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宾县及周边丧俗、祭俗、婚俗考略

2015-11-07王立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汉人婚俗祭祖

王立娟

笔者在撰写《宾县民政志》过程中,感到宾县的丧、葬、婚俗文化,从古至今也是不断变化的,为此,将民国时期宾县及周边的丧、葬、婚俗礼仪整理成文,以食读者。

丧俗

临终咽气后,家人先哭着奔赴附近之庙,名称叫报庙。告其人已死,祈求神保佑。每日三次,送浆水,用以饮死者,哭着而回,名叫招魂。死者入敛不超二至三日。用净帚托剥头纸,绕棺转三周,名叫拉魂。到庙后亦如此,将刍灵饯、香、酒,焚烧掉,此为送三。平民家庭大多都遵文公家礼,择吉成主。富裕家庭则以僧道诵经超度。殡则无有定期,或有惑于堪舆风水之说,寻得吉地,久掩亲柩者。满族风俗是在庭院内立竿揭 ,三日内,日必三临而叩奠之,丧服皆如制。

祭俗

汉人祭祖,率于正月之首三日和十四、五、六日。以香烛、酒礼、牲畜、馒首供祖堂前并祀天地,门灶燃以长香。余则清明盂兰会,十月一日皆备供品祭扫祖墓。各家几乎一致。

祭不欲数,亦不欲疏。用之茶、果、雏、羹即先古之麦、饭、豚蹄也。清明及十月一,即先古之春露秋霜。读者观于此,而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满人祭礼与汉族不一样。其制共分两种。一曰祭祖、二曰祭星。无论贫富,室内必设木龛,奉祖先神牌。牌系一木片,并不书字。龛中设几,几下有三本。春秋择日而祭,头戴雉尾冠神帽,击腰铃,持鼓而跳舞,口诵吉语。其所奉之神,有三,曰观士音菩萨、曰伏魔大地、曰土 。故供奉时,香盘必有三个。临期,必先斋戒。其牲为猪(多为小猪),其色纯黑,味爽,置猪与神前。主祭者捧酒而祝,祝毕浇以酒,猪动则吉,否则,叩而祝,叫斋戒不虔或将降不吉。反复环诵,猪动才停止。后于神前,割猪肉,置大铜盆,曰阿玛。从主祭者始,依次行三跪三献礼毕,各取阿玛中肉食之,复献牲,撒其灯以祭,叫避灯。祭毕飨客,初至道贺,食毕不言谢,去亦不送。

祭星之礼,亦叫祭杆,又叫祭天。选一丈长许细木,置庭院之南隅,上置器似碗。祭之日,碗置猪肝、肠,以鸟来食为吉。祭时,男皆免冠以拜,妇女不与焉。次日,复易其新者。第三日,有换锁之礼,换锁者换儿童颈带之旧锁,制以棉。

汉军旗人祭祖先之法。头天晚设香案于庭院内,挂画像神立五轴,左设家谱。招跳单鼓者,冠神帽、著长裙,手执皮鼓,唱且舞,俾得先祖欢心之意。跳舞毕,移神像室内,次日跳单鼓者复来跳舞,口唱小曲。日幕,主人备冥 俾亲友,便衣将神像送至大路焚之。

婚俗

结婚之手续,先是媒妁商于两家之父母。可以,则用男女的出生年、月、日,查其吉凶,俗称合婚。即古纳吉之礼。吉则议聘礼,有丰厚与简约的不同。大率需猪四口、酒四百斤,谓之双猪双酒;亦有用猪两口、酒二百斤,谓之单猪单酒。银二十四两、布十六匹,谓之斤半银子、八对布;亦有银二斤、布十六对,谓之双礼。首饰衣物不定,后则日趋于奢,衣必逢时,镯必是金质。聘银往往六斤至八斤,布或十八对至二十对。一礼约折钱四、五万吊不等。议定彼此互相看,先男后女,俗为相门户。再由男家择定吉日,将前议聘金、衣饰、猪、酒等先过一半,俗名过小礼,亦曰纳彩,祭古纳征之礼。亲迎得吉卜。先一月男主婚人携媒妁,备礼物至女家一告,俗曰通信,即古请期之礼。亲迎之前二日,仍将前议未过之聘物,全数送女家,俗曰过大礼。至期,备花间车二或以车扎为彩车,鸣锣鼓吹,队子马或八或十二前导,婿亲至女家迎之以归,亦有新郎家候者。途遇庙、石、井、墓均樟以红毡。新妇入门,向吉方下轿,首覆红袱,胸悬铜境,立于香案之左。案设一张弓、三支箭,并秤杆插入斗内。新娘站立,新郎跪拜如仪,俗曰拜天地。地敷红毡,引导新娘入房时,新娘两手携宝瓶,内盛粳米或五谷。预于门限设马鞍,其上新娘跨而过之,既入室。婿以秤杆揭妇首之袱,遂坐帐,行合礼。是日男家张筵宴客,妇家之戚属亦至,俗称管饭。早宴罢,新郎携新娘行拜灶、谒祖礼,次媒妁,后次女族戚属,再次男族戚属,逐拜见翁姑,分大小。亦有此日行之者。宴皆各散。晚间食面,曰宽心。七日回门,曰接七唤八,亦有九日者,曰回九。月余,妇家迎女归,曰住对月。汉人婚姻大略如此。满人不用庚贴,以媒妁之言据。合婚日,婿必亲往拜女之父母及尊长,是曰磕定头礼。妇家酬以赠品款以盛筵,邀尊长及行辈相同者会饮,是曰换钟。余与汉人同,惟婚期男女十五岁左右,较汉人早。

猜你喜欢

汉人婚俗祭祖
清明祭祖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学礼仪
绵 延
除夕祭祖
秦人称谓小议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民族整合与文化认同:努尔哈赤汉人“恩养”政策
佛教传入辽朝原因及来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