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什么样的银行是好银行

2015-10-29王松奇

银行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银行家风气班子

王松奇

上个月《银行家》的刊首语“什么样的银行是好银行”本来是我为了配合9月16日在重庆召开的银行家年度论坛而临时想出一个题目的应景之作,没想到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比如参会专家,在世行工作的王君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杨涛都在他们当日的即席演讲(我主持了10来年年度银行家论坛差不多每年都提出不准念稿子的要求,所以许多参会人常常由被动脱稿到主动脱稿)中进行了引用和评述,还有一些未参加本次论坛的银行高管通过其他方式和《银行家》市场部的工作人员联系,并让他们转达于我——他所领导的银行就是王老师所说的那种好银行。

以上种种反馈都让我十分感动。王君在9月16日演讲时认为一个好银行不仅具有作风正、爱学习、班子强的特点,还应当是一家受人尊敬的银行。那么,什么样的银行才会成为受人尊敬的银行呢?那就是银行不仅仅在于它能赚钱,还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现行条件下应当发绿色信贷。杨涛则认为好银行在我提出的三条标准加上王君提出的受人尊敬之外还应当有许多必要内容,想成为一家好银行在这四条标准之外还应当做一些理论补充,至于具体内容,可能因为演讲时间受限,他并未来得及作细致论述。尽管如此,王君和杨涛在会上发言所表达的不同意见,都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好银行坏银行问题。

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的一位研究员——金锋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行为生物学,多年以来,他在对世界各地的长寿老人的调研中发现,百岁老人们的生活习性、经历背景及所处的地理环境都不尽相同,试图揭示的长寿密码难有答案,但他发现,这些老人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乐观豁达,鲜有例外。暴躁计较郁郁寡欢的人很难活到百岁,他的研究发现,这些负面情绪和失调行为其实是与人们的肠道系统不健康息息相关的,“肠脑”是人类的第二大脑,“肠脑”的不健康会影响到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特征并最终通过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由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实验,通过实验提出推论:人类各种疾病的源头在于脱离了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他在自己实验基础上研制出来一种新型乳酸菌胶囊,通过肠道微生物改善“肠脑”健康。目前他研究开发的NS微生物制剂在日本已进入医学范畴的临床辅助治疗和应用。

金锋研究员的上述理论逻辑对我思考好银行坏银行具有相当大的启发,世界上的好银行能总结出哪些共性的东西呢?

如果将观察时间延伸的足够长,那么好银行一定是成功的银行,而坏银行便是那些或早或迟倒闭或被兼并的银行,从这一点说,这里所说的“好”“坏”并没有道德价值判断的涵义,它只是一种基于金融机构生存状态、经济结果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评价而提出的一种假说。我在上篇文章提出的“风气正、爱学习、班子强”就是所有好银行必备的三项条件。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就像金锋研究员通过对世界各地百岁老人的调研得出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乐观豁达一样,好银行如果进行特点归纳,其共同特征也不会太复杂,我觉得有了“风气正、爱学习、班子强”这三条已经足够了。

对所有银行来说,最大的担心就是出案件——或董事长、行长被抓,或部门领导、一线业务人员搞内外勾结骗贷造成严重损失,或柜台职员干脆用假印章假存单搞欺诈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风气不正。一个银行风气正就可以将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在近年来商业银行体系闻名的青岛港事件、上海钢贸不良以及煤炭行业贷款整体塌陷或损失中,为什么同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些行没有一次被卷入,有些行却回回落不下损失惨重。我认为这不单是一个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问题,所有巨额不良的背后都可能既隐藏着一个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欠缺、也潜藏着曲折复杂的利益故事,而且多多少少也与这些受损行的风气不正有关系。

如果一家银行高管团队行为正派,中层及员工都讲究职业操守,但还是不良资产比重畸高、非恶意案件层出不穷,那么我们就只能从不爱学习上找原因了。大家一样干,干不好的原因大体有二,不是坏人就是笨蛋,排除坏人(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因素,笨蛋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形成中起很大作用,而业务人员笨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学习,即缺少对新的行业发展趋势、新形势下风险因素等新知识的系统学习、积累和把握。举个例子,某年月日,我在某银行任董事会风险委员会主席,有一次我们开会研究小火电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时,发现这笔贷款是从中国建设银行手里买过来的,那么,建行为什么能及早发现小火电行业的风险及时退出了呢?原因就是人家的行里趋势研究比较领先,我们吃亏在学习和判断上。说到这里,很多人都能猜出我说的是中国民生银行的事儿,不错!那就是一次在民生担任独董履职时的亲身经历。其实,中国民生银行也是个学习风气很浓的银行。我们《银行家》杂志办培训班时请的讲课教师中,学员通常认为民生系的人讲课内容最吸引人,讲课时的口才表现也精彩。2015年9月23日到25日,我到包头做村镇银行发展情况调研。包商银行发起了28家村镇银行,在发起行对旗下村镇银行实行条线服务、数据监控、业务支持等方面创造了一整套经验。条线负责人刘洛告诉我们,前不久,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特意邀请包商银行的武仙鹤和刘洛去民生银行总行讲了半天。洪崎一直在场听讲直到结束,他对所有的民生听众说:“包商银行一直拿民生银行当作学习标杆,但在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上,我们民生银行和包商银行比差距实在太大,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人家的经验,改进我们的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服务。”洪崎的这番话,体现出谦逊好学的精神,让包商银行的人也十分感慨。

城商行好学上进的例子不胜枚举。若干年前,中国民生银行挑头成立的亚联盟就是一个以城商行为主体的学习型互助组织,他们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受其感染南京银行业也组织了几十家城商行搞了个类似的自助合作组织,但活动情况不详。在资产规模500亿元以下的37家城商行中,有个金华银行2014年排名第31位,这家银行的董事长叫徐雅清,是位女士,有次她问我,王老师,城商行哪家可以去学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当时推荐了莱商银行,后来徐董事长果真带着七个人去莱商银行学习考察,在考察中,徐雅清董事长安排了部门与部门对接讨论的形式重点研究金华银行与莱商银行在盈利能力上的差距及差距产生的原因,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全国城商行都是一家人,所以在相互往来学习方面,城商行板块的风气比大行板块、全国股份制板块及农字头板块都热络得多——这是我个人的观察结论,不一定准确。

那么有没有可能把“爱学习”这一项明确标明几点内容呢?

我想:(1)对监管新规定的理解学习;(2)对国内外行业知识业务动态的学习;(3)在员工中提倡读书读文章风气;(4)对业已包含了以上三项内容的我们《银行家》杂志的订阅及传阅量。我们《银行家》杂志就像前文提到的中科院金锋研究员的开发成果——一种致力于“肠脑”健康的新型乳酸菌一样,认真研读每期《银行家》杂志上的文章,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内外银行业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机制以及最新动态,一定有利于银行的决策判断和发展思路。现在,每当我接触到商业银行的高管或中层,如果发现对方根本没读过《银行家》,无论他或她如何自认为实践业务突出,我都会心生疑问,“这人有没有文化?”而且常常是几句交谈之后便印证了自己的判断(顺便说一句,今年8月我回老家吉林前郭避暑,住了十来天,有一次见了当地某四大行之一的一位副行长,便是这般体会)。

班子强也是我提出的好银行三大标准之一。显然,班子讲的是管理团队问题,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人事干部上级委派制度下,班子强弱完全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在正常规范的公司治理背景与政府干预的背景下,选班子配班子之类的事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形。但不论背景差异有多大,中华古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把营盘扎牢、把制度建设的基础夯实、把行内的风气端正、让员工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这个银行就能在人事更迭的不确定性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活力、生命力和抗冲击力,当然也能更加证明自己是个好银行。

猜你喜欢

银行家风气班子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小小银行家
风气
风气
变身“小小银行家”等
风气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以学习引领班子 以班子带动发展
手指上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