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伤寒派医家方恩泽医案浅析*

2015-10-28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0403陈凯佳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恩泽经方吴茱萸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0403) 刘 薇 陈凯佳

·名医经验·

岭南伤寒派医家方恩泽医案浅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3) 刘薇陈凯佳1

方恩泽中医师是岭南伤寒派名家黎庇留的再传弟子,临证强调辨证运用经方的重要性,擅长对疾病的准确辨证和对经方的灵巧运用,是对岭南伤寒派的继承与发展。文中将方恩泽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并将《伤寒杂病论》中对经方适应证的论述与方恩泽医师的辨证治疗进行比对,总结方恩泽医师在辨证使用经方上的宝贵经验。

方恩泽岭南伤寒派医案

方恩泽中医师,76岁,早年师承于岭南近代伤寒名家黎庇留的弟子苏世屏,卒业于新会中医研究院(新会中医院前身),后在新会中医院工作,1980年赴美国行医。近年,方恩泽与我院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团队合作,发掘和整理黎庇留、苏世屏的学术著作。为了集中精力,方恩泽中医师毅然结束在美国纽约的中医诊所,以一年余时间完成了对其所保存的《伤寒论原文真义》、《金匮要略原文真义》、《古今方韵合编》、《医案选辑》等苏世屏医学著作手稿的录入、校对、订正及增补注释等工作,促进了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方恩泽医师本于《伤寒杂病论》相关论述,擅于对各类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笔者有幸跟从方恩泽医生出诊,试通过几则案例来探讨其临证诊疗思路。

案例举隅

案1:钟某,女,56岁。主诉:耳鸣十余年。就诊时悲伤啼哭,多愁善感,不能自主。感冒常发,兼伴有全身痛,口干,咽痛,头晕,体乏,嗜睡。舌暗红苔黄略干,脉浮。诊断:脏躁症。治疗:甘麦大枣汤加减。处方:炙甘草15g,大麦45g,大枣10枚,菖蒲12g,广郁金12g,蝉蜕9g。

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载:“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原方剂量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针对患者耳鸣十余年的症状,考虑到久病必虚,根据《本草从新》中的记载:“大麦甘咸微寒,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益气调中,除热止泄,疗消渴,化谷食。”方医师将以往汤剂中使用的浮小麦改成了能入肾经兼有补虚功效的的大麦,加以宁神益志之菖蒲,行气解郁之郁金,兼配蝉蜕以发散风热,同时劝导患者注意情志方面勿忧虑太甚。

案2:杜某,女,28岁。主诉:发作性口腔溃疡10年。发作时满口溃烂,服用西药3年,停药后反复发作,不能痊愈。咽痛,纳差,食后腹胀,大便黏腻。舌红边烂,舌苔剥落。诊断:狐惑病(湿热内蕴),治疗:甘草泻心汤7剂。处方:生甘草12g,生姜15g,党参12g,法夏15g,大枣25g,黄连6g,黄芩9g。

按:《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本案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狐惑病例,患者感受湿热毒气而致中阳受损,脾虚而聚湿酿热,湿热内生,治宜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而甘草泻心汤中药虽只有七味,但具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解毒疗疮之功效,其方证病机与这类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狐惑病证相契合,是经方准确运用的重要体现。

案3:梁某,女,30岁。主诉:曾做过3次人工流产而后一直未孕,经时腹痛并有血块,现月经后期且平素畏寒,手足冷,有麻手感,脉细涩,舌淡苔薄白。诊断:不孕症。治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7剂。处方:当归12g,细辛12g,桂枝12g,白芍12g,大枣10枚,通草8g,炙甘草8g,吴茱萸12g,生姜15g,广东米酒二两(冲服)。

按:妇人以血为本,数次人工流产导致患者营血虚弱,加之其平素内有寒邪,最易产生血虚寒厥之症。《伤寒论》中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中桂枝、细辛温通散寒,当归、芍药养血益阴,四者合用,厥阴得疏,营卫调和。通草通经脉,使血流通畅,甘草、大枣益气养血,加之吴茱萸和生姜有增强厥阴经温中散寒之功效,故对于此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使用可谓是绝妙。方恩泽医师使用广东米酒二两,更是利用了米酒行药势、通血脉之功效,与此方合用,温通之力更胜。

案4:陈某,女,46岁。主诉:头痛史近20年,严重时痛及牙齿、两鬓和眉棱骨处。舌暗苔薄。诊断:头痛。治疗: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细辛6g,大枣25g,当归9g,通草9g,白芷9g,白芍9g,天麻12g,炙甘草9g,桂枝9g,杭菊9g。

按:此案方医师同样用了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与病案3不同的是,虽然其中使用的经方都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但是此案是由于瘀血停滞,脉道闭塞所导致的头痛,故治宜温经通脉。本病病位在头不在手足,主症疼痛不至厥冷,脉亦未必细弱,但病机均为血脉空虚、经气不利[1],因此当归四逆汤同样适用。因此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了白芷、天麻和杭菊,白芷主入阳明,而牙齿和两鬓边痛属中医中的“偏头风”范畴,多系肝经风火所致,故用天麻和杭菊以平肝熄风清热。

体会

从上述医案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疾病也会出现许多类似的症状,然而不同患者的病机不同,因而用药也是完全不同的。而案3和案4主症不一,但却同样运用了当归四逆汤作为主方,是因为二例皆源于共同的寒气凝滞、脉道不通病机。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色。可见方医师对经方的运用极为灵活,并不拘泥于伤寒中的条文,而是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

岭南地处南方,多湿热为患,然而四季放花,草木早荣,阳气易于外散,从而形成“上焦多浮热、中焦多寒湿、下焦多虚寒”的特殊体质,黎庇留临证善用四逆、真武汤,活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运用经方升麻鳖甲汤防治鼠疫,在伤寒学上造诣很深[2]。方恩泽医师师从苏世屏,而苏世屏是黎庇留的弟子,方氏临证对经方的辨治运用,体现了其对岭南伤寒派的继承与发展。

[1]陈浩.当归四逆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8例[J].陕西中医,2000,21(9):399.

[2]饶媛.岭南名医黎庇留医案学术思想初探[J].中医文献杂志,2011,29(3):35-37.

Analysis on Dr FANG En-ze's Medical Cases of Lingnan Febrile Diseases School

LIU Wei,CHEN Kai-jia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510403,China)

Dr FANG En-ze was an apprentice f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by famous Dr LI Pi-liu of Lingnan febrile diseases school.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n classic prescriptions application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his excellence at precise diagnosis and flexible utilization on classic prescriptions.This paper is to give reorganization and analysis on medical cases by Dr FANG En-ze,to offer comparison between discussions on classic prescriptions inShang Han Za Bing Lun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s by Dr FANG En-ze,to provide his valuable experience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classic prescription.

FANG En-ze;febrile school in Lingnan areas;medical cases

R249.2

A

1006-4737(2015)06-0038-02

2015-07-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重点研究室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27号)

猜你喜欢

恩泽经方吴茱萸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巫婆找工作:尉恩泽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我的小手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论经方用量与经方疗效※
四点的力量
闵恩泽院士题辞