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兴趣化疑解惑

2015-10-29熊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绿光悬念光线

熊华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动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各种心理活动指向与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光现象》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设置悬念

什么是悬念?著名的电影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发生爆炸,导致人们惊慌失措的场景,普通导演会采用写实的手法拍摄,而优秀的导演则会拍摄打牌前安放在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炸弹”所起的作用就是制造悬念。教学中,遇到抽象的概念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教学《光现象》中“光线”的概念时,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方便用几何方法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又要让学生知道“光线”是一个模型。这两个方面都很抽象,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怎么办呢?思虑再三,教师决定从设置悬念入手。教师即兴诵读了杨利伟在“神五”升空脱离大气层后的日记:“上午十一时许,周围一片漆黑,太阳像一轮金色的圆盘镶嵌在头顶的天幕上……”听到这里,学生大惑不解:“上午十一点不是有太阳吗,天空怎么一片漆黑?为什么看不到太阳的光线呢?”教师顺势引入了“光线”的概念,进而让学生感知了光线是一个物理模型,引入它是为了研究方便。

这样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光线”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好奇心理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物理学是学生身边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教材实际挖掘物理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光现象》中有这样一道解答题: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光是哪种光?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绿光”。对于这个答案,很多学生既不解又好奇,很想深入了解。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交流、展示、讨论。学生最终明白了:植物是依靠光合作用补充营养的,绿色叶子对绿光不敏感,会将其反射出来,而红橙光和蓝紫光能被叶绿素吸收,促进其生长,所以绿光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这也正是大部分植物的叶子呈现绿色的原因。

这样教学简明清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

三、联系科技实践

把物理学与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联系起来,也能引发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率。

《光现象》中,“全反射”概念是“光的折射”知识点的延伸。教学中,教师从有“光纤通讯之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的故事引入,引导学生了解光导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制造原理,一直追踪到“全反射”的概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兴趣推动,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又达成了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绿光悬念光线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渴望
淘气的光线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磁场对基于NPBx有机电致绿光器件性能影响
太阳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