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2015-11-06刘艳阳江舂媛管细红王云霞兰梅香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棒状彗星阵发性

刘艳阳,江舂媛,管细红,王云霞,兰梅香

(1.江西省人民医院心电生理科,南昌330006;2.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南昌33002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刘艳阳1,江舂媛1,管细红2,王云霞1,兰梅香1

(1.江西省人民医院心电生理科,南昌330006;2.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南昌33002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梗组)及60例行健康体检时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对照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2组心律失常情况,绘制Lorenz散点图,并进行对比。结果心梗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呈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扇形、短棒状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彗星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心梗组Lorenz散点图的形态表现:无心律失常呈彗星状形,阵发性房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早搏均呈三分布形,频发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室性早搏均呈四分布形,Ⅱ—Ⅲ度房室阻滞、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均呈不规则形,心房颤动呈扇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呈短棒状形。结论Lorenz散点图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散点缤纷的图像与临床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样也是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除心脏基础疾病导致的心电基质异常和微观心电重构异常表现外,宏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很重要的原因之一[2],而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震荡、运动平板变时性等。Lorenz散点图作为经典的研究混沌现象的方法,判断自主神经功能对心电的调控有其独特的图形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梗组)60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55~78(62.14±12.36)岁。急性心肌梗死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时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2(60.64±9.62)岁。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实验室等检查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心脏疾病,且无影响心率变异性(HRV)的疾病证据。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2组心律失常情况。2)利用计算机自动测定相当数量的连续心搏的RR间期,先以第1个RR间期为横坐标(X轴),第2个RR间期为纵坐标(Y轴),在坐标上定出第1个心搏点,再以第2个RR间期为横坐标,第3个RR间期为纵坐标定出的第2个心搏点,然后依次类推,X轴为RRn[在心电图中第1个R、第2个R间期为RRn(横坐标)],Y轴为RRn+1[在心电图中第2个R、第3个R波RR间期为第2个心搏点,即为RRn+1(纵坐标)],构成Lorenz散点图[4],并参照文献[4]、按图1进行定量分析,在坐标45°线上确定散点图的密集区轮廓,测其在X轴或Y轴上的投影长度为散点图长度(L),测定散点图与Y轴平行方向最宽处在Y轴上投影长度为散点图离散度(D)。

图1 散点图离散度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心梗组Lorenz散点图的形态表现:无心律失常呈彗星状形(图2),阵发性房性早搏、阵发性室性早搏均呈三分布形(图3),频发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室性早搏均呈四分布形(图4),Ⅱ—Ⅲ度房室阻滞、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早搏、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均呈不规则形(图5),心房颤动呈扇形(图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呈短棒状形(图7)。

图2 彗星状形

图3 三分布形

图4 四分布形

图5 不规则形

图6 扇形

图7 短棒状形

心梗组Lorenz散点图形态呈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扇形、短棒状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彗星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Lorenz散点图的各形态比例的比较

3 讨论

Lorenz散点图是根据R-R间距动态的变化规律,将24 h心电图R-R间距用一幅图形进行宏观表述,再根据Lorenz散点图的大小、形状评估HRV的大小及心率变化的规律。一般正常人呈彗星状形,而异常者由于心律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破坏了HRV的正常规律,多呈现各种各样非彗星状图形,表现为短棒状形、鱼雷状形、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以及不规则形[1,5-6]。本研究对照组中有90.0%的Lorenz散点图表现为彗星状形,但仍有3.3%表现三分布形、四分布形及不规则形,而临床上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也未发现有明显影响HRV的因素,说明散点图中的一些异常形态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本研究心梗组中有8.3%的Lorenz散点图表现为彗星状形,30.0%表现为三分布形,25.0%表现为四分布形,13.3%表现为扇形,16.6%表现为不规则形,6.7%表现为短棒状形,说明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表现HRV不正常。

HRV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心跳周期变化差异情况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即交感与迷走神经协调平衡)的关系[7]。HRV可分为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3类。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协调紊乱,诱发心电协调平衡紊乱,导致心律失常[4,7]。既往关于心肌梗死HRV的研究中时域[24 h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频域(交感/迷走神经比值)分析报道较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心率的变化表现为随机或者完全无序的变化(混沌现象),属于非线性过,而Lorenz散点图能显示线性与非线性心率变化的信息,是定性和定量研究混沌现象的经典方法学之一[8]。它较时域、频域指标更为敏感,个体化程度更高,更能敏感反映HRV的差异。

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降低,易并发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也增加。Lorenz散点图能够使多数假性R-R间期从正常窦性心律区域中分离出去,既能显示HRV的整体形势,又能直观描述逐个心搏间的瞬时变化,揭示HRV的非线性特征,具有其独特优势。有学者[9]分析230例室上性早搏Lorenz散点图的特征,发现室上性早搏多呈简单三分布或四分布,反映了心律失常发生时频率依赖性及联律间期,且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的Lorenz散点图表现各不相同。本研究中阵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呈三分布形,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完全代偿间期呈四分布形,其与文献[6,8,10]报道的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短棒状形,有学者[8]认为Lorenz散点图在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有“短棒样”图形特征,此时说明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复杂状况适应能力降低,自主神经的调节不足或消失,猝死的风险大大增加[8,10]。

动态心电图检查已经非常普及,只要有长时间动态心电检测数据就可以描记出,Lorenz散点图。目前,Lorenz散点图理论已较成熟,但缤纷的散点图与临床的关系还在研究中,其生理、病理与每一个独特图形变化的意义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剖析机制,发现Lorenz散点图更多有用的信息[4,8,10]。

[1] Antman E M,Anbe D T,Armstrong P W,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4,44(3):E1-E211.

[2] 刘艳阳,陈军喜.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6):36-3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4] 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5-934.

[5] 李方洁.心电散点图的重要概念、名词术语及其内涵[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3):153-157.

[6] 李桂侠.室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2833-2834.

[7] 侯艳杰.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患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4):294-296.

[8] 王红宇.心脏猝死高危患者窦性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J].心电与循环,2014(2):102-105.

[9] 张艳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407-408.

[10] 李方洁,杨新春,白净,等.1153例Lorenz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对比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5):330-333.

(责任编辑:胡炜华)

R540.4+1;R541.7

A

1009-8194(2015)11-0009-03

10.13764/j.cnki.lcsy.2015.11.004

2015-03-04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20123010)

管细红,主管护师,E-mail:guanxihong10@126.com。

猜你喜欢

棒状彗星阵发性
展览“彗星来的那一夜”现场图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纹带棒状杆菌致机会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彗星
第十三章彗星撞地球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制备棒状HMX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