[J].理论月刊,2006(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基金项目:本成果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4SZA00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邓小平创新发展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标题党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