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是新的增长点

2015-10-29彭文生张文朗孙稳存

银行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出租车消费者

彭文生+张文朗+孙稳存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稳增长将是“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人口红利消退,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新的增长动力是什么?自上而下看,深化结构改革,以制度变革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自下而上地讲,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推进创新创业,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力图通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改委于2015年7月初印发的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中,也强调要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发展共享经济。

因此,到底应如何理解共享经济?它会怎样影响传统的商业模式?有什么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它的广泛发展又将如何改变经济格局?本文聚焦共享经济,阐释为什么共享经济现在是星星之火,而在未来几年将可能是改变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力量。

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共享经济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即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实现个体之间直接的闲置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其本质是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一篇题为《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的文章。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首次意识到共享可能发展成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闲置资源是共享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比如,有些人有房却不常住,有车但不常开,长期闲置形成浪费。而另一些人则存在对资源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能够有效对接,不但可以将闲置产能再利用,还可以为所有者带来货币收益。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文以“云大物移”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统称)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共享经济从理想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个体之间进行这种直接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资源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能够快速进行匹配。同时,互联网平台上的支付手段、评价体系日趋成熟,交易双方能够迅速地建立起了解、信任和合约关系,加速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美国Uber、Airbnb、Lyft等知名共享平台迅速崛起,带动共享经济迅速增长,并开始席卷全球(图1)。

共享经济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

共享经济会从哪些方面影响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哪些行业最容易发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作为共享经济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大大减少了微观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大幅降低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搜寻、谈判、监督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伴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各自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激励下,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自发博弈互动,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重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符合新的、低交易成本要求的新商业模式,也即完成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或者说是“破坏式创新”。

供应方:个体经济强势回归

传统企业的形成与交易费用密切相关。在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看来,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手段。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但是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也随规模扩大而增长,而且企业越大,管理成本可能越高。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增加到等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即企业的边界所在。

共享经济的一个颠覆性影响,体现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交易成本,从而导致传统企业边界收缩。互联网提升了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的效率,提高了匹配需求与供给的效率。同时,大数据有助于完善信用记录,增强市场自身的信用约束。而社交网络的快速扩展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在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科斯的理论,传统的企业边界存在被市场挤压的趋势。随着传统企业边界收缩,“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完成了共享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破坏式创新。

个体经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强势“回归”。以出租车市场为例,在出租车公司尚未形成、私家车开始普及的阶段,居民对出租车服务的需求只能通过非正规的出租车个体户来满足。然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使得这种由出租车个体户构成的市场一直难以扩大。出租车公司的出现带来了标准化、正规化的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激活了市场的需求,出租车公司取代出租车个体户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然而,滴滴、Uber等共享平台填平了阻碍原始个体经济发展的“信息鸿沟”,信息成本下降、信息不对称减少使得市场型交易成本开始低于企业型交易成本,最终的结果就是,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服务而言,机会成本具有天然优势的专车、顺风车等出租车个体户能够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更高效响应、更优质服务,最终促进出租车个体户强势回归出租车市场。简而言之,在共享经济的颠覆性作用下,个体经济借助于“云大物移”技术强势回归。

共享经济的颠覆性更多地体现在那些在技术条件上能够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但由于交易成本过高,不得不以企业的方式提供产出的产业中。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企业模式,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资本分割性较强,存在单个劳动者用一小部分、甚至无需资本就可以单独提供产出的可能性,也就是具备“个体经济”的技术可能性。例如,有一辆车就可以成为Uber或者滴滴司机,有一栋房子就可以成为Airbnb或者小猪房东,甚至没有什么实物资本也一样可以成为共享平台上的兼职厨师或者理发师,只要你的手艺过关。在目前的状态下,难以想象在炼钢这种资本分割性较差或者说不可分割的产业,一个劳动者单独用某个熔炉就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钢铁产出。由于第二产业中企业的资本通常存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而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的资本可分割性较强,因此,共享经济的颠覆性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

需求方:从以买为主到以租为主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使用”通常是他们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对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显然不一定非要拥有所有权。所有权所涵盖的权利要大于使用权,因此通常而言,为“购买所有权”(下称“购买”)所要付出的成本通常要大于为“购买使用权”(下称“租赁”)所付出的成本。以日常代步为例,购买汽车通常意味着要花十几万元的购买费用、每月数千元的养护费用等,但是通常每月几千元的养护费就已经足够每个月的打车支出。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由于存在难以逾越的信息鸿沟,交易成本高昂,打车这种租赁模式难以做到及时匹配消费者的随机需求。一旦租赁的交易成本超过了购买的交易成本,那么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即是买而不是租,在确保了使用需求及时有效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占有、收益等效用。这种消费者偏好造就了汽车市场的传统商业模式,即汽车市场以买为主而非以租为主。

共享经济正在对这种以买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造成颠覆性影响,以买为主正在向以租为主转变,同时产生了“消费者剩余”。“云大物移”技术大大降低了汽车租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使得共享平台能够低廉、有效、及时地实现汽车租赁供求匹配。相比于购买而言,共享经济的网络效应,使得租赁的交易成本伴随着参与人数增多而不断下降,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尤其如此。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不必再为了满足“使用”的需求而去购买商品,只需支付少量成本租赁即可。共享经济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是因为它的“闲置资源、闲置时间”模式,决定了它的生产要素机会成本较低,所要求的回报率也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支付的费用要比传统模式中支付的费用低,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要小于他原本愿意支付的费用,在消费者意愿支付的最高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两者之差就形成了“消费者剩余”。

“自由人”的联合:共享经济意义深远

有利于解决信用缺失问题,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共享经济是高度依赖信用的经济模式,没有信用,难以想象一个消费者会放心地去乘坐陌生人的车或者住到陌生人的家里。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一次性博弈难以淘汰信用缺失的玩家,只有无限重复博弈才能暴露每个参与者的信用度,进而激励整体信用水平的提升。在“云大物移”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这种理想的重复博弈方式难以实现,而“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普通消费者(供给者)可以便捷低廉地观察到潜在供给者(需求者)的信用度,从而做出理性的抉择。“云大物移”技术使得每一个作为互联网节点的个人时刻处于无限重复博弈的交易环境下,珍惜并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成为理性抉择,最终导致一次博弈下互相不诚信的“囚徒困境”被打破。共享经济这种“提高诚信、有利自己”的正向激励特点,将会通过在个体之间重建、新建信用关系,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信用意识,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平滑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经济摩擦,最终促进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

缓解人的“异化”问题,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问题。流水线上高度紧张、机械的作业方式,让人“异化”为工具,引发社会问题。相比于正规就业而言,共享经济在闲置时间使用闲置资源赚些“闲钱”的特点,让从业者比较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因个人对社会的依赖而导致的强制劳动和被迫劳动问题也随之缓解。共享经济增加了普通人的发言权,增强了劳动者对个人生活的掌控度与自由度,更符合经济发展提高人的幸福感这一本质目的,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有利于推动制度改革,释放经济自由发展的活力。作为一种强制性力量,即便是不合理的制度也难以及时转变或撤销,这将会严重抑制经济活力。以出租车行业为例,出于确保服务质量、缓解交通拥堵的考虑,出租车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但是巨大的寻租空间导致了一线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的矛盾。抗议高额份子钱的罢工事件时有发生,并衍生了规模庞大、经营混乱的黑车市场。由于制度高度固化,即便有这些严重的问题,特许经营制度却难以看到改变的趋势。以滴滴打车、嘀嗒拼车、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迅速改变这种局面,经营混乱的黑车市场在互联网的重组下开始自发的规范化发展,“云大物移”技术在疏解交通拥堵、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展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对出租车特许经营制度正在构成最沉重的打击,有可能促进这一制度的优化,释放出租车行业的巨大活力。

共享经济也有“成长的烦恼”

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引发了社会冲突。由于共享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国家还没有明确是否应允许其合法化,更不用说思考如何促进其正规化发展的问题。在这段政策暧昧期,共享经济的发展事实上逃避了正规经济应该负担的税收、社保等义务,对正规经济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对正规经济从业者的利益造成了较大冲击,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现代社会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大反思就是构建了社会安全网,作为保障经济冲击下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大部分共享经济的“自由”从业模式,通常意味着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从业者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的保障。一旦发生严重的负面冲击,这部分自由劳动者将为“自由”付出较大的代价。

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共享经济增进社会信用的效果需要在“重复博弈、信息积累、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因此共享经济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并不意味着每一时点、每一笔交易中的信用都是可靠的。尤其是在博弈开始的初期,由于共享经济缺乏有效的信息积累而无法甄别供求双方的信用度,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发生侵犯消费者利益的事件,目前并没有明确谁应该对这种悲剧后果承担责任。

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共享经济高度依赖大数据来及时匹配供求,以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从事共享经济的企业一般需要大量初期投入以获得初始数据,不过一旦业务顺利展开,“云大物移”技术就会使数据成为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并且,“云大物移”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大数据采集、加工、储存与使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特性,也即伴随着参与主体数量的日益增多、主体间联系的日益广泛,单位数据生产成本将以更快速度下降、数据质量将以更快速度提升。这种特点决定了共享经济在位者的竞争力将得益于大数据生产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日益增长,最终凭借不断自我增强的大数据优势获得行业垄断地位,并且这种由大数据造成的产业壁垒,仅靠资金投入难以短时间克服。除此之外,这种垄断结构还存在垄断企业滥用市场势力的可能性,也即共享型企业凭借积累的海量供求数据侵犯个人隐私或其他利益。

不过,这些“成长的烦恼”将在共享经济的进一步成长中逐步得到解决。首先,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公平竞争、劳动者“安全网”缺失、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健全是典型的监管缺位造成的,这种缺位并非常态;其次,技术特点造成的行业垄断风险不会是长期现象。由技术进步造成的垄断超额利润有利于激励创新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而由技术和数据优势造成的垄断属于市场垄断,而非难以打破的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一旦在位者丧失持续创新的动力,必将为锐意进取的后来者所超越,其垄断地位也将不复存在。

共享经济的宏观经济层面含义

快速提升总供给能力。共享经济通过三种途径提高总供给能力:提高现有资源存量的使用率;提升未来新增产能利用率;提升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很多设备、住房等本身就存在自然折旧,增加使用强度并不能大幅度增加这类资本的折旧速度。因此,共享存量资源的边际成本可能接近零,所以在相对低的补偿情况下,总供给会快速地提高,即总供给曲线变得更加平坦。对于新增产能而言,意味着较少的资本投入就能产生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服务),例如,由于共享经济的存在,未来新建住房的实用效率可能更高(因为居民自有住房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共享经济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对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目前看,共享经济是一个新增的抑制大宗商品需求的长期因素,具有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作用。

由于资本利用率上升,投资需求可能下降。共享经济提高了存量资本的使用效率,意味着提供一定量有效供给所需的新增投资减少,投资需求将下降。例如,近期估值已达255亿美元的Airbnb致力于将全球的闲置房屋都变成酒店,供旅行者使用。2015年初,Airbnb已拥有超过100万间房间,因其采用的是盘活存量住房,而非买地盖楼等重资本投入,降低了酒店业的新增投资需求。从增量资本方面来看,由于利用效率提高,同等产出增量需要的投资也会减少。

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提升,消费需求增加,尤其是服务消费。由于共享存量资源的边际成本低甚至接近于零,共享经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较低。在相同名义收入水平下,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将提高实际收入,带动总购买能力的上升,从而增加需求。Airbnb使用的是闲置房屋,空置成本很低,营收预期不高,因此其价格对于传统酒店有杀伤力。而Uber以及国内的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因为盘活了存量的私家车,降低了打车出行的成本,因此更多消费者选择进行打车消费,挤出部分自助购车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享经济对一些耐用消费品的需求的影响类似于对资本品的投资,也就是说,共享经济提升了消费需求,但这主要是通过提高现有的资本品(耐用消费品)的利用率来满足的。2015年3月以来社会零售总额中汽车购买持续低个位数增长,是拖累整体零售的主要因素之一。

共享经济带来物价总水平下行压力。通过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共享经济的最直接和主要影响是增加了总供给。在需求端,如上所述,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消费需求上升,但投资需求包括对一些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下降。总体来讲,需求的扩张无法跟上供给扩张的步伐,总需求相对总供给不足,对物价总水平带来下行压力。结构上看,物价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投资品和一些耐用消费品上,一个引申的含义是,共享经济的扩张可能是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一个新增因素。

共享经济降低均衡利率水平。如前所述,共享经济盘活存量资本并提高新增资本的利用率,降低了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共享经济提高了消费需求,降低了储蓄需求。基于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判断,整个经济应该呈现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过剩的压力,带动均衡利率水平下降。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出租车消费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乘坐出租车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凭什么
知识付费消费者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