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王学典、陈峰著《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

2015-11-07彭祥琦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特点

彭祥琦

[摘 要]王学典、陈锋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以轮回视角来看待中国百年史学的变迁,全书以“新汉学”与“新史学”百年轮回为线索来分析中国二十世纪史学史的演变。为中国百年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它的诸多特点更是使得本书超越其他著作为学界所称道。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轮回视角;特点

一、著作概述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对于中国百年史学的变迁未加丝毫笔墨,难寻其迹。或许,作者正是基于此才仿伊格尔斯的著作体例,结合自己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来,重新诉说中国百年史学的历史变迁。

作者在此著作之中以中国史观派在二十世纪的延续——“新史学”、中国传统的史料派在二十世纪的延续——“新汉学”在百年中的三次交替轮回为基本线索,以百年来不同学术群体对于“史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方法论和理解的差异为主要内容,并就各种学术群体和学术现象的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做提纲挈领式概括和总结。为我们认识中国百年史学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二、显著特点

(一)轮回视角

本书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本书超越前人的部分就是轮回视角的提出。作者在分析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时总结出了三个阶段的学术史变迁,其实是自二十世纪初紧随世界潮流产生的中国的“新汉学”、“新史学”,在不同的文化理解、政治背景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从最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新汉学”运动、疑古派、史语所等代表的“新汉学”;到中期阶段唯物史观派的主流化和史考传统的延续;再到二十世纪末的“国学热”和社会史研究。归根结底,这些不同的学术群体虽然主张各不相同,但是都离不开“新史学”、“新汉学”的范畴。百年学术史的演变其实就是“新史学”、“新汉学”两种史学理念的不断轮回,或是“新史学”占据主流,或是“新汉学”占据主流,乃至并行发展,始终离不了这两种史学理念的冲突和融合[1](83-198)

(二)国际笔触与时代烙印

其实,整个中国百年史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割裂的,而是紧紧围绕着整个国际史学的发展潮流,同时又离不开当时的时代环境和格局。有关国际笔触这一点在分析傅斯年的治学主张和史学活动时尤为突出。作者将兰克史学、巴克尔为代表的西方实证主义史学的学术主张和史学活动纳入分析体系,阐述傅斯年治学主张背后的国际背影。此外,在分析唯物史观派时,年鉴学派也在进入了作者的视野;时代烙印的特点主要集中于对唯物史观派的分析和阐明之中。作者以客观的态度认真分析和阐述“文化大革命”时期唯物史观派学人发生的转变和“史料派”学者面对这种意识形态高压下的艰难生存。除此之外,本书以中国史学史几千年的演变,作为百年史学史变迁的总背景,这一历史烙印始终影响着史学的发轫、高潮、结束或变迁。[1]

(三)从“问题”出发

本书不是对中国百年史学的综合性展示,而是以“问题”为根本从而对百年史学中进行分析和阐述。作者围绕“史学是什么”和“新汉学”、“新史学”的百年演变这两个问题将整个史学变迁分成早、中、晚三个阶段。其更是在本书之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并给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分析唯物史观派的历史地位时,作者并未对唯物史观派的主流地位进行批判,而是超越前人看见了唯物史观派在中国史学史中的重大作用:经济史研究、跨学科的治史路数、“从下而上”的价值立场等都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分析“新汉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时,提出了“史料学”脱离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献学”,其超越历史学走向新的发展方向等等不一二足。 [1]

(四)“有用于世”的治学主张

在作者眼中,“有用于世”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致用性”,而是寻找它背后的真实性。正如作者所言“历史研究的致用性寓于求真之中”,作者对于唯物史观派的历史地位的纠正、“史料派”的发展方向等等,都一直在追求历史背后的真实性,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学史发展的分析和阐述所采取的积极面对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而“致用性”则体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史学传统——“史撰传统”、“史考传统”,作者在书中隐性的说明了这两种传统对于整个百年史学史发展演变的影响,无论史学如何改变,这两种学术传统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史学观念,而这一点会在读者阅读时无声无息的影响着读者的思考和对整个中国史学发展的认同。

三、反思与总结

言而总之,作者在这本书中叙史和论史相结合,为我们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完整脉络。但是,人无完人,书无完书,这部著作因个人知识、理解的不同存在着些许不同意见。尤其是,“史料派”的前途和整个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繁荣问题。对于前者来说,个人更倾向于“史料派”所倡导的“史料学”并未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史料学”只是史学支脉,综合了诸多学科;对于后者,就整个国际史学潮流而言,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已经面临部分学者的反思,不能说整个社会经济史研究依旧繁荣,在这繁荣的背后已经展现出一种夕阳的余晖。

王学典先生以及其独特、精炼的笔法完成中国百年史学的描绘,对整个百年史学形态更替的可谓极具远见卓识。从宏观方面来对整个史学史进行分期概括,牢牢把握“新史学”、“新汉学”百年轮回交替这一基本线索,可以给予史学史研究者以一种新的思考脉络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学典、陈锋:《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李伯重.探讨百年史学变迁的开新之作—读王学典、陈峰著《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第127-131页.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