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渣栽培金针菇的配方试验

2015-11-07刘小雪朱秀娜尹永刚

食药用菌 2015年5期
关键词:甘蔗渣金针菇工厂化

马 红 刘小雪 朱秀娜 尹永刚

(北京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11)

甘蔗渣栽培金针菇的配方试验

马 红 刘小雪 朱秀娜 尹永刚*

(北京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11)

金针菇;甘蔗渣;配方;工厂化栽培

金针菇在我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其生长。金针菇菇盖滑,柄脆,味鲜,营养丰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肿瘤,还有保护肝脏,降血浆胆固醇,提高记忆力,延长寿命等多种功能[1,2]。金针菇全国产量仅次于香菇、平菇、黑木耳,位居食用菌第四位。近年来,随着栽培规模的不断加大,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研究利用甘蔗渣代替部分原有培养料栽培金针菇,以筛选出成本低效率高的配方,供各地参考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白金BJHL-1,由北京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计6个试验配方,配方的各成分组成见表1。按照比例将原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后,每瓶装料1 050 g,每袋装料1 250 g,126 ℃高压灭菌2 h。每个配方装150瓶,设每处理50袋,3次重复。采用液体菌种[3]接种,接种后,于15~19 ℃下发菌培养。结合采用黄毅[4]和王超[5]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记录各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子实体长度,并计算生物转化率。

2 试验结果

2.1 菌丝生长速度

用甘蔗渣配方栽培的金针菇,瓶栽和袋栽的培养天数基本相同,都为35~37天。瓶栽的满瓶时间早于袋栽。不同配方间进行比较,配方3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配方1、5、6次之,其余配方生长速度较慢。

表1 甘蔗渣代料栽培金针菇试验配方

2.2 子实体产量

不同配方的瓶栽试验结果(表2)表明,配方1的产量较高,平均每瓶为446.17 g,与其他5个配方之间的差异显著;以下依次是配方5、配方4和配方2,平均每瓶产量均在380~400 g,三者间无显著差异;配方3和配方6的产量较低,与其他各配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配方的袋栽试验结果(表2)表明,配方2平均单产较高,每袋为540.50 g,与配方1差异不显著,与其他配方差异显著;配方1、配方5、配方6平均每袋产量为480~510 g,彼此间无显著差异;配方4的产量较低,为315.33 g,与其他配方差异显著。

综合比较两种栽培方式,配方1瓶栽与袋栽均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其次是配方5,配方2、配方3、配方6更适合于袋式栽培金针菇。

表2 不同配方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比较

2.3 生物转化率

瓶栽试验结果(表3)表明,配方1的生物转化率较高,为121.41%,与其他配方之间差异显著;配方5、配方4、配方2生物转化率在104%~108%之间,彼此无显著差异;配方3的生物转化率较低,为84.08%,与其他配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配方不同栽培方式生物转化率比较

袋栽试验结果(表3)表明,配方2的生物转化率较高,为123.54%,与配方1的生物转化率116.19%之间无显著差异;配方6、配方5、配方3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14.70%,109.83%, 107.24%,彼此间无显著差异;配方4的生物转化率较低,为72.08%,与其他配方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比较:配方1、配方2、配方5的生物转化率较高,瓶栽与袋栽均在100%以上;配方1和配方5瓶栽与袋栽的转化率比较接近;配方3、配方4瓶栽与袋栽的生物转化率的差异较大。

2.4 子实体长度

从瓶栽试验结果(表4)看,配方1子实体长度为12.33 cm,与配方4无显著差异,配方3的子实体较短。

从袋栽试验结果看,配方4的子实体较短,为9.33 cm,与其他配方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配方子实体长度大约在12~13 cm之间,无显著差异。

综合比较两种栽培方式,配方1瓶栽与袋栽生长均整齐;配方4瓶栽长于袋栽;其他配方袋栽长于瓶栽。

表4 不同配方不同栽培方式的子实体长度比较

3 结果分析

从试验结果看,配方1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瓶栽与袋栽的子实体均较长,生物转化率高,表明此配方既适合瓶栽又适合袋栽,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配方。配方5瓶栽和袋栽均可;配方2、配方3、配方6较适合于袋栽;配方4瓶栽与袋栽的差异较大,适合瓶栽。

甘蔗渣是甘蔗制糖时的残渣,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木质素含量较少。每生产1吨的蔗糖就会产生2~3吨的甘蔗渣。甘蔗渣具有高孔隙度和较高的持水率,可诱导菌丝纤维素酶的产生[4]。在实际生产中,棉籽壳和玉米芯等价格均高于甘蔗渣,尤其是棉籽壳的价格较高,不同的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本试验结果,选择应用甘蔗渣。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943-972.

[2] 戴秀爱, 陈小平, 杨明华, 等. 玉米芯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J]. 食药用菌, 2014, 22(5): 276-277.

[3] 张鹏, 许占伍, 倪小军, 等.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配方研究[J]. 食药用菌, 2012, 20(5): 296-297.

[4] 黄毅.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93-203.

[5] 王超, 杨小龙.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稳产优质的技术要点[J]. 食药用菌, 2011, 19(5): 41-42

S646

A

2095-0934(2015)05-322-03

马红(1991—),女,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

尹永刚(1985—),男,从事食用菌生物技术与育种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工作,E-mail:yinyonggang0721@126.com

猜你喜欢

甘蔗渣金针菇工厂化
降解周期可调控的甘蔗渣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分析
三氧化二铝对甘蔗渣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氯化锌造孔甘蔗渣炭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用发酵甘蔗渣饲喂肉牛来提高肉质香味的方法
金针菇的品种介绍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