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医理论创新探索为特色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评《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

2015-10-28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0075和中浚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风药玄府学术思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0075) 和中浚 汪 剑

以中医理论创新探索为特色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评《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 和中浚汪剑1

《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在中医理论方面有着诸多创新探索,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中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推荐。本文从发挥河间“玄府说”,构建现代“玄府论”;首倡“治血先治风”,发掘风药新功用;薪火传承向未来,创新学派待后生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玄府论风药治血先治风王明杰黄淑芬

传承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是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整理成果丰硕,但对于名医学术思想的凝炼总结一直是其中的薄弱环节,也是难点所在。究其缘由,难就难在学术思想方面的创新探索存在短板,或者难以在理论上达到较高的水平,一些内容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未能升华到理论的高度。笔者曾在京参加国家“十五”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工作长达半年,对此颇有感触,也一直较为关注。近日喜读《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一书[1],发现该书在中医理论方面有着诸多创新探索,特别是在玄府理论和风药的功用等方面有不少独到、新颖的见解,并以之指导临床,运用风药配伍组方,开通玄府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卓有成效,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著述中别开生面。王明杰、黄淑芬伉俪系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教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书精选二位教授从医50余年的代表性论著,及其弟子总结跟师学习心得、开展相关研究的成果,加以分类汇编而成。阅读该书后颇多收益,认为读者如能受此书的思路启发,在临床中举一反三,或受用无穷。故试评如下。

发挥河间“玄府说”,构建现代“玄府论”

“玄府”学说是金代刘完素提出的一种极富创意的微观中医理论,由于语焉不详,旨趣难明,后世除眼科外一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王明杰受其师陈达夫先生应用玄府理论诊治眼病学术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潜心于刘完素有关玄府论述的研究。自1984年起,发表了《玄府论》等一系列学术论文,从生理、病理、治疗等各方面丰富、完善了玄府理论的内容,提出了“玄府为升降出入之道路门户”[1]27、“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1]28、“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1]28”等独特学术见解,在眼科临床实践基础上首次归纳总结出开通玄府的系列药物与常用治法,并将其逐步扩大应用于内外各科临床,尤其是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在他的指导下,其弟子们继续进行相关研究,分别从玄府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藏象的微观结构,与络脉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从现代医学的离子通道、水通道蛋白、血脑屏障、肝组织的关系等开展比较研究。近十年来,他与弟子们相继总结了开通玄府法治疗眼病、鼻病、心病、中风、抑郁症、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使开通玄府法的临床应用得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在某些疑难病的治疗上显示了其创新性,为中医各科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途径。

经过他们团队及其他学者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玄府理论逐渐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以来,数版《中医各家学说》都安排有对这一内容的专篇专节论述。如“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在“刘完素”部分设立“玄府气液说”专节[2],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专论》在第十八章“其他中医学说概述”中第三节专设“玄府学说”[3],这反映了玄府学说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了学界的重视,研究成果逐渐被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吸收。玄府的微观结构,丰富了中医藏象学说的内容;玄府郁闭的病变,充实了中医学的病机理论;开通玄府的治则,发展了中医治疗学独具特色的治则理论;“玄府”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把握人体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深入认识疾病、分析病变机理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为攻克疑难病症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该理论已应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皮肤、妇科、五官科等诸多领域,在指导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在非典型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时,运用玄府理论分析证候病机,认为系疫毒之邪上犯,肺之玄府郁闭,是SARS病机的关键环节,据此确立开通玄府治则,遣药组方获得明显效果[4]。近年来有关玄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学术论文日益增多[5],玄府学说正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6]。

首倡“治血先治风”,发掘风药新功用

中医临床经验来源于长期临床过程中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感悟,同时也需要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理性思考,总结升华出一些新的理论见解。它们可以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范围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历代医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学术主张,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李杲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李中梓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等,至今每每为人所称道。反观现代的临床医家,往往忽略理论上的研究与创新。王、黄二教授由于多年从事中医教育,善于对临床中一些问题展开理性思考,在中医理论层面作了不少探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见解,如对风药的新认识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者,也是他们近年着力较多的一个领域。

黄淑芬1984年在“风痰论治一得”论文中提出,风痰的治疗“单凭风痰药毕竟力量有限,应与祛风、通络药物配合运用收效更捷”[1]121。此后,又对于以麻黄为代表的风药作了多方面的创新应用与探讨,如“血压高未必忌麻黄”[1]203、“虚喘用麻黄”[1]204等,尤其是1997年在《中医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明确提出“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1]205的见解,对治风与治血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风药可直接作用于血分,疏通血行,消除瘀滞,又能通过解除致瘀因素,振奋人体气化功能,间接促进血流畅达,瘀滞消散,有一般活血药难以替代的独特之处,进而提出治风活血的新治法,为风药的应用和血瘀证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后,相关研究遵循这一思路不断扩展和深入。她同王明杰及其弟子先后对“治血先治风”的临床应用,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风药治血的源流、机制,治风活血法的应用沿革、配伍机制,尤其是运用风药治疗高血压病、中风病、冠心病心绞痛、颅脑损伤后综合征、肾病、肝病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围绕风药(含解表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认识,认为其具有“辛散、开发、升浮、走窜、宣通之性”[1]169,“不仅走表,而且走里;既治表证,也治里证;外感疾病固当使用,内伤疾病亦不可或缺”[1]165,归纳其功用为透发、疏散、升举3类,举例论述了风药对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药的增效作用及其机理。通过对临床积累经验总结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升华,又回归于临床以指导新的实践探索,呈现出二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指导研究生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风药开玄论”、“风药增效论”[1]182等新的学术见解,形成了“百病治风为先,顽症从风论治”[1]217的独特治疗风格。

薪火传承向未来,创新学派待后生

以上分别从“玄府”学说和风药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实际上二者相互为用,不能截然分开。从畅达气血津液精、消除各种病患、维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二者内涵有着某种共性。“玄府”学说为风药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而风药活泼灵动的临床功用又丰富了开通“玄府”治法的内容。本书以《传承集》命名,围绕玄府与风药两条主线展开探讨研究,除了两位教授的系统阐述外,前有老一辈中医学家陈达夫先生学术的探本溯源,后有下一代以至两代弟子们的继承发扬,可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日臻完善的玄府学说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彰显出中医学术发展的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如今,按照构成学术流派的要素衡量,独特鲜明的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传承团队、代表著作等基本条件已粗具规模,相信通过他们师生,尤其是新一代继承人持久不懈的努力,有望出现一个远溯《内经》,近宗河间,融汇李杲、叶桂用药经验,由眼科扩展至内外各科的新学派(试称之为“玄府派”或“治风派”),为当代中医学术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综观全书,从《师承篇》、《医理篇》、《治法篇》到《方剂篇》、《药物篇》、《传薪篇》及《鳞爪篇》,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值得称道之处不少。略感美中不足的是该书重在对既往论文的收集整理、分类汇编,缺少全面归纳总结与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读后尚感意犹未尽。欣闻作者新著《风药新识与临床》已经竣稿,有关玄府的专著正在编撰之中,不久更系统地反映研究成果的著作将先后问世。杏林春暖,时不我待,愿两位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继续努力,在传承中医学术、发展玄府理论的征途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1]王明杰,黄淑芬.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7,28,105,121,165,169,182,203,204,217.

[2]严世芸.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8-109.

[3]鲁兆麟.中医各家学说专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9-276.

[4]杨辰华,王永炎.玄府理论与临床应用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15-17.

[5]谢秀超,彭卫东,刘晓玲.玄府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月经生殖轴的探讨[J].四川中医,2014,32(8):40-42.

[6]韩世盛,卢嫣,王怡.基于肾玄府理论浅议“辛以通玄”在肾病蛋白尿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22-24.

Summary on Medicine Experience by Celebrated Senior T.C.M Doctor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Discoveries on T.C.M Theories

HE Zhong-jun1,WANG Jian2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Sichuan 610075,China 2.Yunnan University of T.C.M,Yunnan 650500,China)

There were many innovated discoveries with lot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on the academic ideas summary by celebrated seni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inCollection of Inheritance on Academic Experience of WANG Ming-jie and HUANG Shu-fen,which is strongly recommended.This paper is to review on three aspects:Introduction about development from inheritance of LYU Hejian's Xuanfu Idea to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Xuanfu Theory;initiative suggestion on treatments of blood syndromes with priority of wind syndromes,the discovery about new functions of medicinal herbs to treat wind diseases;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achievements by apprentices of the innovative school.

Celebrated senior T.C.M doctors'academic ideas;Xuanfu theory;medicinal herbs to treat wind diseases;treatments of blood syndromes with priority of wind syndromes;WANG Ming-jie;HUANG Shu-fen

G256.4

A

1006-4737(2015)06-0058-03

2015-01-28)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650500)

猜你喜欢

风药玄府学术思想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空军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